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引发深思,家长别让小学生感染“成人焦虑”
各位家长朋友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小朋友的生活环境和我们息息相关,小朋友的教育的好坏也和家长和老师的言行紧密相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期,有媒体报道,南昌市一名小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帮扶摔倒老人的作文,不料30分的作文只得了5分。老师的评语是:&ld;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rd;让这名小学生感到十分茫然。
无独有偶,素有&ld;童话大王&rd;之称的郑渊洁在新书中教孩子的&ld;保命100条&rd;也引起了家长们的争论,书中对社会的种种戒备情绪让不少家长感慨对孩子&ld;太残忍&rd;。
究竟是应当以&ld;大人的方式&rd;告诉孩子如何应对社会中的种种&ld;恶&rd;,还是应当以传统的方式教会孩子最先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在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当下,这是家长们面临的一个考验。对此,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别让小学生感染&ld;成人焦虑&rd;。
其实,告诉孩子如何应对社会中的种种&ld;恶&rd;和教会孩子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问题是如何把握所要传达观点的大方向,家长带给孩子关于这个社会的认识,究竟应当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怕孩子因为太善良而&ld;吃亏&rd;,&ld;不能将孩子养做温室花朵,也要让他们见识外面世界&rd;的观点原本也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ld;挫折教育&rd;远非&ld;传达焦虑&rd;这么简单。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偏激的家长把一个复杂、多种价值观并存的世界在臆想中描画得残酷百倍,放大在孩子面前,还自鸣得意地摆出&ld;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rd;的面孔,仅仅是被新闻中的负面情绪蒙蔽了双眼,就认定温情的东西不复存在。&ld;恶&rd;的传播在社会中具有一种基于人类本能的优势,一则新闻,人们更倾向于相信&ld;揭露&rd;、&ld;曝光&rd;、&ld;幕后交易&rd;等具有冲击力的字眼,即使事实本身不够&ld;劲爆&rd;,这种情绪带来的危害也足够&ld;劲爆&rd;,而家长将这种社会焦虑传递给孩子,对小孩来说,简直是来自成人世界的恐吓信。
无法否认的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作为社会中的成员,难以避免被焦虑、失望的情绪左右。适时适量地磨炼孩子是好事,但磨炼不是简单的情绪灌输和传达,家长要做的不应该是将其一拉到底,告诉孩子&ld;社会没救了&rd;,而至少应当在&ld;明善恶、辨是非&rd;后再教孩子&ld;如何保护自我&rd;。
社会失去了善恶判断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主动来教孩子不辨善恶,对于孩子,你教给他什么样的世界,他的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世界,这点家长要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