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什么总在说“赫罗图”(2)
时间:
书之意2
为什么
但是,一颗星看起来很暗,并不一定是&ld;矮星&rd;,有可能是因为离我们很远;一颗星很亮,也不一定是&ld;巨星&rd;,有可能是因为离我们很近。所以要分清恒星的巨和矮,还必须知道恒星的距离。可惜,当时知道距离的恒星很少。不过,赫兹伯隆却有妙计,他专挑疏散星团来研究,因为一个星团内所有成员星离我们的距离大致相同,它们之间的亮暗对比也就是真实的光度差别,与距离无关了。1911年,赫兹伯隆把毕星团和昴星团的成员星按颜色和亮度画在了一张图上:横坐标是颜色,纵坐标是星等,这就是现代天文史上第一幅恒星的颜色‐星等图。
远在美国的罗素并不知道赫兹伯隆取得的进展,他从1907年起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只不过他用到的恒星都是太阳附近的,距离都已经测定,所以这些恒星的光度是知道的。他以恒星的光谱型为横坐标,以恒星的光度为纵坐标,画出了现代天文史上第一幅光谱型‐光度图。1913年,罗素发现图上的恒星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大部分恒星密集在从左上角(光度大、温度高的区域)到右下角(光度小、温度低的区域)的一条斜带上。这条斜带后来被称为主序或主星序,主星序上的恒星被称为主序星。除了主序星,还有些星分布在从左到右的水平带上以及主星序左下方的区域,那些星后来分别被称为亚巨星、巨星、超巨星和白矮星。
因为颜色‐星等图与光谱型‐光度图是等价的,所以赫兹伯隆和罗素做的是同样的工作。后人就把这两种图统称为赫罗图,而那已是1933年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