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园暴力必须找准"痛点"
&bsp; 在中国,校园欺凌和暴力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虽然国家、政府、学校、家庭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是并没有完全杜绝。仍有很多学生身处于校园暴力的威胁当中。当下,为了有效治校园暴力,首先必须先找准&ld;痛点&rd;,才能&ld;对症下药&rd;。
北京航空旅游专修学院的两名女生果果和陶陶,在宿舍遭多名女同学殴打,果果嘴角被撕裂、身体多处受伤。大兴区黄村镇派出所已经对此事立案调查。事发后,打人的女生小飞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警车及警察照片,并配有&ld;已经对警车免疫&rd;&ld;这次几日游&rd;等调侃性文字。
打人女生直到被警方带走,而且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还在朋友圈对此进行炫耀。这是完全错位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此类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不管怎么严厉进行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都对学生没有多大的震慑作用。面对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舆论普遍希望即将出台的防校园暴力意见能给治校园暴力指明方向,明确加大对校园暴力的处罚力度,然而,从我国校园暴力事件的具体情况分析,对施暴行为依法严惩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关注未成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消除我国存在的&ld;差生教育&rd;。
北京航空旅游专修学院是一所非学历教育机构,这类非学历教育机构(进行自考助学或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初中、中职、技校、职高一起,是我国校园暴力事件高发的地带。今年6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校园暴力案件情况显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升级,方式多样,其中聚众斗殴排在各类校园暴力案件之首;初中生和中专生是校园暴力最高发的群体。今年国庆期间,网络曝出一起7名学生殴打教师并录制视频的恶劣事件,这也发生在一所中职学校‐‐四川省商贸学校。
这并非是对中职、中专院校的歧视,而是目前校园暴力事件的现实确实如此,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近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职业学校的建设、发展,然而,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和学校管制度之下,进中职、技校和职校的学生仍被普遍认为是&ld;差生&rd;,而这些学校则被视为&ld;差生集中营&rd;,不要说学生对学校没有认同感,就是老师对学校也没有认同感。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未来十分迷茫,在这个阶段,就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学校对他们也特别难以管,一位在中职任教的老师告诉我,学校每天的工作,都是解决学生要不要学的问题,而不是让这些学生怎么学好的问题,课堂纪律十分差。尤其是非学历教育机构,学校只是提供继续教育,管得太严,本来就不想学的学生走人,有时学校就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睁只眼闭只眼。
初中阶段校园暴力多发的学校也多是薄弱学校,在这些学校,老师只管成绩较好的同学,对成绩差的同学,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对这些学生,学校和老师的处方式是劝这些学生直接选择中职不参加中考,此既不影响学校中考升学率,又解决了他们的出路。社会对这部分学生也很少关注,而家庭在孩子无法进入普通高中之后,也极为失望。这些学生就这样被作为&ld;差生&rd;、&ld;被边缘&rd;和&ld;被抛弃&rd;,所以他们往往消极地看待社会,对周围社会充满破坏、仇视的情绪。
不改变制造&ld;差生&rd;的教育,再怎么加大对校园暴力的处罚力度,也不可能减少校园暴力。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才会减少未成年学生把自己作为&ld;差生&rd;自甘堕落的校园现象。前不久出台的中考改革意见,首要关注给每个学生合格的义务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关键在于教育管者和教育者,必须有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为合格学生的基本教育价值观。除此,我国还必须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应当是取消普职分离,实行普职融合,不在初中毕业时对学生实行所谓的普高和职高分流,这实际变为分层。尤其在我国社会,这让没有希望进普高、重高的学生过早地在初中阶段就放弃自我,进了职高的学生失去想,当基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再怎么说教、管,都难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