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心得体会 >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

时间: 新华 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优秀8篇)】,供你选择借鉴。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1

20__年10月21日,为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修文中学邀请高效课堂建设全国服务中心专家、山东昌乐二中271科技中心高放老师到校作讲座报告。学校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活动。

高放老师在他的《打造你的高效课堂——卖相师生全赢、幸福、高效、跨越式成长之路》的报告中,联系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的趋势,围绕“为什么要打造高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以及“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几个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给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们讲述了“人做事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当今教育的路在何方”、“阅读变课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潜能”以及“271高效课堂的方法、步骤和系统”“高效课堂的班级管理模式”等问题,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受益匪浅。

山东省昌乐二中创办于1959年,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生德育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20__年,学校1400余人参加高考,700多人考取了重点大学。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影响中国领军品牌”大奖、“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80多种国家、省市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开辟专栏报道昌乐二中的经验做法,人民网也对我们的素质教育创新进行了专访并推出了系列报道。

听了高放老师的讲座,得知:

一、“271”的含义:

(一)是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0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25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馈检查。

(二)小组成员的组成。每小组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三)是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

(四)是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二、“271”的实施重点抓好了以下几点细节:

(1)教师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①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设疑并解答。

②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③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④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发放纸质小星星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养成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好习惯。

(3)编好用好导学案:

① 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高效课堂”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② 导学案编制要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好编制人,周末编制好学案并报教研组审核,然后付印,周一全面使用。某些篇目不需要学案就当《天下通》为学案,课堂按照“271”的标准有效使用。

③ 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④每个导学案做到适时检查纠错。

(4)认真备课:按“271”课堂的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高效课堂“271”模式的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完成了“我要学”向“要我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认识上来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就不难培养,在发展学生智商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情商值,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讲授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通过学生探究出来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上学期4月19日贵阳市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贵阳六中潘老师在我校上的一节课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认为最不活跃的一个班,大家的学习主动性极大的调动起来。

至今在我脑海中都还深刻的:高中时化学实验制作笨酚的实验,我们小组经过多次实验都不能成功,问老师,老师笑笑说你们好好想想,最后我们终于发现是催化济盐酸没有加入,加入盐酸后成功了,同学们高兴激动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

今后的课堂教学,是我自已教学的改变。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2

9月4日,在秀珠学校听了李胜利老师的几节课,我感受很深。对高效阅读这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开课伊始,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眼脑机能训练,接下来的训练课也让我耳目一新。这是我从教以来,从未听过、也未见过的一种教学模式,李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学期,我们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高效阅读训练的尝试。在学校领导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由于对高效阅读了解有限,并不知道如何开展。只是客观上认为就应该是像李老师的那节快速记忆课那样进行。然后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最初,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我查找原因,发现班上大多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很差。于是,我开始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每天利用眼脑机能训练的.课件,对学生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真的提高了。接下来,我带着孩子们开始进行快速记忆训练,我把连锁记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给了学生,让他们按照方法去记忆词语,虽然最初大多数孩子只能十个词语记住五六个甚至更少,但是我每节课都让他们和上节课进行对比,进步的我就不断地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孩子们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兴趣,现在学生记忆词语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

学校还给我们统一购买了阅读训练材料。可是训练几次后,我发现这些材料相对于我们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一些更通俗易懂的材料对孩子们进行训练,建立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之后,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此,我利用了语文书中的课文。每次新课前,我都计时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合上书提出一些问题。最初,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有个别孩子能够回答出来,慢慢的孩子们知道了每次读书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知道提炼出书中有用的内容去记忆。这样,不但使课堂教学轻松下来,而且孩子们理解课文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在高效阅读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迈出了一小步。前方的路还有很长,前方的路会更坎坷、更曲折、更艰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3

读了《高效课堂》一书后,我深有感触,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游戏中学习。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真正领会到它的内涵。我曾试过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但终因担心学生的成绩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讲了又讲,有时学生听烦了,也不一定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也一直为此而苦闷。

通过学习我深知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出头、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发展。对教师而言具体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认识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

“高效课堂”是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追求教学的协调、和谐,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提出高效课堂主要是针对原有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回头看看我们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曾经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哨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物主义”。“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综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能谈得上高效吗?显然,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的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反复的磨练,造就了自信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实践,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进一步练好教学的基本功,学会反思和创新,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4

自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开始以后,我认真聆听了与数学课堂有关的课,深深体会到:

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2、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 ,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 “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周六在听完课堂教学标兵的引路课后,老师在点评课中说的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数学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并且我还觉得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数学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留下数学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5

参加精英特快速阅读训练已经大半年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从一个对快速阅读一问三不知的门外汉变得对快速阅读颇有研究,今天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半年来学习快速阅读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1、要相信快速阅读术是可以练就的。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的设计可达15万字/分钟,我觉得通过训练基本上,只要在3—4千字的速度,就已经能够满足日常需要了。当然自身有一定基础或者潜力的人可以更快,这样对我们来说,也会更有信心,不用觉得那些荒诞不稽;

2、耐心练习。

我主要是通过不断进行:视幅扩展、焦点移动、速读实战的基础训练来练习视野、速度,我参加快速阅读训练的心得体会我觉得这种办法很有用的,不过需要耐心,我中间有些中断,目前还没连上,准备还是要继续练习,直到达到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速度,平均水平提高到5000字每分钟;

3、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非常重要。很多人,之所以读书慢,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在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分心,要么被外界环境打扰,要么是自己心烦意乱,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不时走动,或者喝水吃东西,最好是给自己连续的时间,如果需要喝水,把水准备好放在手边,这样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喝水,而不会使喝水中断了读书;有时候,人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那么可以把时间分成段,在小段时间内保持专注;

4、连续。

软件训练完之后,进行实物书本的巩固是很有必要的,在读一本书读完之前,最好不要换其他书,也不要几本书同时读,如果需要作主题阅读,也要在读完一本书以再读其他书。读完一本,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提出文章的主干,以巩固记忆,然后读下一本,读完同一主题后,可以再把这同主题的几本书都略复习一下,这样便于对同一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5、充分运用碎片时间。

我说自己可以一天读一本书,并不是一天的时间全用来读书,往往是白天要做事情(尤其是工作日),闲暇时间才有空读书,我采取的办法是,只要是能够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比如等待的时间(等班车、等电梯、等人),比如在车上的时间,如果车行平稳,也可以看书,当然,在车上要保持警觉性,不要太沉迷于看书而忽略了其他;

6、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要当成苦役。我爬山的时候也会带本书,走累了会坐下来读书,这样,读书运动两不误,也是不错的方式。心情愉悦也有益于知识的吸收、软件训练的运用和巩固!

7、吸收。

阅读,不仅仅是求速度,也是求质量,所以,复习很重要,我有时候会花10多分钟时间把一本书从头翻到尾,这是典型的速读,因为已经读过,不须逐字逐句读,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脑子会强制记忆,对于吸收也有好处。另外,我还是习惯于做笔记和勾画,只是可能会加快速度。在阅读完一本书后的复习中,也包括了把目录再扫视一遍,把勾画的句子再读一遍。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6

几天来的高效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突破口。“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愉快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引导每位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要加强学科知识同学生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状况实际的联系,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兴趣,学得尽兴愉快。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直观,贴近学生的 实际和社会生活。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高校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后,深深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关注了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7

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四、高效课堂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的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是要目视黑板;老师提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洪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屑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仅仅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时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吧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总结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要与传统课堂区分开:

一 、不布置预习

教学一般都有“预习”环节。预习,从本质上讲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从现实层面看,却存在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缺乏实效的预习使学生养成了浪费时间、缺乏责任意识等不良学习品质;三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新奇感,课堂学习缺少兴趣与动力。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取消“预习”,将“预习”移至课堂,让学生在上课之始,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既是教师指导下的统一行动,又是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的真问题,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发现真问题,从而在让学生“先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高度信任,相信学生能学、会学,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二、不课始复习

传统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始复习,其用意就在于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课堂同时也要考虑效率的问题,要尽量在既定时间内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事实上,一般而言,每一节课末都有复习环节,是新授课的最后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对新授课内容的提升与发展,再辅以适当的课后作业,足以使学生掌握与巩固知识。

于是,我们尝试取消课始复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达成新的学习目标。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能为本节课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为全面达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提供保证。

三、不课始解题

许多语文教师,一上课就从题目,尤其是高考考题入手,讲题目的结构,讲题目的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讲题目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等。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教师自己的解读,并不是学生的解读,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尝试在课堂上采用直接导入法上课,将解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不是一开始就解题。不解题,即不介绍文章内容,不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题目含义,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导入的时间变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变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地看书、思考,就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这是学生学习的权利。不解题,并不是说教师不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在学生确实需要讲解时才讲,即所讲内容是教师非讲不可时才讲。这种讲解,讲什么、怎样讲、何时讲,都要有所选择,因需要而定,因学情而定,因内容而定,决不可由教师随心所欲地讲。

四、不轻意范读

传统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范读,以给学生影响,给学生熏陶。教师的范读确实有上述作用,但反过来想想,教师的范读多了,学生自主品读的实践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读书从学生读书开始”,而不是从教师读书开始。学生出现错误,教师才引导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教师的范读要像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另外,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通过轮读、比读、表演读等方式,在读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如错误的生字词、句读、情感表达,由学生间相互讨论解决,最终把字音弄清,把句读弄明,使感情到位。教师不范读课文,实际上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地相互解决问题,是把读书权真正还给学生。

五、不允许查阅

有些课堂教师一抛出问题,学生就开始忙起来,忙什么?忙着查阅资料。如学习文言文,学生似乎在比谁翻资料翻得快、翻得多。而教师则认为这是在扩大学习资源,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搜寻、检索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教师这样的做法与理解是错误的。课堂上这样的翻阅,其实不是学习,不是研究,是移字,是“抄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生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表及里地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很多学生做了,并且做对了,但学生真正懂了吗?尽管所答全对,但这是资料上的,不是学生自己的解读,以资料解答岂能代替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再者,放手让学生翻查资料,就不能准确地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六、不轻意开讲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其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但在现实中,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成了讲演者、表演者、卖弄者。只要学生一有问题,就迫不及待地讲、说、写、演,以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我们认为,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教师在课上不要轻易讲解,而是要还权给学生。不讲解,是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的期待,学生就会竭尽全力解决问题。但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完全不讲解,而要看时机、看火候,在什么时候讲解、讲什么,决定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在学生需要讲解时讲,在学生无法理解时讲,在学生学习达到“愤”、“悱”时讲。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这种讲解,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导出方法、导出规律、导出内涵,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把握实质、形成能力、熏陶思想。一句话,教师要做到“无事不出场”,“非出场时才出场”。

七、不布置课后机械作业

现在,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问题。为什么厌学?因为课后有大量的机械作业,学生非常不感兴趣。由于课堂效率低下,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设立基本目标,不拔高,不降低。这样,课堂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为课后解放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们认为,课后不应在知识的识记上纠缠,而应着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让学生读书、观察、实践、活动;课后时间应是学生的,一定要把课后的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使课后时间更有效的运用,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学生毕竟是学生,自制力、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限,教师要引导、组织学生投身到有益的事情中去,提升认识,提高水平,让学生想做、能做、做好,在做中求乐、求趣。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是一个苦差事,从而实现乐学、爱学、好学,充满兴趣、高效地学。

从以上分析可见,教学策略的实质应是: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读书权、选择权、活动权、思考权、实践权,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78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