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森德筹款研究中心副总监曹亦苹称:公益众筹不能靠眼泪指数
朋友们,大家了解的公益是什么,自己解的公益筹款又是什么?每年都会有一次大型的公益晚会,看见各种公益人物的行为我们都会深深的感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速途研究院对于网络众筹的公众态度进行了调查,超过半数的参与调查者表示担心网络众筹会触碰到法律问题。众筹既然是通过大众来筹集资金,那么如何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并有相对完善的规则保障,是其得以迅速发展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ld;众筹&rd;一词最近几年在商业领域流行以来,随着技术手段的愈加便捷,&ld;公益众筹&rd;作为一个跨界产物也应运而生,并在国内获得长足的发展。2015年初,在北京举行的公益众筹投资人沙龙上,瑞森德与众筹网联合发布《2014中国公益众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4年众筹成功的公益项目总计299个,众筹网占比最高,达5318%。综合类公益众筹平台是推动个公益众筹市场发展的主力,综合类公益众筹平台上的项目数占967%;公益众筹行业全年筹资额超过1272万元,其中综合类公益众筹平台就占941%。这意味着,公益众筹将要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要补充,为公益捐助带来新的发展。
以众筹网为例分析了发起项目主体以及领域。70%以上的项目发起人为80后、90后;在发起项目领域方面,助学类项目占2696%,爱心帮扶类项目占比最高,达4348%,环保/动保类占1043%;创新/跨界类占1348%;扶贫/救助类占565%。与传统公益不同之处在于,公益众筹项目多具有创新、快乐、正能量等特点。
2014年在众筹网参与公益众筹项目投资的人次超2万。从人均支持金额来看,在众筹网参与公益众筹的投资人人均支持金额约405元,其中70% 的用户支持金额在50元以内;从投资渠道来看,来自移动端的投资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来自移动端的支付占49%,P端占51%,公益众筹的社交属性明显;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投资人所在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
曹亦苹:其实这个观点也是报告团队碰撞的结果,乍一看可能有点颠覆公益的本质,但我们认为&ld;投资&rd;的回报不一定是经济形式,就如公益众筹的核心是投资一种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可能性,是一种对未来以及社会影响力的投资。
曹亦苹:首先是发起方资质不同。网络捐赠一般需要具备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发起或者认领筹款项目,公益众筹则可以个人、公益机构或者企业发起,对公募资质无特殊要求。
其次,平台规则不同。公益众筹的项目发起人需要设置筹资目标金额、筹款时间以及给予投资人的回报,回报内容包括实物或非实物。而网络捐赠平台则是与公益组织合作,捐赠不以回报为主要特征。
最后,项目特点不同。网络捐赠多关注扶贫、救助、救灾等项目;而公益众筹以倡导快乐公益为主旋律,让更多人享受公益投资的乐趣,更强调创新、梦想。
曹亦苹:众筹运营模式通常会需要三方,包括发起方、出资人和众筹平台。众筹平台在当中的角色是项目的发布平台、资金的发放平台,但是不会承担项目的执行和监督过程。
但如众筹网这样的众筹平台,在对发起人资格的审核上也是日趋严格,并且筹资成功后的资金发放设计为分阶段发放,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另外,未来公益众筹发展的趋势之一即是有公信力的公益众筹平台将成为公益众筹项目和资源的聚集地。
曹亦苹:这也说明,不是所有公益项目都适合公益众筹的方式。没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及执行方案、无故事可讲、筹资目标不明确、预算不清晰以及无法提供回报的项目做公益众筹的就比较难,比如救灾和个人救助类项目就并不适合。
曹亦苹:二者有两方面的区别,一是发起项目的目的不同,商业众筹是为了获取经济回报,公益众筹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二是项目回报不同,商业众筹回报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公益众筹是纯捐赠行为,有些是产品周边的回报,但是它的商业价值远远低于它捐赠的定价,所以中间溢价部分是有捐赠属性的。
尽管如此,公益众筹和商业众筹也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点。首先可以用商业的思维来进行产品的设计。因为我们认为在众筹平台上发起的众筹项目目标的受众并不是传统热衷于公益的人士,而是喜欢在平台上关注非常有创意项目的年轻人,所以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传播点不能用眼泪指数,更多是要在产品设计的吸引力和项目设计的新颖度上来吸引公众。所以,需要用商业思维进行产品的展示和传播。
曹亦苹:我觉得挑战存在两方面,一是刚刚也提到的筹资的低门槛以及众筹平台不承担回报发放工作导致的一定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的挑战在于,众筹需要一定的回报这种特点会使筹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如果没有达到筹资目标时无法拿到已经筹得的资金使得机会成本较高。项目的创新、筹款产品的吸引力以及社交媒体的运用能力是公益众筹项目取得成功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发起项目时建议在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