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卫星11月10日成功升空
近几年,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从航天大国逐渐向航天强国转变,可以说是航天事业的一大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青少年儿童正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是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一次次进步,都意味着我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10日上午,一颗命名为“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的小卫星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升空,这是全国首颗由中学生参与研制的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之后第6个发射由青少年参与研制卫星并顺利升空的国家。
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的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丰台区“小卫星计划”项目启动于2011年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的成立。2011年3月,为在广大中学生群体中普及航天科学技术,培养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在纪念我国航空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和丰台区政府共同创建了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
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和众多专家的带领下,北京十二中钱学森航天实验班的学生开展了十二个课题的学习。2012年在专家指导下首颗初样星研制成功并完成制作,在当年全国科技周北京主会场展出。
在此基础上,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北京市航天中学3所学校6名学生在专家龚万骢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小卫星课题研究。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卫星结构、星箭分离、卫星电源技术、星地无线电通讯、卫星发射场的雷电探究与防治、卫星轨道的分析和计算、太空环境对食用菌的影响等七个专题的学习,并参与卫星研制、星箭匹配、卫星测试,最终于11月10日成功发射升空。小卫星的升空也是给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成立五周年的献礼。
随着研究的推进,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将启动下一颗小卫星的研制,预计2017年下半年发射,这颗小卫星的功能将更加强大,在轨工作时间更长,可以达到2年。
“科技伴我成长”科技节暨科技嘉年华拉开帷幕
10日,以“科技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丰台区第三十四届学生科技节暨科技嘉年华活动开幕,与会院士向参与小卫星研制的学生代表赠送了小卫星发射成功纪念封。据悉,“丰台少年一号暨少年梦想一号”在轨运行时间大约10天。在此期间,丰台区将开展手持卫星天线制作、小卫星制作、火箭模型制作、信号抓抄比赛、天地通联实验等系列活动,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掀起航天科普、航天科技活动热潮。
在科技嘉年华活动中,来自全区的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市区级科技示范校共27所中小学通过展板展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近年来丰台学校科技教育所取得的特色成果。
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成立
为整体提升丰台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借助小卫星发射的契机,借助本届科技节,依托东高地科技馆,丰台区正式挂牌成立丰台区中小学科技课程中心。
该课程中心旨在推动科技类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优化课程结构、教材体系和教与学的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支撑点,推动学科、课程整合和校内外教育一体化,进而全面推进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实施,围绕科学与技术领域,加强科学学科实践课程的开发实施,逐渐形成有本区特点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中心还将依托航天科学技术普及部、航天器创意设计部、航天科学实验室两部一室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科技教育专家指导团队,完善科技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立“市级、区级、集群、学校”科技教师四级联动的教师研训体系。
课程中心将加大科技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丰富科技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生成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