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茶花女》心得

《茶花女》心得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茶花女》心得(通用10篇)

《茶花女》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茶花女》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茶花女》心得(通用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茶花女》心得篇1

“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著名大哲学家伏尔泰的金语就与我此时的心境想照应着,碰撞并激出热烈的青春火花。我认为一本好的书籍是能够由物质向意识形态转变的,它能使你喜使你忧,给你的心灵带来一次又一次巨大感触。

“你我天各一方的原因我也弄不清,

微不足道的理由是有的;我感到你悄悄爱上了别人,

唉!人世的纷纭:我为何远离你而去?!

我为何又重转回程?!

……”

这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献给玛丽·杜普莱西的诗。这时,我又再一次捧起了这本著名——《茶花女》,尽管时隔一年之久,从书柜里将书抽出时,脑海里却还是会描摹出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面孔,同情之感油然而起。能够强烈打动我心炫的大概是这位烟花女子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切肺腑的悔恨吧!

小仲马笔下塑造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形象鲜明,富有个性。她处处为了情人阿芒着想,不舍的花阿芒一分钱,为其牺牲了自我向往已久的奢华生活,甚至不愿让阿芒去借债,卖掉了自我的马车、首饰、披肩所有的财产,决心和风尘生涯一刀两断,想着和阿芒一齐在远离繁区的乡间过着简朴的家庭生活。但事与违愿,在阿芒父亲闻讯赶来且百般阻挠、逼迫下,玛格丽特的美梦就此粉碎,她忍痛牺牲自我的感情。在父亲的谗言下,对爱人爱之弥深的阿芒不明真相,以为玛格丽特爱慕虚荣变心了,对她万般羞辱。最终最终使得玛格丽特心力交瘁,在冤屈与疾病的双重折磨下,饮恨黄泉。

与当时大多数混迹上流社会的烟花女子不一样,玛格丽特凸显出的美丽、聪明善良,尽管沦落风尘,可是依然有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渴望得到完美真诚的感情,而当这样的期望破灭了,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得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圣洁的光辉。

《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就立刻轰动全法国,尽管上流社会十分恼怒地批评该书渲染了烟花女子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恶俗”的作品,但更多的人们则是为其真诚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小说真实反映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性质,揭露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盛行,这种压抑人性、摧残感情的虚伪自私而又残酷的道德思想观念把那些因命运不平沦落风尘但却冰清玉洁的人们送入了坟墓,让人为之叹息,一如一朵简洁纯白的茶花就此凋落。

读完了书,我内心依旧跌宕起伏、犹意未尽,它让我明白每个人的处境都不相同,不能因为看见对方做了一些无法让人理解的行为就在心里为对方判死刑,社会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很多人身不由己,我们应当学着多去理解宽容他人,不要武断给他人下定义。这也是我热衷于阅读的原因,书中教会我的使我能够更好的做到自省自律,使我不断充实自我,同时我也喜欢摘抄书中有意义的句子,当在学习或是生活中迷茫失向时,我就会翻开来看看,它就会如一盏明灯替我照亮脚下的道路。

多看一些好书,它能够让你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使你受益匪浅,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阳光正好,就且与书相伴而行吧!

《茶花女》心得篇2

《茶花女》这篇作品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成名作。他的作品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的情理感人,是我读完了依旧身临其境。

茶花女,每当我看到这个名字之时,无疑幻想那书中的女主角是个多么美丽的姑娘,她应该有着宛如茶花一样醉人的美貌。

初读《茶花女》,我一直以为是阿尔芒的父亲扼杀的茶花女的爱情;读完《茶花女》,我才发现,真正扼杀了茶花女爱情的其实是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茶花女,名叫玛格丽特,在她应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冷漠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她又再一次倒在了阴冷潮湿的角落,无力再去绽放生命的光辉,再去触摸那让她绽放一时的阳光。天公却做了美,没让她一无所有的离开了人世,而让她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人世。

小仲马主要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玛格丽特原本是一个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上了妓女,过上了挥霍无度的生活,她疯狂地寻欢作乐,想要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着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因此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彼此深深的相爱。然而,阿尔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玛格丽特的美梦,她被迫离开阿尔芒,后又受到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终因心力交瘁,在贫病交加中含恨死去。

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它激励了我的人生......

作者小仲马在叙述这个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残忍,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种.种不平。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形象,她将永远启迪着我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珍惜亲情,乐观向上和对别人充满信任,做到这三点,就能够使我们的幸福永远长久!!!

《茶花女》心得篇3

她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则她不会为爱放弃一切,但是她为何入红尘,做了妓女。这个使她永无翻身的地狱,是她自愿的,还是被逼于无奈……

在这个只是表面华丽,而内心里丑陋的现实里,人们彼此互相欺骗,用虚伪遮掩在世界里,她在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运更是无法逆的。或许连她自己都在厌恶这一切。在她的四周,没有人对她付出真情,没有人是因为为了她而爱她。普吕珰丝,若不是为了得到酬金,她会对玛格丽特到奴颜婢膝的地步;那些情规,若不是为了得到她,他们会供养她吗;那些买卖人,若不是为了在她身上大赚一笔,会在她身上搞投机吗……不会,不会,不会……一直到她名将就木之时。她们才露出原形。一张张可怕甚至事业心的脸,而对她,他们不再需要那张虚伪的面具,只因为她再也没有利用的价值。最可悲的是她死后,那些人便急于拍卖她的物品。她就像一群没有用的垃圾,被遗忘,被抛弃,被压在尘芥堆的底层,无声无息。或许她生命里最闪光的一点是阿尔芒,他们彼此都负出了趋势的感情,都为对方做出了牺牲。但是他们这段爱情,却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认,得不到任何人的答应,得不到这个社会的许可。玛格丽特是妓-女,虽然她放弃了一切,但是仍无法改变现实,在那里没有人能接受,也不用说相信,一个妓-女会从良,她永远活在妓-女的阴影里。最终还是为了阿尔芒,又沦落了。

同时也为了他的妹妹。是的,“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阿尔芒虽有软弱的一面,但是他冲动,易怒,妒忌心又如此之强。他并不理解玛格丽特,他如此偏激地认为自己受骗了,不断地进行报复,他的心中越是布满恨,越是显得玛格丽特的痛,她的悲。但是玛格丽特并不后悔所有的选择,她深信当他知道真-相,她会在他的眼中显得格外崇高,然而却发生在她死后的事情。玛格丽特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她一个人面临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愿让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阿尔芒给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光同样也是阿尔芳给予的。(面临死前要永远的诀别是最痛苦的)阿尔芒的出现,是使她走向命运终点的催化剂。使她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化。或许没有阿尔芒出现即使没有了闪耀点,也不会有深切的痛苦。

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完全的解脱。

《茶花女》心得篇4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人以爱的同时,也给人以痛苦。小仲马说:“我只信奉一个原则:没有受到过‘善’的教育的女子,天主几乎总是向她们指出两条路,让她们能殊途同归地走进他的眼睛;一条是痛苦,一条是爱情。这两条路走起来都十分艰难;那些女人在上面走得两脚流血,两手破裂,但与此同时,她们把罪孽的盛装留在沿途的荆棘上,赤条条地抵达旅途的尽头,而这样全身赤裸地来到天主跟前,是用不着脸红的。”

玛格丽特便是这样一个女子,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她选择了爱情。但她并未因此摆脱痛苦,反而以爱的名义接受了更多的痛苦,直至离开人世。在她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她一直在追求爱,但她最终也没有得到爱。或许她曾经得到过阿尔芒的爱,但她却因此失去了公爵对她的爱;又或许她从未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爱,阿尔芒爱她,却终因她的身份而离开;公爵爱她,却因不信任而时刻监视她。这些都不是爱。

爱不是交换,不是同情;爱是宽恕,是引导。像玛格丽特这样的女子,不需要金钱,不需要同情。她需要的是一句:“孩子,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来抚慰她受伤的灵魂。她想要的是包容的爱,而非怜悯的爱或是情欲的爱;她想以爱的名义来解释她的所作所为,而非心血来潮或是贪图富贵。然而阿尔芒做不到,她身边的人做不到,社会做不到,我们做得到吗?用高尚的宽恕来唤起一种高尚的信仰?

玛格丽特的遭遇是非常典型的。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和诗人都向妓女献出过他们的恻隐之心,有时候一个大人物用他的爱情甚至用他的名声为她们恢复名誉。但是如果这个社会本身就无法以爱的名义来爱人,又怎么谈得上要这其中的个人以爱的名义来爱人呢?即使有些人能做到,也不会长久。

反过来,倒是被称作没有爱的玛格丽特,为自己伟大的爱情而牺牲了生命。这种崇高的纯粹以爱的名义付出的爱,无法不使人深思。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本《玛侬?莱斯科》上隽秀的题词:“玛侬对玛格丽特:惭愧”。

是的,惭愧。我一直在反复回味玛格丽特这个角色,一直在想我对她到底抱着什么样的感情。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只是一个烟花女子,她能够付出真正的爱,而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却连怜悯之爱都做不到,不是很可悲吗?

所以,我以爱的名义,写下这些文字,来乞求上帝对所有罪孽之身的宽恕。

《茶花女》心得篇5

这段时间我看了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书,书中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把那真挚的感情体现的淋漓致尽,渐渐地让读者身临其境。

为他们的快乐而欢乐,为他们的悲剧而悲伤。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可惜,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码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一再给码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码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 码格丽特是一个坚强善良的姑娘,她一个人面临着死亡,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光是阿尔芒给予的。但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解脱。

每逢首场演出,玛格丽特必定光临。她随身总带着三件东西:一副望远镜一袋蜜饯和一束茶花,而且总是放在底层包厢的前栏上。茶花女一月中有25天拿白茶花,5天拿红茶花。红茶花茂盛的枝干,四季常青的叶子,艳丽的花朵,象征着她美丽的外貌。而她的白茶花则是她圣洁灵魂的象征,这正好为她淡白的人生添加了一丝生机。

看了一本书的介绍了后,才知历史上真有一个茶花女--玛丽杜普莱西,小仲马曾追求过她,但她比玛格丽特更可怜,因为没有一个”阿尔芒”让她感觉到幸福与爱,这本书也透露出那个时代女子的不容易和社会的丑恶。但我们不会忘掉那一朵在淤泥中顽强绽放的小小茶花,那一个在混世中“傲然挺立”的茶花女。

《茶花女》心得篇6

我想他们的爱情和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爱情颇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没落文化和偏见的牺牲品,具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部作品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是强烈的感情,可能是因为我羡慕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许“轰轰烈烈”这个字眼用的不算准确,但我也要说那一定是感天动地了,风月场中的玛格丽特在得到真正的爱情后却又不得不放弃这可能是她人生中真正的或许应该说是最后的爱情,原因却是十分的简单,首先,是阿芒的父亲为了自己家族的荣誉,甚至为了自己的姓氏。而让玛格丽特放弃这对她来说来之不易的爱情,其次,这位老人已几乎近似哀求的口吻来劝她放弃,是因为自己的女儿(阿芒的亲妹妹)的终身幸福,而这一切阿芒是在玛格丽特死后才知道的,我想这个故事之所以让我感动就是这点,在阿芒完全不知事实真相的情况下,玛格丽特毅然同意了老人的要求,阿芒好像是受到了自己心爱的人的残忍的欺骗,然而骗她的却是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人。而玛格丽特却遭受着失去至真至纯的爱情,和至亲至爱的人永远的分离,而且她的爱人还是那样的恨她,不理解她,甚至侮辱她。

玛格丽特的死对知道事实真相的阿芒来说可以说是撕心裂肺的伤痛,而对于我来说,看到那里也是想和阿芒一起痛哭失声,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也不知道用多少文字能表达出我读完《茶花女》之后的心情。我想我会用一生记住它的,或许还会把它藏在灵魂的最深处,永远不会对任何人讲起。就到这里吧,因为我已经不能再写下去了,因为我的心情仍然在最伤感和悲痛中无法自拔。

《茶花女》心得篇7

小说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你迫不及待地读完,看到结局却又让你欲罢不能。我好像老喜欢以喜剧结尾的故事。我会为小说设想美好的结局。可对茶花女呢?她需要什么样的结局来结束自己的命运呢?那一篇篇日记,是心的表白,对爱人的表白,也有一丝临终忏悔的意味。

她本人宁愿这不只是份信,更是忏悔词,为何而忏悔呢?句句之中除了深情的爱,还有她超越普通女性的高贵,高贵?我不知道这样合不合适去修饰一个风尘女子,不是想造成反差,是她本身貌似真的比普通女性更通情达理,那样生活习惯了的女子她面对的是怎样的诱惑,形成的是怎样的思维,她的环境是怎样的,作为染病之女,她需要什么我们都有所共鸣。可是她最初抛却一切,当掉首饰,只为与阿尔芒相守的尽可能长久,然而后来她宁肯让阿尔芒记恨他,悄然选择离开,重归风尘,最后被误会了自己的爱人伤害得痛上加痛,却仍然那么爱他,记挂他。用阿尔芒父亲的话来讲,“你是个善良的人,你的灵魂里有别的女人所没有的气度,她们也许看不起你,但她们却比不上你。”

“我过去的生活没有留给我梦想这样前途的权利,我应该负责我的习惯与名誉所不能保证的责任。”这是茶花女的选择,离开自己的爱人,她选择让自己精疲力竭,想着快点死去,痛苦的折磨着自己,等待死神,却不能自杀“那只是一种无益的追悔,连累了你应有的幸福生活”:一个女人全部的思绪都围绕着她爱的那个人,死神真的逼近时,她又那么渴望见到他,以至于出现幻觉……

本来很不喜欢类与电视剧中的俗套情节:相爱的人因误会而错过而悔憾终身,可对于茶花女我又没有妄自地为给自己安慰而设想一个美好一点的结局。美好?也许以西方观念来看,其实,她得救了,得到了宽恕,她在天堂将是幸福的,上帝会赐福给她,因她那无畏的牺牲,无私的爱,高贵的灵魂。

《茶花女》心得篇8

尽管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描写妓女的爱情小说,却依然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成为新中国的禁书。所以和我年龄相仿的整整一代中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只知道有这本书而没有读过这本书。然而我们对这本书的内容却并不陌生,《茶花女》的小说1848年在巴黎出版,《茶花女》的话剧1852年在巴黎演出,《茶花女》的歌剧1853年在威尼斯公演,1909年以来已经二十多次被搬上银幕,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上个世纪初,甚至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也公演过,所以只要略加留心,就不难从各种文章中接触到关于《茶花女》的内容和评论。

在读这本小说之前,我一直以为是阿尔芒的父亲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读完全书我才发现,真正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的其实是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二十四岁的外省青年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之后,并没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凭放在口袋里,也让自己过几天巴黎那种懒散的生活。”他凭着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佣人,养了一个“小家碧玉,温柔而多情”的情妇,同时与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号“茶花女”的玛格丽特小姐,并立刻展开了对她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风月场中追求女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钱,一种是用情。阿尔芒在当时虽然也算有几个钱的“小资”,但正如书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样“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贴费是不够这个女孩挥霍的,连维修她的马车也不够。”玛格丽特为了维持巴黎名妓的排场,每年需要花费十多万法郎。所以阿尔芒只能用“情”来追求玛格丽特。果然在他付出了两三年的时间后得尝所愿,不但让玛格丽特成了他的情妇,还让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

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有自己不愿意出卖的爱情,或许正是因为她们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所以当玛格丽特把阿尔芒对她的爱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不顾一切地献出了她的一切。

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阿尔芒却始终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所以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就让猜疑占据了他的心头,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她的绝交信。然而,当他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玛格丽特之后,在虚荣心的作用下,立刻后悔起来,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请求宽恕的信。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阿尔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心的分量要比对玛格丽特的爱情的分量重得多。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正如书中玛格丽特当面怒斥阿尔芒时所说的那样: “你,你不愿意让我知道你的景况,你要我保留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你,总之,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的爱情,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这笔财产我们本来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宁愿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你这种成见真是太根深蒂固了。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着幸福吗?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是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人们常说,“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阿尔芒在得到了玛格丽特之后不但没有变得丝毫崇高起来,反而变得更加堕落了。他整天除了享受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之外,就是去地下赌场赌博来增加一点用于挥霍的金钱,全然不顾玛格丽特维持巴黎名妓排场的费用其实是来自其他几个男人的供养这一事实,也丝毫没有考虑应该怎样尽快让玛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所谓爱情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爱情真正让玛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她义无反顾地决心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要洗尽铅华,革心洗面从新做人,与阿尔芒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甚至以亏损两万多法郎为代价,委托别人变卖她的一切财产,告别过去的一切,与阿尔芒租一间清静的小屋,过起了远离风尘的隐居生活。

遗憾的是阿尔芒只是被动地听从玛格丽特的一切安排,丝毫没有考虑过应该和玛格丽特结婚之类的问题,也许在他的内心从来也没有相信过玛格丽特真正愿意脱离过去的生活。正因如此,在玛格丽特因了阿尔芒的父亲的要求给阿尔芒写了一封分手信后,他立刻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抛弃了对她的一切爱情和信任,甚至没有想到应该去问一下这个变化是为什么发生的,尽管他明明知道父亲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他和玛格丽特继续来往。

更加可悲的是,作为法律专业毕业、理当擅长分析研究的阿尔芒,不但没有去研究推敲一下她为什么变心,反而粗暴简单地认定她就是因为不能甘于清贫贪图过去的虚荣才离开他的,甚至卑劣地对这个曾经爱过的女人进行了种.种无耻的报复,哪里像是在对待一个自己爱过的女人啊!

我们也无法否认阿尔芒确实是爱玛格丽特的,只是他一直不相信玛格丽特也真正爱他,总觉得他的真正的爱情遭到了玛格丽特的戏弄和践踏。他的心胸是那么狭小卑劣,丝毫不懂什么叫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的心里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唯独缺少一份玛格丽特那样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真正的爱。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阿尔芒对玛格丽特毕竟还是有爱的,尽管他表达爱情的方式不一定对,他对爱情的理解不一定全面,所以才会在确认了玛格丽特对他的那份真情后感到痛苦,感到后悔,才会写出这篇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男人忏情录《茶花女》,只是这个忏悔实在是来得太晚了一点。

我想,如果恋爱中的男人和女人们在遇到波折时,都能多几分真诚和信任,少几分虚荣和猜疑,这世上的许多爱情悲剧,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茶花女》心得篇9

一份深刻的、真挚的感情是不容易被融合的,这需要彼此的爱神圣、纯洁,甚至伟大。茶花女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便是这种高贵感情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读了《茶花女》,心中总是无法抹去那早已被悲剧浸染的发酸发涩的心情。

玛格丽特这位风尘女子每日都疯狂的寻欢作乐来麻痹自己,但内心却是迷茫、空虚的。直到她遇到阿尔芒并与他相爱,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找到了生命的依托、生活的希望,但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因她妓女的身份而逼她放弃这段爱情,为了心上人的前途,她答应了这自私的要求。她被逼离开了爱人,却遭到了阿尔芒不明真相而做出的种.种侮辱和伤害,爱人一次次极具复仇心理的伤害像一根根尖锐的箭把她刺得体无完肤。终于,她在病魔的打击与心痛的折磨下死去……

或许,许多人在想为玛格丽特打抱不平的同时都会不由得想起——她妓女的身份。或许,他们在想到这点时又会觉得:“这样的女人得不到美满的爱情也是自作自受吧!这样的身份,谁又会想给她真心的爱呢?”如果是这样想的话,那又和阿尔芒的父亲有什么区别呢?总是抓着“低贱的身份”来评论玛格丽特的一切,似乎少了些人性中的理解。

故事中,我清楚地看见——玛格丽特厌恶这种奢侈空洞的生活,一个正常人是不会选择像妓女这样遭人鄙视、不受人尊重的职业方式,除非,有什么难言之隐。很显然,玛格丽特就是如此,故事中的她,没有好的家庭背景,没有爱,没有教育,没有任何幸福的资本。一个花季少女,总是在喧嚣的城市中徘徊,漫无目的的寻找着可为她花掉巨款的富家子弟,总是不规律地生活着,外表看似很风光,好似任何见到她的男人都会被她迷得团团转,愿意给予她一切昂贵的东西,但,在她病重时,却连一个慰问的人都找不到,她也只能自讽了吧……

这样一个女人,没有人知道她对爱情是一种怎样的渴望,人们都会认为一个妓女除了为钱而生,还会有什么其他理由呢?正因为社会不给予玛格丽特其余更为高尚的理由,才使这个可怜的女人违背自己的意愿,消极地生活着,漠视自己的生命,让她尝遍了世间的苦和痛,让她饱受了世人轻蔑的眼神和不堪入耳的议论……她只能挤在低贱的行列,用冰冷的、无人温暖的手拭去眼泪。

像玛格丽特这样的人,是即可悲又可怜的,即使把他们放在如今的社会,仍是会被人藐视。社会虽在变迁,但这“职业等级的划分与定义”就像是一种攻不破的习俗,世代流传下来,久久不能消失。玛格丽特的爱情是伟大的,她人性的光芒掩盖住了她的种.种不足。我认为,《茶花女》正是要我们从一个可怜的女人身上得到启示与思考。处处细节反映出社会的残酷,人们普遍不能接受那些似乎道德伦理全失的职业,人们还不能够站在一个较理想的角度去思考处在社会底层的群体的真正需求,也还不能够用心去体会他们的失落与无助,从而去献出一些关怀。一切都是“还不能够”,一切都是那么不成熟。

故事不仅阐述了玛格丽特与阿尔芒坎坷曲折的爱情历程,还细腻的描绘出玛格丽特人性的高贵,她对爱情的渴望、执著、真诚,到最后的放弃,反映出她的热情、多愁善感、慷慨……故事的最后,玛格丽特死了。我想任何人在看完结局后,都不会再追究玛格丽特过去的污点,而是会永远铭记她的奉献,这奉献来得如此突然、如此痛心、如此凄美,这奉献就是把自己的爱幻化成思念,轻轻的带走……

《茶花女》心得篇10

我觉得《茶花女》这本由法国人写出的作品少了一点爱情的浪漫,而多了一份对命运的悲愤。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个不幸沦落风尘的女子。每当谈及妓女,人们总会露出不屑的神情。在书中或影视剧中,往往她们会经历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从而导致了一场爱恨情仇。玛格丽特也不例外,面对阿尔芒的真爱,她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哪怕是情人的误解:哪怕是内心痛苦的煎熬;哪怕是一个人静静地死去.....

我不禁要感叹这个女人的命运。她是一个为爱而死的女人,在这一点上,她是伟大的;而她又是一个曾经纸醉金迷有过很多情人的女人,这一点又将她的伟大所掩埋。到头来,换得人们的一句“风尘女子追求纯洁爱情而本该有的夙命”。

她或许生错了时代。那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时代,人的情感在金币的“光辉”下显得暗淡无光,金币也铸就了一些人冷冰冰的性格。她是时代的牺牲品。

她是书中的一个形象,而她代表的那一类人呢,又有多少相同的遭遇呢,可能我们悲悯不起。

阿尔芒,一个善良的富家子弟,与他的阶级本性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一个人物的出场,注定是一个落泪的结局,毕竟与时代与社会抗争,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我不想去说阿尔芒的父亲,虽然他是这场爱情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其实他也是时代悲剧的产物,只是他的悲剧要用历史来表明。

“我们不再属于自己,我们不再是人,成了物品,他们讲自尊心时把我们排在前面,要他们尊重我们时,我们却落到末位。”这爱情的浪漫就是这样一点点被磨灭,只有残存的一些与阿尔芒的藕断丝连。当她们无法选择地生在了那个时代,历史的车轮永载了当时的光荣与梦想及时代向前迈进的点点痕迹,孰不知也碾过了一些又一些人的残骸,可她们的灵魂却被伟大的作家安顿在文学之墓中。

20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