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资讯 > 儿童教育 > 小学教育 >

家长必读:什么样的孩子最易卷入校园欺凌(2)

时间: kina2 小学教育

  家长如何有效预防孩子卷入欺凌?

  预防孩子卷入校园欺凌的关键,在于家长注重创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处问题的正向榜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良好的交往能力,并且对孩子在学校中的情绪、交往等有足够的关注。

  孩子如果在家里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互相攻击和指责,只学会用这样的办法解决问题,就很容易迁移到学校情境中。因此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采用温暖、民主的教养方式,减少批评、指责、打骂等方式,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要一起讨论,而不能压制和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家长自己遇到受人欺凌、遭受委曲等事件时,要减少敌意归因,尽可能采取非攻击性解决方式,性评估攻击反应的后果,选取更合的反应策略。在实施反应时要学会&ld;等一等&rd;,为孩子树立起性处事情的榜样。

  当然,更重要的是构建和睦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轻松、真实地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情况,及时化解孩子的心和行为问题,减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和受欺凌的行为,即使受了欺凌也愿意与家长沟通讨论,防止更严重事件的发生。

  另外,自信而有良好交往能力的学生不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中。家长要营造非攻击性的环境,多解、接纳孩子,减少批评,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孩子能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男孩子最好有一项擅长的运动或爱好,不仅能充分发泄过剩的体能,还会学到新技能,更能明白怎么控制愤怒情绪。

  家长还要充分重视孩子同伴交往的需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提升孩子应对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同伴交往的能力和自主应对挑战的信心。

  欺凌发生后如何进行心和情感急救?

  如果孩子已经卷入欺凌事件中,家长需要进行及时干预,将伤害降到最低。比如及时制止视频、影像材料进一步流出和传播,将发生冲突的学生暂时分开隔离,防止进一步的冲突和欺凌发生。除了及时进行身体方面的治疗,更要重视心和情感急救,不能急于改变或回避孩子表现出的恐惧、焦虑、紧张等感受,要耐心倾听和接受孩子遭遇创伤后的这些反应,然后再跟孩子一起面对善后事宜。

  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并帮助受欺凌的孩子疏导情绪,教会孩子正确应对,孩子就可能从受欺凌者迅速变为欺凌者。而对欺凌别人的孩子,家长如果只是直接的批评指责,孩子会觉得家长根本不解自己,内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下次还会出现欺凌别人的情况。

  卷入欺凌事件的孩子,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遭到破坏,被欺凌者有时需要在家里调一段时间,需要家长更多的安慰和陪伴。家长要接纳孩子可能还会出现的情绪不稳定、紧张和焦虑,认可&ld;这种感觉的确很不好&rd;。必要时家长要请假在家和孩子一起做些感兴趣的事,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对他人和学校的信心

  如果欺凌事件特别严重,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的干预和帮助指导。不仅受欺凌者需要专业干预和辅导,欺凌者如果手段特别具有伤害性和侮辱性,同样需要专业的心干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哪些行为可称为欺凌行为:

  指有意造成他人身体或心伤害的行为,包括言语方面的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和起外号等,也包括身体方面的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等。

  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指欺凌者直接实施于受欺凌者,间接欺凌是通过某种中介来达到欺凌目的,如背后说人坏话,制造谣言,社会排斥等。

  这些变化表明孩子可能受到了欺凌:

  身体的伤痕

  如果孩子身体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各种伤痕,夏天经常穿着长袖衣服,就很可能受到了伤害。

  生活规律和习惯的改变

  食欲下降、注意力恍惚、睡眠质量变差、学习成绩波动、做恶梦,如厕习惯改变(厕所是校园欺凌的高发地,因此很多孩子避免在学校上厕所)等。

  不爱上学或要求转学

  于体验到生、心上的痛苦,受到欺凌的孩子会变得恐惧和厌恶学校,突然不爱上学。

  情绪和行为的变化

  突然变得沉默,不和外界交流,年龄小的孩子可能出现如尿床、依恋父母等退行行为。

  应对欺凌的方法:

  在学校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学。

  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遇到欺凌时一定不要惊慌,要尽量不要再激怒对方,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

  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己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摆脱困境。

  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独自默默承受身体和心上的创伤。

15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