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翻新的小升初骗局为何屡屡得手
家长们为了为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这刚好就成了诸多骗子谋取钱财的大好时机。大家一边感慨骗子的手段太过高明,令人防不胜防;另一边又在苦恼为何自己给了骗子投机取巧的机会。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那些小升初里花样翻新的骗局都有哪些,家长们又该如何去避免。
近日,广州市一所知名中学向公安机关报案,称有机构假冒学校名义组织学生招录考试,并希望受骗家长(微博)提供证据线索。这是近三个月来广州市通报的第三起社会机构冒用学校名义违规组织招生行为。
一些社会机构的行骗手法并不高明,缘何总能吸引许多家长趋之若鹜?‐‐据新华社
2016年初,一条&ld;秘闻&rd;在广州不少家长中口耳相传,称广州大学(微博)附中将利用元旦假期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小升初模拟考试,成绩优异者将能进入内定招生名单。对名校和优质学位的渴求让不少家长决心一试。
1月2日上午,广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地调查,发现有300多人参加考试。6至7名&ld;工作人员&rd;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大门外约30米处,当场向每位学生家长收取100元,收费无发票和收据。
据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处主任科员梁多介绍,在收取考试费用后,这些工作人员就向考生发放准考证,组织考试的方式严密。有家长反映,考试结束后成绩前300名的学生接到了该机构的电话通知,声称考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考核。
经查,广州传识科技公司向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租赁校舍,后又将其转租给某教育咨询机构作为考试场地,该机构假借学校名义违规组织考试,其行为属超范围经营、侵权并涉嫌诈骗。目前,公安、工商、教育部门对此案进行调查追踪。
无独有偶,广州市另一所小升初热门学校广州育才试验学校也在新年前最后一天发出严正声明,指出办学以来学校没有跟任何教育辅导机构合作招生,请家长不要轻信谣言,切勿上当受骗。
根据规定,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无论公民办学校均严格实施免试入学、就近入学,严禁设重点班。但严令之下,仍有社会机构顶风作案,冒用学校名义自办&ld;名校报考专场&rd;。近三个月来广州市教育局已通报了三起此类案件。
利用学校教室作为考场,严密的组织考试程序,一切都装扮得像模像样,再加上言之凿凿的各种&ld;门路&rd;和&ld;保证&rd;,让焦虑而迫切希望给孩子争取好学校的家长不断上当受骗。骗子究竟是如何包装自己而布下迷雾阵的?
据育才实验中学介绍,某机构工作人员&ld;曾老师&rd;利用学校十五周年校庆大典,用类似学校老师身份在朋友圈发布大量校
庆照片并附上&ld;感谢所有人的帮忙,大家辛苦啦!!&rd;等文字,误导人们以为是育才实验老师说出来的话语,并借此诱导家长加入微信群以牟取私利。
每年2至3月,广州市教育局会统一发布招生政策。但是,各种社会机构会利用政策发布前的空白期&ld;吹歪风&rd;。广州市教育局基教一处处长侯静敏说,这些机构谣传某名校已经圈定了部分2016年
初一新生,忽悠家长说,只有通过他们的推荐,才能获得报读名校的资格,要推荐就要交钱。或者谎称有关系去某名校,要求家长先交十万元,保证入读。
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就是&ld;暗考&rd;,一些社会机构宣称在其机构考试中前多少名就可以保送到某所名校。业内人士指出,&ld;暗考&rd;在过去真实存在,因此最容易诱惑家长入局。
虽然有众多受骗先例,但为何家长们仍愿意冒着上当受骗的风险去尝试?其背后,是家长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的焦虑心。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说,2015年是广州市小升初免试招生的第一年,免试招生的政策该怎么解读、招生流程该如何规范等问题仍在进一步探索和规范,与传统的考试招生相比,家长会对免试招生心存疑虑,也对政策的执行存有不信任,因此容易被社会机构利用。随着免试招生政策的成熟、招生制度的规范,这个问题可迎刃而解。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2016年招生将实行网上报名,至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民办学校全部实现网上招录,以信息化、公开化的方式规范招生,以此推进教育公平。
招录手段的阳光化是破解小升初骗局的利刃,但解决问题的根本仍是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广州市将继续加大公办中小学(微博)建设和优质资源投入,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同时,广州市政府督导室已建立责任区督学制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