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优秀作文 >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散文

时间: 小龙 优秀作文

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历史上一代伟人。他为了国家弃医,别人的谩骂,他丝毫不在意。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散文精选篇1

说到鲁迅,你会想到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吧?没错,鲁迅是一个与旧势力作斗争的人,他有坚韧、冷静;但是,鲁迅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虽然是在尴尬的情景下出生,但即便如此,先生也在这个孩子身上倾注了十二分的爱。

鲁迅先生的好友内山完造多年后回忆道:随着海婴一天天长大,我时不时就会看见先生手上拿着颜色漂亮的赛璐珞玩具回家,而且手上的玩具还不停地变化着。那想象一下这画面吧。一个身着牙黄羽衫,不苟言笑的,宛若黑白相片的中年人,手中拿着一个颜色鲜艳的玩具。其实,我们的父亲又有几个没有拿着气球,陪我们去游乐园的呢?

内山先生还回忆说,曾经先生跟他说,海婴不想去幼儿园,原来是因为裤子里头缝了个日本旗上的太阳,换了裤子后才高高兴兴去幼儿园了。我们小时候不去幼儿园,情况不外乎几种:想睡懒觉想玩。然而海婴却是因为裤子里面缝了日本国旗。这样小的孩子,就能有这么可贵的意识,可见先生教育的好。

而周海婴也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各种回忆。其中有一张照片,上面是年幼的周海婴,乍一看是一张普通的照片,但看到下面一句话之后,又有了另一种感受:在后面举着我的,是父亲的手。一句短短的话,让我又返回去,一遍又一遍地看那张黑白照片。在海婴身后,似乎什么也没有,但是,这张照片有一种父亲在身边的安心感。现在也有许多人拍亲子照:父亲把儿子举了起来,头却被挡住了。我相信,那位父亲身上,一定是慈爱的笑。

最后,用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来作结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散文精选篇2

提及鲁迅,眼前就会闪过黑色的眉毛,黑色的胡子,黑色的长袍和他黑色的幽默。他仿佛是面镜子,反射出人间所有的肮脏污秽。鲁迅这样一个生来就如天神般明净高大又隔着永恒的历史而无法触摸到的人,难免会让我产生不知是他变成了民族魂,还是民族魂变成了他的晕眩。到底谁是谁?

人常说思想家生命的标志就是他的那些著作,而思想家生活中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就是他的思想。"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骇人的景象呵!哗啦啦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用井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天七夜,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鲁迅最精炼最概括的自传和剖析。一块铁,经过几千度高温高压的煅烧,具备了灼人的热力和爆发的力量,再要让"通红"的本体经过冷水的浇淋,才能转变成"纯青,透明"的冰一般的利剑。也就是说鲁迅是在火与冰这两个不断交替的极端的锤炼下,成长起来的。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要产生一个火一样的人并不难,但要产生一个能够容纳两种最不能相容的感情并且控制得恰到好处的人,则是算稀有的了。火山总是覆盖在厚厚的积雪下,看似表面平静,内部却正在激烈地翻滚、奔突。"熔岩一旦喷发,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等到压力一旦减小至平衡的状态,就又会恢复常日的平静。熔岩的力量如此巨大,但鲁迅每一次的"喷发"却都是抑郁已久——短则数星期,长则几年,总是到了无以克制、不得不发的关口——等到超负荷的临界线时,就要么"出离愤怒",要么"时时袭击"、"没有停止",难道摧毁腐朽不让他觉得鼓舞吗?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快意于我的痛苦"。有时仿佛觉得已经是"痛定之后"了,却又因为"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不想让其"快意",直至无处可逃,才喷出火山的岩浆和全身的冷气,冷与热交错对流,必然掀起心灵巨大的海啸,使整个中国都为之颤动。

叔本华说,一个人要有他本身的思想,才有真理和生命。鲁迅独到尖锐的思想就是迷茫中的中国的真理和生命,如果没有了他,__世纪的中国思想必然会黯淡无光,民族的魂魄也许仍然在飘荡。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散文精选篇3

“唯有民魂是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题记

每每听到这句话,不禁想到了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先生。若想熟识这位文化革命的主将,唯有阅读他的作品。正直寒假,有幸拜读他的作品,感触颇多,我心中那个民族魂的身影慢慢明晰起来。

我印象中的鲁迅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笔挺,冷冷的目光犀利,洞察一切污秽,浓密的胡子下有一张吞云吐雾的嘴,烟气在寂静的房间里陪他反抗封建和腐败。

鲁迅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赴日留学让他走出当局者的困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清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家境时起时落,父亲早逝,让他承受了过多苦痛;祥林嫂,阿长,闰土的悲剧人生,让他对封建思想恨之入骨;政府的通缉,革命的遏制,让他四处藏匿,无家可归。这一切让他的思想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陷入精神的孤独。大概也是因为这样,鲁迅才会说出“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样的话来吧。

但他又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他定是选择了爆发,才会改变中国。

鲁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长辈们的去世让他的家庭一贫如洗,赴日留学又受到同学的轻视,但他一如既往勤奋学习。回国后积极参加革命事业,四处碰壁却愈加坚持,他用笔使腐败瓦解,用笔使民族觉醒。我钦佩这位英雄,钦佩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志向;“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沉着理智;“谦以待人,虚以接物”的高尚品质。或许真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太突兀了,以至于掩盖了他温和、慈爱的一面。在生活中鲁迅虽然跟朱安没有感情,但也算尽了职责,这点朱安本人并不怪他。鲁迅对周海婴的爱也显而易见,即使儿子的调皮、叛逆…经常困扰他。

但中国现阶段却出现鲁迅文章退出课本的现象,颇为费解。

现在从教材中删除鲁迅,可能是所谓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教育改革。我们的时代精神要倡导和谐,要以和为美。但是如果我们过于的宣扬温润与平和,过于地倡导与世无争的中庸,并且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剔除英雄主义的豪迈,剔除批判现实的激情,剔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盛世危言,我们的民族将如何应付突如其来的战争,灾难,和其它不可知的挑战?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散文精选篇4

以前,鲁迅先生的形象对我来说是很模糊的,只知道他写了很多文章,其中一些还在语文书里。我还从语文书里看到,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当时我对他的了解仅仅限于这几个字。

过去,我总觉得鲁迅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只能敬而远之的,但现在我发现他亲切、他平易近人,比起这些,我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撕。

有一次语文课上,讲的是梁实秋的文章,老师提了一句他跟鲁迅撕过,我回去了解了一下,发现是这样的:

上个世纪,中国人分成两派,一些人认为文学是有阶级的,另一些人认为文学是没有阶级的。鲁迅支持前者,梁实秋支持后者。鲁迅认为文学可以作为工具,梁实秋却不这么认为。先不说这两个观点的对与错,都各有道理,他俩确实是站在了对立面,梁实秋代表的不是草根,而鲁迅却是。

于是,他们两个就在报纸上吵了起来,两人发表文章对骂。直到现在,在百度上搜鲁迅、梁实秋,搜到的也是梁实秋谈鲁迅:他没有文学家应有的胸襟,鲁迅为什么要骂梁实秋是‘丧家狗’等等,甚至还有一本书叫,《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可见他俩撕的激烈程度。

再后来,我看了《我的朋友鲁迅》这本书,其中有一段写到他和一个日本人争论。这个日本人叫德富苏峰,有一件珍品《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认为这本书是宋代的,但鲁迅却认觉得是元代的,于是他俩就在报纸上撕了起来。

我看了鲁迅跟他撕的那篇文章,发现里面写了一大堆鉴宝的知识,比如缺笔与朝代的关系之类的。原来鲁迅不仅会写文章,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跟别人撕,是有文化的撕,是有理有据的撕。

我想了想,他大部分时候撕,都是为了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而撕的,他敢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这一点令人敬佩。也许,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叛逆者,正是这些叛逆者,在推着时代前进。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散文精选篇5

提到鲁迅,大家可能就会想到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亦或是想到他那些经典的作品:《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呐喊》、《彷徨》,仿佛鲁迅那些光辉伟大的形象已经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留给我们的是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可随着不断地接触鲁迅的作品和生平,渐渐地另一个不同于以往印象中、接近于真实中的鲁迅形象浮现在我眼中。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热情的爱国者。鲁迅少年时看到中国国民的体质虚弱,于是毅然到日本留学求医,想要使国民的体质强健起来,可等到毕业归国,本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想到发现国民缺乏的并不是体质而是精神;于是他放弃自己所学的事业,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用以改变国民的精神,想改变国民的那些麻木、无情。后来他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要使国民的精神彻底得到解放,不被封建势力锁住了头脑。在我眼中,为了使国民、国家变得强大,不惜多次改变自己努力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国家付出,对国家的弊端,努力地去改变和消除,为国家付出一切,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曾有人问鲁迅:“你说中国有这么多缺点,你下辈子还会生在中国吗?”而他的回答依然是那样的肯定。

在我眼里,鲁迅是一个关心低层大众的文学家。在鲁迅的作品中,记录低层社会中小人物的,占了大多数,孔乙已、祥林嫂……,这些小人物的事迹,在我们心里留下了的深刻印象,在这些小人物的最终悲惨命运中,鲁迅先生表达出了对低层大众的同情,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让我们在感叹小人物命运悲惨的同时,又都体会出一些价值和道理,鲁迅先生写这些小人物,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谈,或许这事根本没发生过,但相似的事实一定在中国的某一片土地上发生过,这些小人物就是中国低层大众的缩影和集合,众多人的事迹构造成了一个鲜活人物的悲惨命运,也表达出对黑暗社会的无限憎恨。

在我眼中,鲁迅还是个好父亲。在其子周海婴的回忆中,有时他赖着不去学校,鲁迅先是假意拿报纸要打,后了解情况,于是再向老师请假。在鲁迅先生病重时,海婴每晚向他说:“明朝会!”,鲁迅先生仍挣扎着大声回应,足见其对儿子的爱。

鲁迅,一个爱国者、一个热心的文学家、也是一个好父亲,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他的理想、事业。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创造的价值是永恒的,永远是中国人心中的“民族魂”。

21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