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资讯 > 儿童资讯 >

11岁小神童40分钟写600字文言文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 kina2 儿童资讯

  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比较头疼,背诵文言文都有一定的难度,更别提用文言文来写一篇作文了,不仅是对小学生,对成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后,在一个11岁的小小少年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难题,40分钟600字的文言文轻松搞定。

  红网株洲1月5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王微)1月4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晗睿走进校长办公室,他一衣服后,端正地坐在沙发上,言谈举止较11岁同龄人略显成熟。一次考试中,余晗睿40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以文言文形式引经据典地阐述家庭教育对阅读和习惯的重要性,这篇600余字的作文迅速走红网络。

  走进办公室前,余晗睿一个礼貌的举止让校长刘容印象深刻。刘容说,走廊里有不少学生嬉戏,余晗睿绅士地伸出左手,给同行的她和老师挡出一条通道,&ld;这孩子很注重礼仪。&rd;

  &ld;下午还有考试,爸妈12点准时来接我。&rd;接受采访之前,余晗睿抱歉地告知记者,&ld;只有10分钟时间。&rd;其间,他始终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处。对于自己的作文在网上走红,他自己也觉得诧异。

  2015年12月上旬,余晗睿去外地参加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作文的主题是关于&ld;家庭教育&rd;,材料围绕&ld;阅读&rd;、&ld;习惯&rd;展开论述。简单构思后,余晗睿40分钟内写出了《父母之教》,开头便点明了他的观点:&ld;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rd;

  &ld;伴,人之情也。读书,明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rd;余晗睿说,父母的陪伴是他快乐的源泉。五岁那年起,爸爸每晚讲解三字经小故事,他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国学古诗词,&ld;书中蕴含了太多哲,越读越着迷。&rd;在余晗睿看来,&ld;阅读,富人也。&rd;

  11岁能写出一篇好的文言文作文,除了父母引导外,坚持、自律和专注也是必备的。每晚7-8点,余晗睿会抽出一个小时去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后来读的书愈来愈多。课余他还会看《百家讲坛》等讲座。

  目前,余晗睿正在读《古文观止》。通过熟读古文,他明白了许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道,&ld;读书百遍,其义自见。&rd;

  余晗睿说,新年新目标是:读更多的国学古诗词书籍。

  育儿经

  别使唤孩子学这学那,自己却在刷微信

  11岁的孩子,是如何爱上古文的?

  这与孩子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余晗睿的爸爸余建平是一名自职业者,妈妈郭赛林自余晗睿出生后就辞去了教师工作,成了一名&ld;全职太太&rd;。

  让儿子从小接触古诗词,余建平认为,&ld;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蕴含了太多做人的哲,启蒙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习惯极为重要。&rd;

  &ld;我没有别的爱好,只是把打牌、进KTV的时间留给了孩子而已。&rd;余建平说,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最为关键。使唤孩子学这学那,家长自己在旁边刷微信、看电影的行为,这是他最反感的事情。郭赛林说,&ld;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功结合,孩子才会变得优秀。&rd;

  作为母亲,郭赛林不想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过多说教,她希望儿子自己能明白一些事,这就是古人所说的&l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d;。她也感谢老公的耐心引导,儿子才慢慢地对古诗词感兴趣。

  郭赛林对陪伴的解,并非简单的坐在孩子身边。她说,家里距学校步行10多分钟,自己会陪儿子上下学,&ld;边走边聊,答疑解惑&rd;,行走的过程中通过聊天解决问题。她认为,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家长应树立权威,指引孩子朝更好的方向走。待孩子大一些,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

  学校

  家长兴趣上引导,孩子越学越有味

  &ld;学校家庭教育方向目标若一致,就会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rd;刘容说,学校倡导孩子多积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知识,同时阅读优秀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多积累多阅读,这和余晗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相通的,&ld;有益于他的兴趣可持续性。&rd;

  刘容说,学校有很多展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学校同时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注重培养学生&ld;腹有诗书气自华&rd;。谈及余晗睿,刘容是一脸的自豪,&ld;金牌主持人、校园解说员……他全面发展,学得又轻松。&rd;学校提供很多锻炼平台,培养学生自信心,另外兴趣爱好层面,也要求每个孩子有一门艺术爱好,一两项健身技能,&ld;他会吹长笛,还擅长篮球、足球、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等。&rd;

  学校也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但&ld;学校家庭必须合一,互相促进互为补充。&rd;刘容说,小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的不多,靠内容或家长强制去吸引很难,&ld;家长兴趣上引导,孩子本身去领悟,会越学越有味。&rd;

1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