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幼儿园就上补习班 美媒称:高考压力太大
&bsp; 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早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因为大多数家长都怀抱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于是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尽早上培训班便成了顺成章的事情。可是,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外国人来说,一切都始于高考压力太大。
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 美媒称,上海的黄豆豆四岁时除了平日上幼儿园以外,就开始在周末上数学、语文和英语课。她的妈妈黄婷(音),最初很容易说服年幼的女儿上课外班。功课简单易学,室外天气恶劣,她结识了新朋友。但五个月后,豆豆的培训学校开始认真帮学生准备小学入学测试,一切都变了。
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8月11日文章称,黄妈妈对记者说:&ld;他们不停地教她怎么恰当地回答问题,教她在班上出类拔萃。&rd;这时候,女儿的态度变了。&ld;她开始说,&ls;妈妈,这不好玩。我能不能不去了?&rs;但我告诉她,&ls;你必须去,因为别人都在学,你得跟上。&rd;
报道称,从中国学生6岁上小学开始直到18岁左右在中学最后一年参加高考,他们一直在相互激烈竞争。中国的父母普遍认为,找一份好工作的最可靠途径就是接受大学教育。所以,儿女一到入园年龄,战斗就拉开了序幕‐‐把孩子送进一所口碑好的小学,使之占据有利地位升入知名初中继而有机会升入重点高中。
但是, 中国的幼儿园启蒙教育念虽然旨在使早教充满轻松愉快气氛,事实上却把幼儿推向了课后补习班。官方不鼓励学前班老师讲授能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教育的课业知识。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于2001年起草、2012年修订,它明确规定对幼儿不宜进行强化技能训练。纲要建议,应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善于表达、有求知欲。纲要规定杜绝压制创造力的一刀切做法。2012年,政府对这份纲要进行了修订,着眼于改进早期教育并致力于到2020年使70%的儿童享有三年早教。
文章称,尽管本意值得称赞,但这份指导纲要无意中给父母带来压力,迫使其延长幼儿的学习时间。中国家长开始从孩子三岁起就送他们上幼儿园以外的培训学校和辅导班。于幼儿园不鼓励死记硬背的学习,家长认为他们不得不靠自己给予必要的额外指导。
上海机关建国幼儿园24岁的邱毅君老师教的是大班,他说,家长经常就他的教学内容提&ld;建议&rd;。他表示:&ld;我告诉他们,我们着重于生活技能,不是科学知识。孩子们得学会生活、学习、倾听。&rd;他透露,老师们可能会添加&ld;一点数学,&rd;不过&ld;那是不允许的&rd;。
上海一所优质小学的老师也说,这种禁令往往让家长感到苦恼。幼儿园老师不准教任何知识,比如拼音,但一年级小学生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家长只好让孩子上培训班或者请家教。
教育专家郭林媛(音)教授在搬到加拿大之前曾供职于中国教育部,她呼吁加强早期教育两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她说:&ld;在幼儿园里,按照规定,老师不准注重识字和数学,而应当在社会和情绪发展方面投入更多时间。然而当孩子进入小学的时候,他们会面临学业压力。&rd;
文章称,很难知道具体有多少中国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或者之余接受额外指导。2013年,对全国各地45758名中国父母的在线调查显示,约一半(47%)孩子在三到六岁之间使用英语学习材料。据国营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报道,某在线教育机构的报告显示,中国孩子因为写作业而睡眠时间减少的现象从三岁就开始了。
上海比较有钱的家长们还竭力把孩子送进需要考试的收费名校。姚坤(音)的五岁儿子在幼儿园大班,他已经在准备参加一所私立小学的入学考试。父母给他报了五个课外班,包括钢琴、小提琴、游泳、英语、数学和科学辅导,还有模拟面试练习。每门课的时间从60至180分钟不等。每天晚上,孩子除了上这些课以外还要再学习至少一个小时。这并非个案,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称,2012年中国6%的学生进入私立小学。
姚坤相信他这么早就给儿子加码是正确的选择,因为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要好。&ld;就跟申请顶尖大学或顶尖公司一样,要进好学校,要么孩子是真正的天才,否则就最好要经过长期的准备。我给孩子鼓劲的办法是告诉他,学习就像吃饭,一天都不能落,它的有些成分是你喜欢的,有些是你不喜欢的。&rd;
文章称,不是所有家长都打算送孩子上私立学校。但即便是按户籍和住址肯定有学可上的孩子,他们也参加补习以便为将来做好准备。
市场研究公司ReprtStak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学前教育占在线英语幼教市场的约57%。外国玩具公司乐高在中国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早教品牌。乐高游戏课的价格高达每小时26美元。
老师们发现,家长和孩子承受的压力一样大。邱老师说,有的家长埋怨孩子不够出色,训斥他们不努力,&ld;我尽量让他们知道孩子只是需要时间来一步步发展。但这些家长都很忙,缺乏耐心。他们在放学后没有多花点时间陪孩子。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未必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rd;
尽管制度在修改以减轻这种早期压力,但学业竞争过早开始的现象可能不会有什么变化。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幼儿教育的周兢教授解释:&ld;高考给家长的压力太大,他们觉得早点起步是明智之举。中国人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