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量增加明显 初中古诗文占比近50%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古诗文吗?古诗文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的诗词歌赋,这些内容在我们历史上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们的课本上我们经常就能够看到这些内容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强调传统,找回本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重视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创新、创造的思维方式;自、独立的人格品质
●语文为主,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
近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岭南大讲坛&iddt;公众讲坛上发表言论:&ld;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是不该学的内容。&rd;这句对语文课本言辞激烈的评价应该如何解读?今年9月语文教材&ld;大换血&rd;到哪种地步?对同是语文教育改革者叶开编撰的&ld;一个人教材&rd;《这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如何评价?近日,王旭明接受了记者专访。
&ld;有评论者说,你说说语文课哪一半科学哪一半不科学等等,如果这样的思路和这样的解,对此我也只能表示歉意。我按我的解和认知水平去衡量所有人了。&rd;昨日,记者致电王旭明,他的言语间除了疲惫,更多则是无奈。实际上,早在2012年11月,王旭明已在福建聚龙小镇联合全国32所学校发布了《真语文宣言》,并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真语文活动。这一句&ld;智与感性交杂&rd;的&ld;气话&rd;,实则指向的是语文教育的去假存真。
何谓语文之&ld;假&rd;?王旭明指出,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贴标签式的生硬拔高,脱离语言文字的本体教学去渲染所谓思想性和人生意义,比如我曾听一位年轻女老师讲丰子恺先生的《白鹅》,她不停地问学生&ld;感动了没有?为什么感动?&rd;并不断地让孩子去&ld;透过小画面解弦外之音&rd;,我从小读《白鹅》,也没悟出什么弦外之音来。二是语文的元素,即字词句段篇和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解读浮于表面化,没有融化在语文教学中。三是语文课成为表演课,教师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则成为群众演员予以配合。四是过度使用PPT课件、音乐和其他辅助手段。五是作为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普遍不高,比如讲课的声调语态,普遍娇声假气,再比如粉笔字,有些写得歪七扭八,还有课堂运用、课堂表达等都极缺语文教师素养。&ld;这些&ls;假语文&rs;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存在于北京学校的语文教育。&rd;在他看来,如此糟粕&ld;不该学&rd;。
&ld;古诗文在教材中的比重是的一个重大问题,&rd;谈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所占比例,电话那头的王旭明不禁语速加快,&ld;古代诗文量不够、质不高是多个版本存在的共同毛病,这个病不解决、不治愈,教材改革谈何其他?&rd;他甚至表示很期待未来语文能分为古代文和现代文授课,&ld;但在此前,应该调充实现行语文教材内容,古代诗文比重至少应在50%以上。因此,大力改进现有的教材和课程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rd;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共13个版本。包括使用较广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和人教版语文教材,多个教材出版社都表示将增加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内容。对此,王旭明表示不了解其他版本教材的改动内容。但就语文出版社教材的修订,他向记者透露,自2013年初开始,该社便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对语文版的中小学教材进行了修订,截至去年年底,已把教材共18本书全部送到教育部审定。&ld;如果审定通过了,应该在2015年9月1日,全国部分中小学生便能够使用新修订以后的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rd;
王旭明介绍,小学语文修订版教材新选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新改的课后题约占全部课后题的70%,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即古代诗文),这类课文约占全部课文三分之一;其中安排古文和古代白话小说课文24篇,比原教材增加了两倍。七到九年级修订版教材更换了43篇新选文,占全部选文的303%,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共计59篇,约占全部选文的48%,比原教材增加了15%。这些选文凸显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每册设立两个古代诗文单元,把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40 首古诗、21篇古文全部编为课文。在此基础上,该教材还开发了诸如书信单元的《古代书信二则》,章回小说单元的《君子国》《明湖居听书》《黄蓉智斗书生》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
去年3月,《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语文教育改革者叶开出版了一套&ld;一个人的教材&rd;‐‐《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系列丛书。该书分为综合分册、小说分册和散文分册,收录了中外现当代优秀文章,却无一篇传统古诗词。叶开通过在每篇文章后撰写解析小文、点评,或设置延展阅读等板块,旨在&ld;使读者脱离教材体文章的束缚,突破自己,让心灵自,成为一个丰富、主动、自悦的人。 &rd;
&ld;这套&ls;一个人的教材&rs;与我国语文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定通过,因此被归为青少年语文课外读物。&rd;王旭明表示。尽管如此,此书一经出版,即刻引起全国教师、学生、家长关注,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特殊现象。北京语文高级教师何郁曾赞许叶开&ld;以一人之力,为死寂的语文教育撕开一个裂口&rd;;但也有质疑者指出,和现在的语文教材相比,这套书并不讲授语文技巧。
同样是为语文改革振臂而呼之人,王旭明称对此书&ld;没有细细研究&rd;,他撇开该书没收录一篇传统优秀文化的古诗词,却也提出异议:&ld;我总的观点是,语文与文学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也不赞同偏文学化的语文。&rd;
古诗文的来来去去,已然是语文教材每一次变化的重头戏。去年秋季,浙江一所高中的语文书中选入了八股文,上海教科书减少了古诗文分量……每一次增删,几乎都引来了争议。优秀传统文化大步走进课本的同时,国学能否真正融入学生内心,也对教材与教学念是否能双重进步提出了要求。
成都双庆中学校长沈明德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所有学科中胆子最大的是语文老师,从李白、杜甫,到巴金、沈从文,他们人人敢评价,并将这种程式化的课文分析植入学生脑里,生成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比重增加很有必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改变。
成都双水小学有着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王娟老师认为:小学课本里增加传统文化的比例,有助于学生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衔接。但文言文、古诗词的难易程度、各年级的比例,要契合学生各阶段的解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一位分管教学、负责小学语文课程教授的李姓副校长认为:现如今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性不足,不少学生反映枯燥,建议在课文的选材上尽量贴近生活。
中南大学教师孙锡良表示:中国的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的比重适当高一些是应当的,但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自己的文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ld;语文不是单一的文学鉴赏,语文学习与文学研究是两码事,它本身就是历史教化和现实教化相结合的作用。&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