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男孩患多动症遭同学孤立(2)
关于多动症,《儿科学》 教科书上这样说:&ld;国内外调查发现,多动症患病率为3%-5%,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rd;
丁强对儿子的病,并非一开始就持开放态度。&ld;我总担心孩子在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后,会自暴自弃。所以,也不怎么公开跟孩子谈论这个问题。&rd;
但是,孩子的情况要跟老师沟通,甚至要请老师督促他准时服药。有时候在向其他挨打孩子的父母道歉时,他们也会提到孩子的毛病。总之,&ld;他除了认识字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渠道,能得知自己的病情&rd;。
有一天,儿子看着药瓶上&ld;精神药品&rd;这几个字问爸爸:&ld;我有精神病吗?&rd;
丁强说,他当时无言以对。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儿子解释这个颇具争议的病。
另一方面,药物的副作用也让丁强夫妇揪心。
服药一学期后,丁磊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药物反应:消瘦、晚上难以入睡,生长发育迟缓等。医院多项检查结果表明,该药副作用很大,对丁磊的肝脏、心脏产生了伤害,医生建议立即停药。但丁强夫妇还是决定,让孩子坚持服完一个学期。
因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旦停药几天,丁磊的多动症就会复发。一复发,他就会打其他同学:&ld;因为那些家长反映很强烈,都告到教育局去了,要求孩子转学。我们压力很大,不得不让孩子服药。&rd;
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丁强夫妇也做了很多尝试。譬如,他们用原来的小药瓶装上安慰剂,像往常一样每天给孩子吃,让孩子感觉自己并没有停药。他们试图通过心暗示,让孩子减轻对药物的依赖。
&ld;(但这一招),完全没有作用。&rd;丁强说,结果证明吃安慰剂的办法失败了,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还得吃下去。
那么,丁磊在家里会不会也像在学校里一样呢?
丁强和妻子摇头,两人均表示,丁磊在家不会到处冲撞,但说话有时声音很大,&ld;因为我们平时都是大嗓门,孩子可能也受我们影响&rd;。
丁强一直怀疑,孩子的多动症来自娘胎。&ld;他妈妈怀他的时候,服用过一种补脑产品,说是给胎儿补脑。后来,我在网上看到,那个补脑产品完全是卖一个概念,实际上它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副作用。&rd;
孩子在学校里其实很孤独,丁强说:&ld;因为老师经常用&ls;丁磊有病&rs;来安慰别的家长,而其他家长也用&ls;丁磊有病&rs;来告诫孩子,孩子们就会用&ls;你有病&rs;来刺激丁磊。这样一来,我儿子就会越来越被孤立。我也知道,他们都不是故意的,但是,却让我的儿子产生了逆反心。&rd;
丁强说,在家里,他也会跟儿子交流,儿子也会跟他讲讲心里话。被孤立的儿子有时候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会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或者对那些有意回避他的孩子产生报复心。
&ld;毫无疑问,我儿子的多动症被他生活的环境放大了。&rd;丁强说,现在困扰他们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多动症,可能更多的还包括孩子心头的阴影。
丁强还担心,孩子在学校经常被人误解,已经被贴上&ld;坏孩子&rd;的标签,对孩子心也造成了影响:&ld;有时坏事明明不是他干的,但其他同学都说是他干 的,也有人想当然认为是他干的,他也就承认是自己干的,不想澄清问题,有点大包大揽。&rd;丁强说,他担心,长此以往,孩子的心会被扭曲、变形。
丁强指着家里电视背景墙上的一幅画说,这是儿子画的第一张画,所以他们认真地装裱起来,算是给孩子的一点鼓励。那画上画着一只小小的手掌,和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
&ld;虽然家境不错,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溺爱孩子。&rd;丁强对&ld;穷人的孩子早当家&rd;这个谚语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就是在一个几乎赤贫的家庭里长大的。
丁强从来不给儿子穿名牌服装,上学就一双鞋,穿坏了再买。孩子也从来不跟别人攀比吃穿用,丁强认为,儿子在家庭的教育下,已经养成了健康朴素的观念。
丁强坦言,孩子成龙成凤是每位父母的心愿,但绝大多数孩子其实都是普通人,&ld;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乐,我愿意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普通人&rd;。
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丁磊从小诚实、独立,对人有礼貌,也不说脏话。丁强说:&ld;我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多动症儿童有道德障碍,表现之一就是说脏话,但是我家丁磊没有这一点。&rd;
丁磊妈妈也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吃饭、穿衣,3岁时就自己刷牙。
关于孩子的独立能力,夫妻俩津津乐道的是孩子的一次&ld;历险记&rd;:4岁时,丁磊独自一人从家走到3公里之外的外婆家,途经他自己的幼儿园、附近的 银行、医院,监控视频里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在路上还曾遇到过一个骑三轮车的人,说要带他走,他没有答应。后来,他走进一处工地,爬上集装箱,被赶了下 来。他又走到花鸟市场,与宠物狗玩了一会,然后才来到外婆家按门铃,但没人应,因为家人都出门找他了。最终,丁磊走到一家超市门口,坐在旋转木马上,看其 他小朋友玩。超市老板说,他看见这么小的孩子,身边没有大人,就让他在那里玩。等到父母找过来时,他若无其事地说:&ld;妈妈给点钱,我要买水喝。&rd;
丁强也怀疑,丁磊的好动,是不是跟他的运动能力有关。
上学前,丁磊其实是个体质虚弱的孩子,经常生病。为了增强体质,父母送他去学游泳。小学一年级的一次游泳比赛上,丁磊拿了个第一名,居然赢了五年级的大哥哥,一鸣惊人。
在跟记者接触时,丁磊也很快就跟记者亲昵起来。他妈妈说,有时候带他出去玩,见到一些女性朋友,他会大胆地呼叫:&ld;美女,抱抱!&rd;在他的作业本上,记者看见他有时候在末尾会画个笑脸,表示一项作业做完了,似乎有掩饰不住的愉快。
丁磊的爸爸说,儿子喜欢看书,对自然探秘、汽车类书籍尤其着迷:&ld;因为我的公司跟汽车有关,所以儿子从小就了解很多关于汽车的论知识。&rd;但另 一方面,丁强也担心儿子的好奇心会闯祸:&ld;家里打算买个保险箱来装车钥匙。那么多汽车钥匙放在那里,我们不会时刻清点。万一他把车开出去,就会闯大祸。&rd;
上海一家心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孙嘉仪认为,丁磊的多动症程度算较轻的,他的某些行为并不典型。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比如玩电脑游戏,会十分专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所以,在孙嘉仪看来,这个孩子的病情显然是被放大了。
孙嘉仪解释说,情商是自己管自己情绪的能力。人能否掌控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自己情绪波动时能否协调、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才叫情商。现阶 段,丁磊的表现还是像小动物一样,冲动、任性,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是多动症的典型表现。但他天真、善良、敏感,有时偷懒、躲避困难,也容易情绪化,这些 都是这个年龄段小朋友常有的性格和情绪特点。
上海心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也认为,幼年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健全,会表现出多动、焦躁等。这本来是一个心学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个医学问题:&ld;坦率地说,这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主题。一旦我们的方向错了,错误就会产生连锁反应。&rd;
王裕如对多动症的&ld;症&rd;字一直相当敏感:&ld;我不认为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特点是病。我们更不应该用一个&ls;症&rs;字来给它定性。实际上,孩子的行为是可以干预,可以引导的。&rd;
&ld;用多动症来定义一个孩子,是不负责任的。&rd;王裕如直言,&ld;医学上提到,多动症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问题,于是你的孩子学习不 好,老师就说,你孩子有病,这是多动症造成的。他们不会从自己的工作疏忽去考虑,一股脑儿把责任推向孩子,推向家长。&rd;王裕如认为,应该给孩子一点时间, 给孩子足够的宽容,&ld;所有的不愉快都是成长中的烦恼&rd;。
(文中孩子及家长均为化名)
&ld;他们的爸爸妈妈叫他们不要跟我玩&rd;
记者:同学们都说你经常欺负他们,你心里怎么想的?
丁磊:我并没有想过刻意要去打哪个同学,只是因为我有时候动作幅度大,碰到了他们。比如上学放学的时候,我跟同学们追逐、奔跑,在同学多的地方,偶尔会撞到人,结果撞疼了对方,他们就向老师告状,说我打了他们。
记者:你多次打王双双,是不是对他有意见? 丁磊:我跟王双双很好呀。不过我最不喜欢他总是跟老师打小报告。
记者:于是你就打他?
丁磊:他们一向老师打小报告,老师就会找我爸,我爸就会打我,爸爸打我,我就打他们。(关于体罚孩子,丁强这样解释:&ld;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谈话已 经是家常便饭,经常上别人家里赔礼道歉也习惯了。只是有时候对方家长不接受,不消气,感觉我们没有诚意,我会当着他们的面,狠狠地打儿子的屁股。我知道打 孩子不对,但为了做给对方家长看,做给老师看,我们别无选择。&rd;)
记者:你在学校里跟谁玩得最多?
丁磊:他们都不愿意跟我玩。他们的爸爸妈妈叫他们不要跟我玩,说我有病。
记者:你有病吗?
丁磊:有。
记者:什么病?
丁磊: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