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小学教师创新"玩语文"教法 提着鸟笼上课受关注
虽说老师是教育的领导者和先驱,但是兴趣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迷惘无助,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时候,这时就需要老师们能够正面的加以引导,通过提高孩子的兴趣与积极性来引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向前进步。这不,巴蜀小学的一名教师就采用了他独特的教学方式,收获了一大片孩子的青睐。
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在兴趣中学习呢?巴蜀小学老师肖力开创了&ld;玩语文&rd;的独特教法,突破了传统授课模式。
日前,重庆晚报记者见到了肖力,身高184厘米,浓眉大眼,着装干练,今年34岁的他看上去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帅小伙。他提着鸟笼上课让孩子更好地解课文内容,他和学生比赛写藏头诗,他带学生畅游洪崖洞制作旅游攻略,他把学生的习作制作成文集开展爱心义卖……
&ld;我会一直将&ls;玩语文&rs;研究下去,打造&ls;玩语文&rs;特色教学,积极完成从师者到学者,从研究者到引领者的蝶变,让专业追求服务社会。&rd;肖力说。
在五年级,孩子们学到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课文中描写的珍珠鸟与冯骥才关系日益密切,最后人与鸟之间产生了珍贵的信任感。现实中的鸟儿是否如文中所写,可以与人产生珍贵感情呢?肖力决定将自家的鹦鹉带到课堂上来。
当鸟笼放在讲台上,肖力用语言逗鹦鹉玩,鹦鹉也会跟着学人说话,十分俏皮,孩子们体验了课文中人与鸟儿可以和谐相处的事实。但肖力对于这样的结果还不满意,&ld;我更想让他们了解更深层次的中国古代文化。&rd;
于是,在与鸟儿逗乐的同时,肖力话锋一转引导孩子:&ld;古人诗词中的笼中鸟、水中月、镜中人,都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意象,这些意向有啥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rd;有孩子逐渐反应过来,这些词在古文中常常用来表现比较幽怨的朦胧美。肖力随后点醒孩子们:&ld;这些词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含蓄美的一面,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人们的传统忧患意识。&rd;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在学习现代文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ld;这节课给孩子们印象特别深,几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还有孩子来问我那只鹦鹉的情况。&rd;肖力告诉重庆晚报记者。
在诗歌单元,肖力不仅限于教会孩子解课堂上的诗歌,更是教孩子们创作自己的藏头诗,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习诗歌基本韵律,也让他们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在课堂上,肖力出了一题让师生共同完成:用&ld;吴邦豪(班上一位同学的名字)确实帅&rd;创作一首藏头诗。老师写头一句:吴家有个好儿郎,其余同学分成5个小组,一人写一句。孩子们不负众望,补上了后面5句:邦兴国安志气壮、豪情四溢勤精学、确于书院翰墨香、实如金针需磨砺、帅哥一匹自发光。肖力发现孩子们后来学习诗歌的信心和兴趣都比以前大增。
肖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写作文,比如玩扑克牌叠塔写《叠叠乐》等等,让孩子们把在游戏中所想、所说、所做的化成文字跃然纸上。
在作文教学中,肖力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表述比较碎片化,&ld;这也许跟他们平时经常聊、微信有关系。&rd;肖力说,鉴于此他提议班上同学给山区留守儿童写信,通过书信让孩子们了解彼此的生活、倾述彼此梦想。这样的提议不仅得到了孩子们的强烈响应,家长(微博)听说后也十分支持。现在给山区留守儿童写信已经成为肖力班级的一个传统。
肖力作为老师,不仅在学生中很出名,在老师中也非常受欢迎,原因是他曾在知名听书APP&ld;喜马拉雅F&rd;上有一档自己的节目,叫《肖哥讲故事》。节目中,肖力用标准普通话讲述给小孩听的故事,老师们的朋友争相转发,后来又传到家长朋友圈,一时间肖力成了名人。肖力说,节目本来是录给自己4岁女儿听的,但后来传开了也就成了一档知名节目。
肖力表示,讲故事给孩子听是一个慈父应该做的事,现在班上孩子听他讲故事,他也就将自己慈父的那一面展现了出来。&ld;当老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给自己的学生更多的爱。&rd;
10多年来,巴蜀小学持续开展&ld;阳光区县行&rd;送课下乡、统筹城乡教育等活动,走进重庆30多个区县。肖力说,他曾和同事去过綦江、秀山、彭水、铜梁、长寿等地学校,与乡镇小学、农村小学的老师一起磨课,给大山里的孩子上课,他乐在其中。
肖力说,能够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一些思考,与更多有需求、有企盼的同道中人共享,这无疑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 重庆晚报记者 汪一阳 受访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