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四大错误教育方法是哪些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他们相信幼儿园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幼儿园也有很多教育的方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相信许多家长朋友还不太了解,下面就5068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每天午睡起来,总有一些孩子围上来叫道:&ld;老师,帮我穿穿衣服&rd;!&ld;老师,我的扣子扣不上&rd;!&ld;老师,我不会系鞋带&rd;……叫声不断,常常搞得老师手忙脚乱,应接不暇。这些孩子自能力差,依赖性强,在家靠父母,到幼儿园又依赖老师,反正老师就像妈妈,就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孰不知这种过度的照顾和关心,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而且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竞争力的培养,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强和不负责任的消极特征,从而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ld;怕乱求稳&rd;及&ld;安全第一&rd;等思想影响支配下,我们常常用一些生硬的话语如&ld;坐好&rd;!&ld;不许乱跑&rd;!&ld;跟着老师做&rd;来命令孩子;或者降低活动要求,限制活动范围,甚至取消活动来保安全,使孩子手脚被束缚,活泼好动天性被压抑,严重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技术发展瞬息万变、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家长&ld;望子成龙&rd;的心情愈发迫切,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以来,组织活动时往往不去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活动目标往往高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总是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强制性向幼儿进行超负荷的定向教育,机械地灌输给幼儿一堆知识。这种不顾幼儿发展水平的机械教育导致了孩子行为散乱,扼杀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过高的期望又导致教师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压力,使孩子失去自主发展机会。
一个班级的孩子于所处家庭环境、知识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不同,致使他们的个性心、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但在具体活动中,我们往往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没有站在幼儿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去了解孩子的各种想法,只满足了部分幼儿的需要,大多数幼儿要么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要么机械模仿操作,个过程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1、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小肌肉发展,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针对小班幼儿自能力差,不爱动手这一特点,在生活区里,设置了练习给娃娃穿衣服、系纽扣、系鞋带等活动;在操作区里有插花片、穿线板、变形机器人;还有练习幼儿正确使用小勺给娃娃喂豆及娃娃家餐具的正确使用等,使孩子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动手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创造力:小班幼儿好动、自我约束力差,尤其刚入园幼儿,在集体教学中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教学任务,而区域活动允许幼儿自选择,自探索。如小班娃娃家的设置,既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相对宽松的心氛围,又满足了幼儿对家的依恋,同时区域活动能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和充足的操作时间,使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能力、兴趣自主自选活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小班幼儿情绪性强,有意注意差,正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逐步向结伴游戏、合作游戏过渡的阶段。区域活动可满足幼儿交往与相互学习的需要,又不至于发生过多争执,同时还可进行区域间的合作游戏。如美工区小朋友做好的汤圆、饺子、面条可以送到娃娃家去招待客人,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能干、自信、大胆。
4、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差异:通过观察发现幼儿间的种种差异,确定每个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使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相应发展。如美术活动画泡泡一节,对这些入园不久、大多还没掌握正确握笔姿势的孩子来说困难不小,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细化教学目标,分层次准备适宜的材料,让能力偏弱的幼儿观察泡泡、吹泡泡,处于中间状态的幼儿搓泡泡、印泡泡,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试着画泡泡。这样不但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而且使每个幼儿都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5、认真观察幼儿表现,走进幼儿内心世界:通过观察幼儿种种外在表现,发现幼儿内心世界细微变化,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想如果自己是孩子,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怎样解老师的话,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的去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表现,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