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资讯 > 为什么 >

看似恒星的“类星体”为什么不是恒星(2)

时间: 书之意2 为什么

  20世纪50年代,于射电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有一些天体能发出射电辐射(即无线电波),并将它们统称为射电源。为了确认射电源的&ld;身份&rd;,需要在可见光波段辨识出它们的&ld;光学对应体&rd;,而这在50多年前绝非轻而易举之事。经过努力,天文学家识别有些射电源是银河系中的恒星,冠名为射电星,有的是银河系外的星系,称之为射电星系。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桑德奇找到一个标号为348的射电源的光学对应体。该射电源在照片上的光学特征像恒星,但光谱中拥有恒星光谱所没有的许多宽而强的发射线。人们一时未能识别这些谱线所对应的化学元素。

  1962年,另一个射电源3273的光学对应体也被找到了,那也是一个类似恒星的天体。第二年,美国天文学家施密特发现,它的光谱与348很类似。施密特还成功识别出3273光谱中最亮的4条谱线是氢元素的发射线,只是这些谱线的红移很大,达到0158。348的谱线不久也得到了辨认,其红移比3273还大。此后,一批性质类似的射电源不断被发现。它们的可见光像与恒星类似,因而被称为&ld;类星射电源&rd;。后来又发现一些光学性质类似的天体,但并不发出射电辐射。它们的光学像呈蓝色,因而被称为&ld;蓝星体&rd;。于这些天体的光学像都和恒星一样无法分辨出结构,因此被统一称为&ld;类星体&rd;,意为像恒星一样的天体。

看似恒星的“类星体”为什么不是恒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