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博物馆里更应该教会孩子"文明"
&bsp; 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前者值得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而后者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对于人的发展与进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现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往往将其忽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上海玻璃博物馆内,一件精美的玻璃翅膀展品被两个孩子用力摇晃折断,而一旁的家长不仅没制止还在拍照,此事引起热议。媒体报道,被破坏的作品已改名&ld;折&rd;,放在馆内永久展示。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公共休闲场所,更是一个与历史、艺术对话,提升修养的公民课堂。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或多或少都有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目的。放纵孩子闹腾,破坏博物馆静谧、幽雅的氛围,甚至任凭孩子损坏展品而不加劝阻,这种纵容岂不是与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吗?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ld;熊孩子&rd;走后垃圾遍地、一片狼藉;在武汉东湖等景区,&ld;熊孩子&rd;不听劝阻下水上树……生活中,&ld;熊孩子&rd;在博物馆、餐厅、景区等公共场所随意打闹、影响他人的现象并不鲜见。而这些行为与家长的宽纵不无关系,一些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别人应该谅解,殊不知文明需要从小养成。孩子不懂事,家长却应明。
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保持文明素养是起码的要求。一旦孩子的行为有损文明,对他人造成影响,家长就须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本身就是一个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过程。孩子就像树,要成长成栋梁,必须及时剪枝。作为监护人,家长需要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及时对孩子进行文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讲文明、有修养的人,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每个个体的素质都关乎国家形象。过去,一些人出门不讲文明,随意插队、大声喧哗、多吃多占等,严重损害了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让人慨叹&ld;国民素质低&rd;。提升国民素质,须从今天的青少年开始。如果说,成年人中有些人素质不高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一些人养成的旧习难改。可现今物质条件好了,对孩子进行文明教养应该没有什么&ld;硬件&rd;障碍。
&ld;子不教父之过。&rd;孩子折断博物馆展品,舆论的板子打在家长身上,展现的是对当下家庭教育的担忧,引出的是文明教养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有责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文明的榜样,培养孩子的文明素养、道义担当、爱心、善心和良心。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ld;淘气&rd;&ld;不乖&rd;的时候,就应及时蹲下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一味骄纵,不加约束,&ld;熊孩子&rd;就可能变成坏孩子,&ld;淘气&rd;就可能变成&ld;没教养&rd;。
博物馆里,更该教会孩子何为&ld;文明&rd;。请不要把这堂课上&ld;反&r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