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万多报班成绩却未提高 教辅行业乱象丛生
&bsp;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于是,花重金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学习,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但是,事实呢?上了培训班就一定能够成绩优异吗?显然不是。此前,一家长花一万多给孩子报班结果成绩并未提高,其实,这种现象在当下社会并不鲜见。
家长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从众心作祟,如今中小学生上辅导班已成惯例。虽然社会上质疑孩子负担是否过重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教育辅导市场越做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种类名目繁多的辅导机构,无所适从的家长们只能通过辅导机构的介绍来判断选择,但这种&ld;王婆卖瓜&rd;式的介绍究竟靠谱吗?
去年秋天,家长惠康(化名)给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报了个课外辅导班。&ld;朋友们的孩子都在上,咱不叫娃上总怕把娃耽搁了。&rd;为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硬是挤出了12万余元给孩子报了名。
&ld;当时(辅导机构)介绍时,说这个老师很厉害,带出来的很多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初中。&rd;听信工作人员的推荐,惠康给孩子选了一学年的辅导课程。孰料,一学期下来,孩子的成绩未见提高。因为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今年开春惠康找到辅导机构,想退掉剩下的课程。几次交涉未果,孩子去辅导班的积极性和情绪也不高了。&ld;娃不愿去,对方坚决不退费,未上的课就这样白白浪费了。&rd;惠康无奈地说。
据了解,在如今西安林林总总的辅导机构里,在人头攒动尚显稚嫩的中小学生间,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据《2015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显示,五成家庭年均教育支出在6000元以上,刚需支持下,2015年k12(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育服务市场规模高达23万亿,同比增长10%,占据中国教育服务行业的半壁江山。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辅导老师资历及辅导效果如何?类似自说自话的&ld;一面之词&rd;和难以考量的辅导效果,总是令人难以信服。对此,有媒体曾盘点过,有虚假宣传国家严禁的在职教师莅临授课的,也有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老师流入课外课堂,用讲段子、说相声甚至艺术表演的方式混时间骗名声等。此,不但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浪费家长的时间和金钱。
基于教辅机构易发的种种&ld;乱象&rd;,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已发布了《辅导机构教师(中小学)专业标准(试行)》和《辅导机构教师(中小学)专业水平评价标准(试行)》,首次将辅导机构教师纳入学会专业评价体制,拟通过在教育辅导行业中建立类似全日制学校教师专业职称体系的教师发展专业平台,为辅导机构提供教师专业水平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权威认证。
按照中国教育学会辅导教师专业水平评价办公室副主任陈天明的说法,中国教育学会将利用学会现有资源为通过等级认证的辅导机构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学习和交流机会,促进其专业提升和发展。随着教辅机构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惠康等家长们面临的困惑或将随之缓解,甚至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