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资讯 > 儿童资讯 >

小学生烦恼调查:别人家的孩子啥都好

时间: kina2 儿童资讯

  家长们对于孩子抱有期望是正常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而不是盲目的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这样很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多的压力,导致出现反效果。近日,一份关于小学生的烦恼调查新鲜出炉,其中就很明确的指出了孩子的 那些烦恼事儿。各位爸爸妈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前段时间,青岛某教育研究机构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四个学段的孩子进行了一项关于“我的烦恼”的心理问卷调查。在小学学段,62.26%的小学生表示,最大的烦恼来自家庭亲子互动。在这其中,又有60.61%的烦恼归结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的原则和标准。

  一问标准:额外作业啥时是个头?

  “我最大的烦恼是做课外习题,每次学校布置的作业我都写完了,可是妈妈布置的作业比学校多三倍!虽然我知道妈妈给我布置课外习题是为我好,可是做课外习题会浪费我看课外书的时间,看课外书是我的最爱。”

  “星期天早饭后,我提起千斤重的笔,做起了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望着那铺天盖地的试卷,我心中的烦恼无穷无尽。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已经写完了,但是妈妈布置的作业永远占据着我的星期天。星期天我想有一点时间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什么时候星期天能属于我?”

  “每次周末写完学校留的作业,妈妈都会给我布置很多额外作业,这些作业像小山一样把我压得喘不动气,而且我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时候我写学校的作业就故意慢一点,这样妈妈能少布置一点额外作业,可是我慢了妈妈就会不停地催我,我真是烦啊,我多想有一天自己管理的周末啊!”

  “每个家长(微博)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明白爸爸妈妈的苦心,可我也好烦恼。还记得刚上六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许多补习班,现在我都好讨厌周末。从补习班出来,我就像枯了的花朵,慢悠悠地往家走,因为还有一大堆妈妈布置的作业等着我,真的好累,而且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原则和标准,首先体现在他们给孩子布置的额外作业缺乏合理考量,未能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作息需求、兴趣意愿、自我发展需求等。

  二问标准:考成啥样才算“好”?

  “我们小学生最大的烦恼就是考试没有考好被家长批评。有一次英语刘老师让我们写英语卷子,题目好难的样子,我一头雾水地写完,安安静静交了卷。老师批完卷子之后,气愤不已地说:‘我们同学考得实在差,只有十几个同学考了‘优秀’。’这时,喊我的名字了!我轻轻走到老师跟前,老师用赞许的目光对我说:‘考得不错,得了优秀!’回家后,我拿出试卷给妈妈看,妈妈吃惊地问我:‘这就是你的成绩?’‘是的。’我笑着答道。‘赶紧去改错,重写!’这时我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事后我想:考不好真是我的大烦恼啊!”

  “我最大的烦恼是考试,每次考完试妈妈都会说我,考得不好会挨说,就算我有了进步,还是会挨说。”

  “爸妈老打我,只要考试不好就要打得非常狠。我想考好,但我学习一直不好,无论我怎样用功,进步都不是很大。”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原则和标准,其次体现在他们对考试成绩的态度上。父母心中的“考好”与老师及孩子心中的“考好”有着不同的标准,且父母的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学习基础、学科发展能力、题目难易程度等。

  三问标准:特长班为谁而学?

  “不知道同学喜不喜欢课外的特长班,反正我不喜欢。唉,又到了我最不喜欢的星期天。你们可能会问我:‘星期天是周末,你为什么不喜欢呢?’因为只要到了星期天下午我就会被妈妈送到架子鼓学校。我心想我的末日到了,又要度过这可恶的四十分钟了。过了一会儿,一声大喊冲进我的耳朵里,唉,老师又在说我了,我也只能好好打了。啊!不小心打错了,老师又吆喝我了。下课了,妈妈说我:‘都交了钱,还花了时间,你为什么还不好好学!’接着妈妈又问:‘如果你不学这个,你学什么呀?’我说:‘我不想上特长班。’妈妈说:‘人必须有一个特长,你不学架子鼓学什么?’我又被难住了,每次说到这我就没话说了,只能好好学了。为什么非要让我上特长班,我好烦恼!”

  “我最大的烦恼是练琴。妈妈和爸爸总是一块看着我,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练。有时候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汗都从我的头发上流下来了,眼泪也从眼眶里流出来了,可他们还让我练。”

  让孩子感到烦恼和困惑的,还有父母在特长方面的处理标准。为何要学特长?要依据什么来选择特长?要学到什么程度?父母的解释和做法都让孩子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

  四问标准:“别人家的孩子”啥都好?

  “我的爸爸妈妈对我的管教不算很严,自小没有什么烦恼。从上小学的时候,不管怎么样,每天干的都是学习、复习。再长大一点,妈妈就开始把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起来:‘你看看XXX,钢琴都考过10级了,还去参加全国的比赛,你呢?’‘班上有的同学作文都获奖了,甚至都拿稿费了,你呢?’‘你想要什么都给你买了,你就不能争争气,考个全班第一?’……真希望妈妈别再说了,我是不争气,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我就是您的孩子,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妈妈,您能夸夸我吗?”

  “妈妈总是拿我跟别的孩子比:‘你看看人家某某某,学习好,体育好,画画好,唱歌好,又懂事。你再看看你,我怎么生出了你这个女儿!’我不想让妈妈总是这样把我与别的孩子比,每一次成绩比之前有进步,我跟自己比不可以吗?我就是我,不想去扮别人,也不可能永远做别人的影子。”

  “为什么父母在别的孩子面前总是说我:‘你看看,人家的多好,不像你似的。’为什么父母在别的孩子面前总是向着别的孩子,而不向着我?”

  给孩子带来烦恼的还有“别人家的孩子”。生长于不同环境的孩子是否具有可比性?什么是可以比的?用怎样的标准来比?父母在这方面的不公平和情绪化让孩子委屈颇多。(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15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