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玩打火机引发火灾 致17人遇难4人受伤
孩子爱玩是天性,孩子年纪小,什么是都不懂,作为家长,应该做好教育孩子和保护孩子的工作,近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9岁男孩玩打火机引发火灾,导致17人遇难,6人受伤。想看更多儿童资讯内容吗?请看
17人遇难,5名消防官兵受伤,其中1人重伤。这是惠东&ld;2&iddt;05&rd;火灾令人伤心的数字。&ld;9岁男孩在商场玩打火机引发火灾。&rd;通报一出,一片哗然。
&ld;无聊的中国式熊孩子&rd;,有人马上发朋友圈,也有网友吐槽。一个原本形容孩子调皮、岁数小、不懂事的网络用语,现在成了搞破坏、不守规矩的代名词。
从用小石块和混凝土块向高速路上过往汽车投掷取乐致一人不幸身亡的16岁少年,到模仿动画片&ld;烤羊肉&rd;将兄弟俩烧伤的8岁男童,再到电梯内猛烈摔打1岁半男婴的10岁小姑娘;从因&ld;无聊&rd;将天台上堆放着的杂物逐一砸下致一名准新娘当场死亡的8岁顽童,到一气之下用小刀将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绳割断的10岁小男孩,再到将打火机扔进热水瓶致一女子脸部被烫伤的3岁男童。
这些具有强大&ld;杀伤力&rd;的极端行为,就像电影《小孩子》中表达的,孩子中的一些个体,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比成年人想象中的样子更邪恶。
对于&ld;熊孩子&rd;们的行为,在天涯论坛里,网友的议论,多数人表示&ld;解&rd;。当然,也有人&ld;不原谅&rd;,认为&ld;熊孩子&rd;真是可怕和可恨的存在,&ld;9岁了,难道会不懂,学校不普及吗?还在公共场所玩火,真是好气愤!&rd;&ld;看得心里好难受,这17个家庭怎么办啊?!&rd;&ld;现在的孩子,爱心缺失很严重。&rd;&ld;不负刑事责任,全家搬去别的地方,就没事了。&rd;
实际上,类似的事件绝非只发生在中国。在美国青少年中流行一种叫Kkt的&ld;游戏&rd;,就是一群十几岁的青少年聚在街头,冷不丁地以重拳攻击路人,目的就是一拳要让对方不省人事。他们还会录下视频并发到Faebk上炫耀他们的强大。根据报道,因这种罪行而被逮捕的男孩们的家长,都坚称他们的孩子只是在玩一个&ld;没想到会失控的恶作剧&rd;。
据荷兰莱顿大学人类发展研究所的研究,会对他人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的少年,往往都具有反社会人格,这具有先天的因素。研究表明,这些青少年大脑中,负责处社会信息和冲动控制的区域存在缺陷。但更多的研究表明,这还是和后天的教养有关。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事、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认为,反社会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在成年之后才会形成。&ld;9岁很难说有这种倾向,即使有这种倾向,在早期阶段也都是可以引导和干预的,所以对这样的孩子,主要是引导和教育,让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危害在什么地方。&rd;姚建龙说。
&ld;家长应当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如电源插孔、热锅、开水等),不能碰;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如欺负弱小、危害他人等)。不要等到将来形成祸患,后悔不及。教育孩子懂得这些并不需要很多时间,但它比教孩子多背几首古诗、多学几句外语要重要得多。&rd;网友&ld;过来人&rd;说。
&ld;这个商场人流量和商户相当多,任何一个在场的人,看到一个&ls;熊孩子&rs;在这样的地方玩打火机,都应该立刻制止,但当时为啥没人制止?恐怕还是人们的消防意识不够。&rd;一网友回应。
中科院心学研究员王极盛则认为,成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强,对外界的一切信息都很敏感,当动画片中的片段、网络上的新闻对孩子产生吸引时,孩子会不自觉受到暗示和感染,不知不觉会模仿相同的行为。家长应该控制和引导孩子接触的信息内容,当孩子犯错时用商量、讨论的口气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ld;简单粗暴&rd;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