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涎线
蜗牛我们都经常可以看到,它在爬行时,会留下一条涎线,那么你知道原因吗?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了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涎线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蜗牛留下一条涎线的原因
蜗牛是软体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它在爬行时,总是用足紧贴在别的物体上,通过足部肌肉做波状蠕动,就能缓慢向前移动了。蜗牛的足上生有一种腺本,叫做足腺。足腺能分泌出一种很粘的液体帮助它爬行,所以它爬过的地方,都留有从足腺分泌出来的粘液痕迹。这种粘液痕迹干了以后,就形成一条闪闪发光的涎线。
在冬眠或夏眠时,足腺分泌出来的这种粘液,干涸以后在壳口形成一层薄膜,把身体严密地封闭起来,待外界环境适宜时即破膜而出。
在标本室内贮藏的蜗牛标本,于这层薄膜保护,所以蜗牛能数年不死。^
另外,有一种像蜗牛而没有壳的蛞蝓,也叫蜒蚰,俗称鼻涕虫,它爬过的地方,也会留下一条白色发光的涎线,只是蛞蝓分泌的粘液和蜗牛分泌的粘液性质有些不同罢了。蛞蝓在纸或布上爬过后所留下的涎线痕迹,会使纸或布的质地变脆;蜗牛在纸或布上爬过后所留下的涎线痕迹,却不会使纸或布脆弱变质。
蜗牛的种类
陆地上生活的螺类,约22,000种。大多都属于腹足纲。肺螺亚纲(Plata),少数属于前鳃亚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在热带岛屿(如古巴)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冬天蛰伏)。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非洲的玛瑙螺属(Ahatia)体型最大,多超过25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1]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指大蜗牛科的所有种类动物,广义的也包括腹足纲其他科的一些动物(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或者dal基因[2] 突变会有不同的左旋或右旋的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 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
蜗牛的外形特征
蜗牛的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现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的后一对触角上。
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六、七月热时会自悬在叶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但它们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尽管拥有数万颗牙齿,但它们无法咀嚼食物。这是因为它们用齿舌——一个带状结构,上面布满牙齿——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它们的微小牙齿会慢慢磨损钝化,而后被更锋利的新牙取代。蜗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气孔。它会把粪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