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课是由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授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篇1
“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光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在这次的《天宫课堂》里,我收获颇丰,感受到了太空舱里的那些“乐趣”,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员工作的不易。在这次天宫课堂中,分别有:指令长翟志刚,太空教师玉亚平,航天员叶光富。
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项目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在课堂的开始,王亚平老师介绍了睡觉的地方,小型厨房,饮用水和冰箱,接着展示了运动的地方。接下来就要开始有趣的实验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叶老师的太空转身动作,通过叶老师的动作,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太空中由于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样,转身也与地球不同…这些项目都令我收获满满。
可想而知,航天员叔叔阿姨们在太空舱里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为祖国作贡献。他们爱国敬业,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使人敬佩。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苦铭心。
山河虽无恙,吾悲当自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会为祖国作出奉献!
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篇2
远离地球的太空,会有怎样的风景?在漫天星辰的映照下,会有怎样的际遇?在精彩纷呈的太空课堂中,我看到优秀的航天员们以充满趣味的讲述方式,为我们揭开了太空神秘的面纱。
在航天员的讲述中,我知道太空是一个失重的环境,一不小心就会“站不稳”。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更像是古神话中的天人,在太空的特殊环境里,人人都拥有“飞天”的能力,在地球上觉得沉重的物品,放到太空里也变得“轻巧”了,仿佛做什么事都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水珠会在空气中漂浮,乒乓球却不能在水中“漂浮”,人可以在空中缓慢行走,水泡可以进入完美水球里,还能映照出人的正反影像……太空像是一个特殊的知识殿堂,在这里,一切常识都有可能被打破,一切想象都有可能得到实现。也正因为如此,太空才会充满如此多的魅力,让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前赴后继,为了研究太空生存条件而不断努力。
今天的我们,只能通过电视屏幕,看航天员们在太空舱里工作、生活、授课,但我也知道,他们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有希望的明天,让更多的太空能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未来的人类有可能进入太空。将自然常识与太空常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许许多多的太空产品与太空实验,就是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下不断产生的。
想到这里,再看航天员们认真授课的场景,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激动和感动。航天员们远离故乡,去往遥远的太空,为我们展现太空的奇妙之旅,这样无私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铭记和赞扬。
有人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天宫授课”,未来的我们,也会将目光放向更长远的地方,奔赴更奇妙的成长之路!
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篇3
今天,妈妈和我一起观看了天宫课堂。在神舟十三号里,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老师给我们带了了精彩的一课。
天空课堂介绍的是宇航员们的卧室、服装位置、基地的布景,还特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厨房和特殊的“冰箱”。还介绍了在太空中做的实验:把水膜变成水球、乒乓球入水实验等等。
刚开始放时,我兴致勃勃的,迫不及待地坐在沙发上,和妈妈、妹妹一起等待天空课堂的开始。可是刚看了几秒钟后,我就觉得无聊了,只不过就是在参观神舟十三号,介绍里面的情况而已,一点儿也没有意思。我向妈妈抱怨,这个还没开学第一课好看呢。
不一会儿,我就觉得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突然看到了井外的风景,一下子被好看的视频就吸引住了。“哇,在太空中居然不想我以前认为的那样枯燥无味。”我恍然大悟,“太空中居然有这么多奥秘和神奇呀!”后来我发现叶老师的衣服与众不同,这是什么衣服呀?哦,原来这叫企鹅服!然后,王老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企鹅服的构造,还解开了我心中所有的迷惑。接着,王老师和叶老师还做了一个太空小实验。只见他们在太空中先做了一个水膜,然后慢慢往里面注水,最后水膜变成了一个圆鼓鼓的大水球。我哈哈大笑,羡慕地说道:“我好想把它带回地球,然后戳戳看它会不会破了!”然后我还看到王老师往水球中加入了蓝色的色素,水球慢慢变蓝了,远远看去,好像一颗小地球。然后,老师放入了泡腾片,我看到蓝色的水球中不断地冒着气泡,而且小气泡们居然不会冒出来!
看完了视频,我对太空有了深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更大的兴趣。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坚持锻炼,希望长大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伟大,也能和他们一样去太空旅行,了解更多的太空!
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篇4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科普知识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天宫课堂”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天宫课堂”则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天宫课堂”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广告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足球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天宫课堂”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篇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梦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颗孕育着我理想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像杨利伟这样的宇航员,自从有了这个梦想,我便越发的喜欢飞向太空的新闻和火箭,由其是喜欢其中的火箭,就这样,火箭让我发现了这颗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种。
上了五年级之后,渐渐地领会了火箭的魅力,下课,我仔细得研究火箭的资料,当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奥秘,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学,要抓住细节,才能读好书。从那以后,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读书,抓住学习的技巧,让我的梦一定实现。课下,我看课外书,去积累他人的精华,让我的中国梦飞天梦更有可能成功,加油。
在我观察中,我发现,我最喜欢的火箭又有新的了,尤其是神舟10号,最吸引我的眼球是电视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惊奇、陌生而又新鲜的火箭世界。因为火箭能把我带进一个我从未来过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让我感到像是走进了外星王国。想象未来的故事,想象太空里那一个个星员,想象我是主人的权力,这些幻想便接二连三变成了。
偶然,我又在图书馆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书,我喜欢上了这两本书,并让我想当一个杨利伟一样的宇航员。太空,让我喜爱火箭,火箭让我感觉出,好的文章让我读到了火箭和太空的神奇,总之,在我心底,有一个当宇航员的理想之种!我的航天梦中国梦,我一定要实现我的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