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拟将"记住父母生日"列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bsp; 为人父母的,大多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且,每到孩子生日之际,父母都会大费周章的做准备,但是,作为子女的,又有几个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呢?相信一定是屈指可数。大家是不是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呢?日前,据悉浙江拟将&ld;记住父母生日&rd;列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当中。
对于不少70后80后来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承载着童年满满的回忆。它们常常一起被张贴在教室的黑板旁。如果你是个捣蛋大王,可能会对它们更熟悉‐‐许多调皮鬼都有过被罚抄的经历。
昨天,钱报记者得到最新消息:浙江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拟制了《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小学、初中、高中版,正在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及热心人士征求意见。
昨天,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教育部制定的是大规则,相对笼统,没有区域差异,也没做年段的区分,到底哪条适用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并不明确。这份守则要落实到地方上实施,应该有更具体的细则,即相应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浙江实施,就既要有时代气息,也要有浙江特色。
所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参照之前各版本的中小学守则,以及英美等国外的小学生守则,重新拟定了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ld;浙江版&rd;征求意见稿)。将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细化,切实把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于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
2004年,教育部将《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对《规范》的内容进行了调和补充。
2015年,教育部发布最新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与行为规范合二为一。
对照教育部2004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ld;浙江版&rd;征求意见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分为二,分作初中版(20条)和高中版(18条),更有针对性,体现了时代特征、浙江特色,讲究实用性,内容大于形式。
相比十二年前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新拟定的&ld;浙江版&rd;增加了不少内容。
小学、初中、高中版同时新增内容
学会低碳生活,注意节约水电。洗完手及时关上水龙头;离开教室,随手关灯关电扇。垃圾分类投放。
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
不挑食,按需取食,实行光盘行动。
上健康网站,控制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遇到危险懂得求助,会正确拨打求助电话。
小学版新增内容
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旗、国徽的意义,会大声自豪地唱国歌。
在升降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道别时记得称呼对方。
在公共场所自觉排队,不喧哗。
学会一至两项体育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
初中版新增内容
养成认真预习、复习的习惯,勤于动手实践,学会科学探究,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
高中版新增内容
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参与课堂,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态度要诚恳。
学会合作,合使用学习资源(书籍、互联网等),自主科学探究,主动解决问题。
对不健康网站、诈骗信息和电话要主动报警。
&ld;浙江版&rd;征求意见稿增加的这些内容,首先是考虑到传统文化教育中,孝心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孩子来说,单纯说&ld;孝&rd;,可能太空洞,所以对怎样对待父母,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记住父母生日开始。
国家的概念也同样重要,以前流行说&ld;爱国、爱人民&rd;,但如何在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体现?&ld;浙江版&rd;征求意见稿将这个要求落地,从认识&ld;国旗、国徽&rd;开始,到&ld;在升降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都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rd;,其中&ld;各种场合&rd;是这次刻意加上去的,就是希望中小学生真正能养成习惯,不仅校内要做到,到了校外也同样要做到。
许多学校食堂反映,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这次将&ld;光盘行动&rd;也写了进去。至于节水、节电等低碳生活的要求,教育部2004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里也有,但具体该怎么做没有说清楚,&ld;浙江版&rd;征求意见稿索性明明白白告诉孩子。
上网则是00后遇到的另一个普遍问题。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要引导中小学生如何正确上网,关键是不要沉迷,不要过度,控制好时间。
于参考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学生守则,&ld;浙江版&rd;征求意见稿也努力与世界接轨,比如,鼓励中小学生学会自救,尤其近年诈骗事件频发,要让孩子学习保护自己;鼓励初中生勤动手,学会探究;鼓励高中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等等。记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