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造航天飞机
大家知道第一个登上天空的是谁吗?是苏联乘坐&ld;东方号&rd;飞船的航天员加加林。航天员都是坐在飞船里,用火箭把他们发射到太空,等执行完任务后,再返回地球。既然有了飞船,为什么还要建造航天飞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小编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航天飞机是人类航天史上具有标志意义也是颇有争议的载人航天器。在航天飞机诞生之前,把人送上太空的载人航天器只有宇宙飞船。比如第一位航天员苏联的加加林乘坐的&ld;东方号&rd;飞船,比如美国第一位航天员谢泼德乘坐的&ld;水星号&rd;飞船,再比如登月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乘坐的&ld;阿波罗&rd;飞船……那时,航天员都是坐在飞船里,用火箭把他们发射到太空,等执行完任务后,再返回地球。当然,这些飞船都不是船的模样,而是锥体形状(苏联早期飞船是圆球形,后来改进为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锥体形状)。
那为什么有飞船了,还要研制航天飞机呢?相比飞船,航天飞机有什么优点,最终让美国和苏联决策要研制这种新型航天器呢?
这事说来话长,也颇曲折。根据早前的认识,飞船和火箭组合飞行似乎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重复使用,飞船和火箭都只能用一次,这好像不太划算。为什么飞船只能用一次呢?原来飞船发射时会遭遇各种严重振动,返回地球时,高速坠落,又被大气层严重烧蚀,不能再度使用。此外,发射飞船的多级液体火箭也是一次性的,一级一级脱落后,箭体坠落地面,都被摔得面目全非,不可能重复使用。早期的航天工程师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
本着重复利用、不浪费的美好初衷,航天工程师们开始构思能重复利用,载客、载货更多(比如可以载7名航天员、30吨货物,远远超过飞船的运力),像飞机一样着陆的载人航天器,这就是航天飞机诞生的初衷。这种新型的载人航天器绑在火箭上,通过火箭发射,着陆时却可以像飞机一样,利用空气的升力,轻盈地滑翔而落,实在是很美好。
航天飞机的构想打动了很多人,美国和苏联的工程师们先后开始研制这种新型的航天器。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ld;哥伦比亚号&rd;发射升空。美国率先研制出了能重复利用的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的结构分为3部分:2支固体助推火箭、1个燃料外储箱、1架轨道器。其中,固体助推火箭助推航天飞机发射后,会被航天飞机抛离,然后打开降落伞,降落在预定区域,打捞维护之后,可以继续用;燃料外储箱则不能重复利用;轨道器是载人装货的航天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它类似一架小型飞机,也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航天飞机是在冷战期间激烈的太空竞赛中诞生的,美国和苏联两个航天强国都花费巨资,研制出了真正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飞机。两个国家的航天飞机外形和结构也非常类似。其中,美国共研制出了5架,分别是&ld;哥伦比亚号&rd;、&ld;挑战者号&rd;、&ld;发现号&rd;、&ld;亚特兰蒂斯号&rd;和&ld;奋进号&rd;。它们总共执行了135次航天任务。苏联只研制出了1架航天飞机,那就是&ld;暴风雪号&rd;。
美国航天飞机研制出来之后,先后执行了很多种以前飞船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运送了很多体积庞大的军事侦察卫星,释放了&ld;哈勃&rd;太空望远镜在内的很多大型科学观测航天器,参与组装了&ld;国际空间站&rd;等。航天飞机的舒适性也比飞船要好,对航天员的要求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苛刻。比如,1998年10月,77岁的美国航天员格伦(第一位进入轨道的美国人),乘坐&ld;发现号&rd;航天飞机飞上太空,创造了老人上太空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