小小作文网 > 学生作文 > 中考作文 >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时间: 金浪 中考作文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与技巧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有哪些?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与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

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

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⑴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⑵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二)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1.主次失衡――

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

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

2.修饰失度 ――《运动会花絮》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如以《运动会花絮》为题作文,有位考生却只记叙了4×100米接力赛这一件事,详细描绘了,接力赛的精彩过程,显然离题了。从文题看,似乎没有限量,其实是有的因为“花絮”一词是指各种比较有趣的零碎新闻,既然是“零碎”就不只一件了把握题意的“量度”,原有的400米角逐,文字可压缩,然后再选两三件运动会上的小事来记叙当然,这若干件事所组成的“运动会花絮”,还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做统帅才是。

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角度失准。

(三)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

在没有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随意处理,这种现象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中居多,往往造成跑题这样的重大失误有些作文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这种命题,一般文字比较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

如《心愿》: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要写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才是深层内容,才是题外真意如果只静止写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愿,极力渲染“心愿”变成现实的心情,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的原因却写得很少,虽然也扣题,但只抓住外表,影响题目深度。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指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文的形式。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审题、立意、构思,将材料的中心思想设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会出现偏题的问题。

在近几年中考作文中,材料作文越来越受青睐。面对这种看似陌生的形式,不少考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实际上,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灵活,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和文体进行写作。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新颖、广博,形式一般为“材料+ 提示语+ 要求”三部分。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其特点归结起来有四点:

1. 命题材料的多样性。20__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材料,内容包括经典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诗歌名句、寓言故事,在形式方面也有所创新,有的提供开头或结尾,有的利用图画拓展思路,有的摘录美文名句引导,有的呈现自然现象启发„„命题材料形式新颖,内容广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极富文化气息和时代感,而且切近考生生活实际,能给考生以启迪和感动,让考生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

2. 引导语的自由性。材料作文的引导语是命题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方 面约束着写作范围,避免考生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引导写作的方向,避免考生写作时离题、偏题。

3. 写作要求的宽泛性。材料作文在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选立意”的要求,有的还暗含有“根据材料提示,自选话题”的自由。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的优势,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并且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

4.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材料作文命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多个话题,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从多个角度立意,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行文。这就加强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思维过程,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非常有

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同时还可以考查考生提炼话题的能力。这几种形式的材料都呈现出文字短小、寓意明确、生动有趣等共性,是中考作文常见考查形式,也是中考作文逐渐接轨高考作文趋势的体现。

二、审题立意技法

1.抓关键词句 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是最重要的写作参考依据,所以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词句,特别是对于材料比较长的文章来说,准确抓住重点词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可以给语句编号,或者边读边勾画,这样能准确把握重点,不至被自己的感觉带偏。以 20__ 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为例: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经历,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这则材料出现若干形容词,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分析,看出词语两两相对,且从生活逻辑上来看是互为反面,美丽——健康,伟大——庄严,完满——努力,永恒——真诚,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对立性词语。审题时要把重点放在材料所显现的具有情感倾向性的词语上,“健康”“庄严”“努力”“真诚”,选取亲身经历的鲜活的素材,就能写出不偏离题旨的作文。

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意义不是一望即知,尤其是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词句。以某地作文题目为例,材料为:

请根据对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诗“世界以痛为我,要我报之以歌”的理解与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泰戈尔的这首诗令人眼前一亮,但其中隐含的深意需要进一步挖掘。这类题目对学生的文学积累和语文素养都提出了要求,往往借助曲笔和隐喻来传递信息。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痛”和“歌”的本质进行思考,并将这类颇具文学性的比喻具体还原为比喻的本体。痛,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歌,比喻积极乐观阳光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只有在还原比喻、祛除遮蔽的基础上进行价值探究分析,并将诗歌的意思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直击材料的核心。

因此在材料作文审题中,还应在祛除文本修辞外衣的基础上,还原材料中各种隐喻背后的含义。

2.挖隐含信息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还要能够深度挖掘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有一些材料没有明确给出关键词句,而是通过诗歌或故事的形式,委婉隐晦地表达主旨,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和提取。例如: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色彩单调吗?玫瑰回答说,向人间波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你日复一日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在夏天尽情歌唱,你遗憾吗?蝉说,绽放生命的绚烂是我活着的义务。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的奔流,你快乐吗?小溪回答说,奔向大海成就浩瀚就是我的梦想……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文字较长,分析难度比较大,关键在于挖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概括出主旨。可以分析玫瑰、蝉、小溪这三个看似无甚关联的主体,从它们的回答中,概括出命题者所要传达的题旨。这些隐含的信息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内容所在,考试一定要精读材料,进行提取和概括。

3.题在材料中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另外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文章的标题。这样的方法是比较稳妥的,一般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文章标题不会出现跑题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比如 20__ 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美·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这个材料有三个句子,内容比较长,依次对应学习之乐,尽责之乐,克服困难之乐,我们可以提取出里面的关键词,就是“乐”。顺应材料和引导语的指引,不难分析出,“乐”不是单纯的感官之娱,而是建立在行动层面的富有意义的快乐,所以作文题目可以是含有

“乐”的词语或短语。从材料中提取文章标题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标题具体化,比如同样面对这个材料,如果把题目命名为“快乐”,那么在写的时候就会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主题不明,缺乏新意。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常常陷入迷惑和自我怀疑。其实,一次审题就是一次心灵的遇见和发现,审题不仅仅激发阅读时的感悟,更是对思维的梳理和加工,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清晰有序地梳理材料,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接下来的立意和行文便会水到渠成。

中考作文素材人物李兰娟

李兰娟从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一名院士,完全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李兰娟高中毕业后尽管自己成绩优异,但正赶上运动,于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尽管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懂,她努力学习,学习经络,学习认识草药等,很快成为的百姓信任的'优秀医生。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凭借努力,她成绩优异而留校,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儿子郑杰说“今日事今日毕”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行为准则。李兰娟的医务工作已经相当繁忙,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学习从不放松,儿子郑杰看到深夜一边补学英语,一边看国外论文。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丈夫也是严格要求,从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丈夫成为院士后,丈夫看一会电视,她会催着赶紧去看论文。

17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