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
科技就是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如雨后春笋,正在祖国大地迅猛地发展;你是否在寻找“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精选篇1)
陈__,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儋州市兰洋镇科协副主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园艺师。2022年5月获得“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和“儋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陈__同志1996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技术工作。从一名农业技术员到高级园艺师,他始终埋头苦干在田间地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以理论联系实践,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城市园林和“三农”工作中,得到组织的肯定。2014年至2015年被市委组织部选定为儋州市骨干人才,2016至2017年、2020年分别被市委组织部选定为儋州市市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优秀人才,2018年被市委组织部选定为儋州市优秀人才,2021年9月被市委人才发展局认定为海南省高层次E类人才。2017年入选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优秀园林专家”,2018年入选海南省住建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综合评标专家,2019年入选中国风景园林协会“风景园林人才评价专家委员会(职业技能组)”专家组成员,2021年受聘为海南省自然保护地评审专家。作为技术型人才,他先后当选为儋州市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为人大和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2002年至2015年,陈__同志在儋州市园林管理局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园艺师工作期间,积极,筛选、引种、驯化、繁育、应用海南省乡土园林植物及外来园林植物三百多种应用到城市园林景观中。对儋州市建成区行道树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看到绿、闻到香、享受荫”为出发点全力推进绿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针对各种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研究、试验,以节约成本为基础,通过综合防治对市区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100多万株次,减灾成效显著。为儋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至2017,陈__同志在东成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兼市驻东成镇精准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期间,加强基层党建管理,编制东成村五年发展规划,引导、号召东成村群众庭院种植珍贵园林树种和三角梅等。对全镇2016年脱贫的254户1254人精准扶贫,通过入村入户了解情况,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及东成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产业+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种植三角梅带动脱贫。利用其本人专业知识,主动要求举办三角梅栽培技术培训班,得到了市纪委、监察局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共举办5期培训班,参加培训贫困户达500多人,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7年至2019年,陈__同志在王五镇挂职副镇长期间,深入到镇辖区内9个村居委会,88个村小组调研,多次走访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农产品销售大户、农户、贫困户、低保户,结合王五镇地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王五镇的热带高效农业区域进行了规划和定位,把王五镇打造成全市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017年,王五镇的常年蔬菜基地和反季节瓜果蔬菜基地均获得大丰收,山营村委会枝根坡近600亩毛豆基地亩产达4000斤,农户获得利润每亩近3万元。2018年2月王五镇山营村委会流方村近300亩黑皮冬瓜亩产达20000斤,瓜农获得利润每亩近3万多元。2017年至2018年王五居委会1000亩白泥洋常年蔬菜基地亩产年利润近万元,涌现出许多瓜菜致富种植能手和专业能人及销售大户。
2020年以来,陈__同志在兰洋镇农业服务中心任主任期间,认真开展兰洋镇各项农技推广工作,抓好林业、畜牧兽医、河湖长制、惠农政策服务等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深入农村与农户交朋友,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水稻、橡胶、槟榔等生产技术,手把手培训,广泛宣传“勤劳+科技才能致富”的理念,使农户转变了多年来对农业生产粗放、简易管理或靠天吃饭等思想。
2021年,陈__同志根据兰洋镇农业实际,提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与市相关职能单位联系,得到免费提供30万株柊叶(粽子叶)种苗和20吨有机肥发放给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参加人员达200多人。2022年3月,他对兰洋镇番开村委会江汉村撂荒地复耕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并主持撰写了《兰洋镇大棚蔬菜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儋州市大棚菜种植技术方案》。积极配合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工作,担任儋州市农村黄土裸露复绿专项工作技术专家组组长,对全市各镇农村黄土裸露复绿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对全市16个镇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的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和评估以及提供咨询。配合市乡村振兴局制定了《儋州市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半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儋州市农村裸露土地种草地种草绿化半年专项行动工作细化方案》等方案,并主持撰写了《儋州市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施工技术方案》《儋州市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施工预算指导意见》。先行对东成镇、中和镇、海头镇等三个镇50多亩的农村裸露土地进行种草绿化复绿示范,复绿效果达100%,海南日报、儋州广播电视台分别报道了复绿成果,示范成效显著并不断推广。
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精选篇2)
刘__于2013年成立临泉县宋集镇鑫土地种植科技服务协会并担任会长,兼任临泉县芥菜协会秘书、临泉县中药材协会理事。协会在她的带领下,2016年,被临泉县科协评为“科普宣传先进单位”;2018年,被安徽省科协评为“省级农技协示范协会”。她本人也于2020年荣获“临泉县劳动模范”、临泉县月度“最美临泉人”称号。
不断“充电”增强致富本领
刘__注重不断“充电”,学习科技知识,积极适应新时期的农业需求。2014年,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时机,适时创新性地进行麦茬甜瓜技术推广,还编印了实用技术手册并留下了联系电话,电话成了她和广大瓜农菜农联系最密切的桥梁。会员学科技、用科技也蔚然成风,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插上腾飞的翅膀。
注重科技让群众鼓起钱袋子
作为一个新型科技服务工作者,刘__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寻找新的增收途径,运用新知识指导脱贫户科学种植农作物,帮助打通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科技融入,种植的无丝翠白菜、甜瓜、水果红芋等特色名优农产品,每亩收入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6500元,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热心公益倾情回馈社会
“与其让书沉睡,不如献给母校,成长了孩子也快乐了自己。”2021年4月11日,在向宋集镇中心学校捐赠图书仪式上,刘__女士表示。
刘__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她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300多本哲学类、社会学类、法律类、经济类等书籍捐赠给家乡学校,让孩子们在阅读世界里开启梦想的大门,感受向上的力量,将来用知识和爱心回馈社会、回馈家乡、回馈母校。
心系百姓主动参与抗疫
2020年以来,宋集镇鑫土地种植协会、专业合作社在刘__带领下,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和应急科普工作,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疫情。刘__先后多次向社会捐赠防疫物资,为全镇的防疫抗疫做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2月春节期间,她组织协会、合作社人员向宋集镇的5个行政村捐赠大米与黑小麦面粉2000斤,向贫困户捐赠大米与黑小麦600斤、食用油20桶。疫情期间,她连续三年不间断地到田间地头给农户送去病虫害防治与增产增收技术指导,获得老百姓的一致赞许。她用自己的行动为抗疫作出应有的贡献,用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
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精选篇3)
__X,2008年1月获清华大学MBA,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浩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所获荣誉
__X从事矿用安全防护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生产开发工作30余年,近年来,获发明专利6项(均为第1位发明人),起草行业标准4项(2项第1位,2项第2位起草人),近三年参与的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于2011年、2014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5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7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并于2007年、2012年两次获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获“全国纺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先进事迹
__X针近年对国际上基于石墨烯增强聚丙烯的高强度纤维材料开发空白,领导开辟了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产业化技术路线,实现了碳纳米材料在聚乙烯基体中微观结构控制,为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材料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1.通过“绿色插层-液相剥离”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获得片径2微米、层厚5纳米的石墨烯纳米片,该石墨烯产品具有高度规整结构和优异增强效果。
2.产品形式为高性能石墨烯/聚丙烯复合材料及纤维,将对碳纳米材料、碳纳米复合材料、高强度聚合物纤维、土工布、矿山安全防护、隧道加筋防护等相关产业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自主开发的“表面活化-预分散-熔融共混”的技术路线,解决了石墨烯纳米片在聚丙烯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技术难点,提高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模量,进一步成型加工为高性能聚丙烯纤维,可解决土工布产业对高性能聚丙烯纤维新材料的重大需求。
并在矿业安全、隧道防护、建筑材料甚至汽车和航空等领域颠覆性取代高成本涤纶、尼龙纤维,在山东省及全国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经济效益显著。
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精选篇4)
朱__,__松门人,__市旭日滚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特聘专家,专业从事滚塑设备及产品研发,带领家庭小作坊一步步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自主研发了节能、环保、可完全拆装的塔转式、穿梭式、船艇滚塑机等20余种专业设备。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0多项、外观专利20多项,并在相关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炫酷的太空舱造型、可仰望星空的全景天窗、一键式智能家居……眼前这间34平方米大小的“360度智能旋转居室”,是朱__及其团队最新研发的“星玥居”产品,也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型滚塑工艺加工而成的新型居室,极具现代科技感。身处其中,犹如置身太空仙境。
据悉,“星玥居”外壳采用食品级塑料原材料采用滚塑加工工艺制造而成,内饰使用应用于太空舱的环保材料和隔热保温设计,产品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制造方式,可进行快速组装。自2020年10月推出以来,其订单量突破1000万,深受国内旅游度假景区、民宿行业青睐。
锚定商机,积极转型升级
2003年夏天,__时逢大旱,降雨稀少,民用滚塑水箱短缺。34岁的朱__嗅到了这一商机,掏出所有积蓄,创办家庭小作坊,进行民用滚塑水箱容器的生产和销售。
但由于该类产品技术门槛低,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之地理位置较偏、运输成本高、利润薄弱等因素,一年下来,朱__几乎没赚到多少钱。其家庭小作坊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第二年,朱__加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潜心学习滚塑设备、模具和加工工艺的研发制造。“那时候,松门的造船业很发达,配套救生艇需求量很大,但救生艇基本用玻璃钢制造,经不起碰撞。而采用滚塑制品加工的救生艇安全性能更高、实用性更强,也更节能环保,所以在当时,滚塑船艇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广阔。”朱__说。
听培训会、进厂学艺、交流探讨……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朱__积极学习筹备,克服技术制约、资金不足等问题,成立__市旭日滚塑科技有限公司,并聘请多位机械设计专家,制造休闲船、皮划艇、救生艇等各类滚塑船艇,同时进行其他高端滚塑设备的开发。
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改进,2019年,朱__及其团队成员顺利造出新型模块化组装塔转三臂滚塑设备和十几套滚塑模具,并出口至哈萨克斯坦。经过一个多月的安装和调试,第一台滚塑设备稳步运行,为客户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此后,朱__的公司知名度大大提升,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60多个国家。
深耕数载,练就精湛技能
塑料马匹、各式油箱、滑滑梯……近日,记者在__市旭日滚塑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厅看到,现场各类塑料制品琳琅满目,涵盖汽车机械、家具摆件、游乐设备等多个种类。另一边,各式滚塑设备整齐排列。
“这是我们这几年新研发的滚塑高端制品,以及专用新型滚塑设备、模具,还有全国首创、国际唯一的360°旋转发光‘星玥居’和各种滚塑船艇。”朱__介绍。
2010年8月,在朱__的牵头下,其公司先后和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用”的滚塑研发和工厂实践基地,并建立了由多个高校、学科组成的“协同创新研发平台”,还打造了一支专业研发团队。
通过数年努力,朱__及其团队顺利研发出“滚塑烘道和滚塑模具加热装置”“滚塑成型二次加料装置和滚塑模具”等多项科技成果,其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台州市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
其中,“滚塑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被列为“浙江省服务业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项目”,“大型异型塑料制品滚塑成型先进制造技术”通过轻工联合会专家技术鉴定,里面关键技术属“国内原创,国际领先”。
2017年,朱__及其团队还参与金砖五国国家领导人峰会(厦门)会议中心滚塑吊灯的研制(直径9。3米),打破传统灯罩加工工艺,受到国际认可。
谈起未来,朱__憧憬不已。“我会继续用拼搏的精神来做好滚塑,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匠人,实现更多中国制造,并打造世界级滚塑研发平台,使滚塑成型工艺成为塑件加工工艺中的中流砥柱。”
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精选篇5)
__,男,汉族,民革党员,现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2022年5月获得“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和“儋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__同志学农、爱农、立志献身农业。自1996年11月作为引进人才调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园艺研究所后,该同志秉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敬业爱岗,甘于无私奉献、立志从事瓜菜研究,长期扎根儋州两院。在蔬菜种质资源收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农业科技推广及服务、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该同志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参与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海南省国家冬季瓜菜基地规划、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规划、柬埔寨园艺产业规划、尼日利亚西非农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工作。
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1篇被EI收录,主编出版专著2部,科技书籍3本。先后创制西甜瓜优异材料200多个、优良自交系100多个、新选育蔬菜新品种11个,其中西瓜新品种6个、苦瓜品种2个、四棱豆品种1个、辣椒品种2个。其选育的“美月”西瓜新品种2015年以120万元获得品种权转让,是我省第一个自主选育并获得品种权转让的西瓜品种。
美月西瓜先后被授予“海南省著名农产品”、“海南省2015年最受欢迎十大优秀农产品”。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二等奖1项,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其中1993年获宝鸡县(成仓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4年获宝鸡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016年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开发先进个人、2017年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活动年先进个人。2018年获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援外优秀个人。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科研人员,__同志对农业技术工作一往情深,搞好科研的同时,深入儋州瓜菜生产第一线,开展瓜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上世纪90年代,他第一个在儋州引入黄皮尖椒、精品西瓜、蜜瓜优良新品种,并在长坡、王五、洋浦等地示范种植。
1997-1998年在长坡镇蹲点期间,为促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他不怕吃苦,走村串户,手把手的传授菜农种菜知识。在生产关键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解决群众生产难题,促进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在儋州的普及。
近几年来,密切联系儋州农技部门、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黄秋葵、黑皮冬瓜、精品西瓜、哈密瓜等瓜菜新品种的示范,在王五、光村、那大等地建立了分别建立了黄秋葵、黑皮冬瓜、西瓜的示范点,同时作为农民阳光工程的培训老师,积极为那大、兰洋、光村等职业农民培训上课,结合市场实际与农民结成对子,帮助农民解决瓜菜生产难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种菜水平,为儋州市瓜菜种植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在海南、四川攀枝花、广东、江西、贵州、广西、云南、福建、刚果布、柬埔寨等地建立了生产示范点。
特别是在儋州、海口、昌江、东方建立的精品西瓜生产示范点,很好的引领了我省西瓜设施高效栽培生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该同志累计举办各种培训班30多场次,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4000多人次,推广和示范生产新品种30多个,解决农业科技问题60多个,被农民亲切的成为“泥腿子教授”。
感人故事
为了选育适于海南及热区生产的蔬菜新品种,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__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和时间赛跑,他常常牺牲周末和星期天时间,整天泡在试验田中,开展蔬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每年冬春季是海南一年育种的黄金时间,记不住有多少个春节,为观察和选育西瓜新品种,他舍弃和家人的团聚,陪伴他的只有心爱的西瓜。为加快育种进度、利用设施大棚,每年都要加代种植2-3茬。
夏天大棚里高温闷热,温度常常超过40多度,人在里面热的直冒汗,衣服被汗水打湿一次又一次,有几次人都出现了高温中暑,可他依然坚持工作。因西瓜开花早、每天都需六、七点钟就去试验地开展套袋隔离和田间杂交授粉,在田间不能蹲着或坐着,只能弯着腰进行,有时要连续工作4、5小时,“有时累的连腰弯得都直不起来。由于长期受早上风寒和露水影响,他的膝关节落下了风湿病,有时痛的上下楼梯都困难。爱人抱怨他说“你就是一个瓜(傻)人,就知道你的西瓜,你就和你的西瓜过日子吧”。
即使在2012年援非期间,他向领导提出的唯一的条件就是在技术援外的同时,希望能带着自己心爱的西瓜种子去育种。刚果布地处赤道地区,早上西瓜开花早,天还未亮西瓜就开花了,他五点多就起床打着手电给西瓜授粉,和蜜蜂赛跑。每次谈起西瓜,他眼中总是饱含深情,一脸的兴奋和自豪。他说“西瓜科研是甜蜜的事业,也是一场马拉松,要经得挫折,要耐的住寂寞,坚持就是胜利”。
本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二十多年来,经过辛勤努力,他先后创制西瓜优异材料200多个、优良自交系100多个、新选育蔬菜新品种14个,其中西瓜新品种8个、苦瓜品种2个、四棱豆品种1个、辣椒品种2个、甜瓜品种1个。其中选育的“美月”西瓜新品种2015年以120万元获得品种权转让,是我省第一个自主选育并获得品种权转让的西瓜品种。先后被授予“海南省著名农产品”、“海南省2015年最受欢迎十大优秀农产品”。
想和他见一面并不容易,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试验田里。想见他都只能见缝插针的在试验地里“堵”住他。西瓜试验基地就是他的会客厅,谈到西瓜,他就会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给你介绍,却忘了客人在大棚的闷热。
如今为科技支撑儋州乡村振兴,促进精品西瓜成果转化,打造儋州精品西瓜生产示范基地,他又马不停蹄的奔走于儋州那大镇合罗农场和光村镇塘根村,从大棚建造、土壤消毒、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精细指导,使得合罗农场和塘根村的大棚西瓜喜获成功,成为儋州热带高效农业的一个样板。
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精选篇6)
连__,女,现年41岁,现任高平市马村镇东周村党总支书记。任职期间多次荣获马村镇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先进支部书记、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选为高平市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同年荣获高平市乡村振兴带头人荣誉称号。
盘活土地资源规范农业园区建设
东周村隶属高平市马村镇,位于高平市西南25公里处,属马村镇重点农业规划村庄。2015年,连__被村民选举为东周村委会主任,上任后,她第一时间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由于东周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刚上任就面临年终各类兑现近50万元,村集体遗留问题较为突出。重点是2010年东周村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温室大棚80栋,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农业园区陷入困境。对此,身为支部书记的连__,一直把怎样盘活农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经过多次外出调研、不断总结以往失败经验后,积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最终确定由支、村委牵头,鼓励村上能人和党员群众积极加入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上农民自己种植大棚。经过2年多干群一心的共同努力,2021年东周农业园区投资270万实施了农业大棚改造,园区主体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提升,同时合作社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农业园区逐步走向规范经营。当前的东周农业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困扰东周村村民和支、村委干部多年的农业园区遗留问题和土地租金包袱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从此她认定,科学技术才是发展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引进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2021年初,东周村党总支书记连__得知晋城市可益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计划种植1000亩紫薯项目后,通过市场调研、科学研判紫薯种植的收益和技术后,她深刻认识到这对东周村的产业发展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开始寻求各种人力资源,积极与可益口公司负责人对接,结合东周村现有的土地资源优势、农业园区资源优势和东周粮站存储优势,支部书记连__用自己的真情和信心打动了可益口公司,千亩紫薯种植项目与2022年正式落户东周。项目确定后,她开始召集党员干部、干事能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先是鼓励村上农户自己种植,但由于老百姓第一次接触紫薯心里没底,积极性不高,连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底,她知道这是一个促民就业增收的好项目,决不能就这样放弃。于是,她和支村两委干部商量,老百姓心里有顾虑,我们要理解,党的干部就是要先干,干成了、干好了,再带领老百姓干。很快,以东周村党总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干事能人积极参与,古纂兴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科技兴农
二月的春天,生机盎然,东周村一片忙碌的景象。连书记不断的思考着怎样实现科技兴农,怎样用科学技术手段让千亩紫薯达效,就成了摆在连__书记面前的头等大事,为了把这个项目做稳、做实、做好、做细,连__多次通过微信视频和技术专家沟通,走访当地农业局的技术专家,种植大户等在田间地头实际调研,最终通过采取选择优质种苗、实施土壤改良、购置先进设备、实施千亩农田灌溉、聘请了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解决了农业种植靠天吃饭的根本性问题,让千亩紫薯迎来了大丰收。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连__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用勤奋务实的敬业精神,短短几年内,带领两委干部,团结党员群众,积极引进科学技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___了困惑东周村多年的农业园区遗留问题,推动东周村产业发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成为一名让群众信任,领导放心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她多次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强调,要牵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牛鼻子,不断推进科技兴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2023科技工作者事迹作文素材(精选篇7)
钟__,从事电化学催化、锂离子电池等能源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总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ESI高被引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荣获“__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台州市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这次是很难得的经历,虽然准备的过程紧张而辛苦,但是这个项目对科研人来说是肯定也是鼓励,目前专家函评已经通过,希望能取得好结果。”
10月13日,刚在前一天结束__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答辩的钟__博士,仍难掩兴奋之情。
这并不是钟__第一次面对科研考验。自2011年进入台州学院以来,10年间,他从事电化学催化、锂离子电池等能源材料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总引用1000余次,H因子15,ESI高被引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深入电池、新能源、新材料等生产企业,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他先后荣获“__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台州市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老黄牛深耕科研项目
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化石燃料正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具有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的优点,有望取代化石燃料,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和气候问题。
钟__主攻的电化学催化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前提下。“电解水由于不受天气、时间等因素限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直接电解水的'过电位很高,设计开发新型的电催化剂材料,降低电解水的过电位,可以降低电能的浪费,提高产物的生成速率,对社会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钟__说。
为了实现高效的电化学催化,钟__埋头实验室,专注科学研发,他申报的“稀土调控RuSi4四面体结构基元序构及电催化研究”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公布的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支持项目中获批立项,该项目不仅能有望实现高效的电解水析氢反应,而且价格只有目前贵金属析氢电催化剂的三分之一。
优异的科研成绩背后,是钟__未曾被大家看见过的失败案例,“做实验没有一次就成功的,常常要反复做很多次才能得出一个实验结果,科研项目申报也会有被打回来的时候,但是做科研嘛,就是要持之以恒!”带着科研人的理性和韧劲,钟__坚定地说。
领头雁带领优秀团队
除了自身亮眼的科研成绩外,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钟__带领的科研团队,这个2018年才成立的年轻队伍,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已经在台州学院的科研团队里成绩名列前茅。
钟__带领的环境与能源材料研究所共吸收了5位博士、1位硕士,其中今年8月份正式加入的胡志远博士毕业自中科院化学所,是团队里的新鲜血液,主要负责电化学催化材料的理论计算解释。
刚毕业时,胡志远手握多个高校投来的橄榄枝,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来台州学院,除了向往江浙地区的风土人情之外,更吸引他的是钟__带领的这个科研团队,“环境与能源材料研究所团队有项目运作基础,科研设备、平台都很吸引人,我希望能在之前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胡志远说。
不仅如此,这个年轻团队还与温岭钱江摩托、台州昊泽碳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有长期合作,团队与企业工程师、生产工人共同探讨发现企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帮助企业整理企业优势竞争及所需的技术储备,使科技成为更强的生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