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资讯 > 儿童教育 > 素质教育 >

大学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

时间: 小崔2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旦要以成果形式进行衡量,也就奏出了主旋律之外的不和谐之音。高校往往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具有显示度的成果,而忽视、淡化内容上的深入及其真实的效果。从表面上看,我们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的确都是素质教育,而且也似乎为素质教育的推行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而实际上,则多半是新瓶装旧酒之类纯粹的形式主义。

  (三)素质教育的不公平

  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自身地位的方向和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让底层的孩子永远在底层,让农民的孩子世代为农民,阶层之间的差异无法调和,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甚至陷入混乱和崩溃。因此,高等教育的公平就显的更加重要,今年&ld;两会&rd;教育公平就成为了热点话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我国&ld;十五&rd;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教育公平有三个层次: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在我国大学素质教育中,很难做到教育公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国家政策的偏向,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就不公平,再于过程的不公平,结果就更不公平,就这样恶性循环。反映在实际教学中,虽然现在各种规格的考试都狠抓考场纪律,大作考风的文章,然而作弊之风却是愈刮愈烈,特别是在国家级考试上,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出现了教育过程的不公正,必然导致结果的不公平,这将严重影响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广。

  (四)论与实践脱轨

  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论知识,让我们知道许多原和方法,但实际上怎么运用我们还不知道,就没有一个运用的平台让我们实际动手操作。老师讲的很多、很好、很生动,甚至操作步骤都告诉我们了,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怎样把论和实际情况结合我们不知道,就是想知道也没一个途径,缺乏一个平台,把论与实践相结合。论与实际往往是不相符的,实际有许多不确定,这要靠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形成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比论简单,但比论更管用。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我们现在空有论,不会运用。在找工作中,许多单位就要有工作经验的,因为这些人招来就可以直接用了,但是大学生就不一样,单位把你招进去之后,还要锻炼、培养,要的时间比较长,成本比较高。有的时候经验比学历更重要,但是大学生缺乏的就是经验。在学校里很多论没办法用实践检验,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让我们去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论与实践脱轨,学校就培养了许多高学识低能力的学生。

  三、改变大学素质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的教育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此代替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定,是大学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当前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我国大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只重视课程考试成绩,而课程考试又倒重于知识性考试,因此这种只注重学业考试成绩的评价导向,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对学生注重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变为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并建立科学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是大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急切呼唤,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根据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基本内容相同,目的、方向基本一致,而素质教育内涵更具体、更具操作性,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的丰富和发展。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并运用于素质教育实践中,即是素质教育更具操作性的具体体现。

  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首先要构筑素质诸要素的测评指标;其次,要评价学生的共性素质,即全面素质的形成水平,更要注重学生非共性的个性发展水平。关于素质测评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共性素质的评价可采用量化的方法,以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而对个性特征的评价则鉴定评述。因此,学生素质测评是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平时过程行为尤其是关键行为纪实考评是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总之,大学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有赖于建立科学合的评价体系为导向。目前我国有些大学开始对毕业生采用德智体综合素质评价代替过去单纯的课程学业成绩评价,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成果。学业成绩加平时品德、个性、能力等表现记录的综合评价更客观、更公正,必将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发挥良好导向作用。

  (二)学校要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校园氛围

  首先,我们在教育中要营造一个人人说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造,在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的精神。第三,大学还必须努力营造&ld;兼容并蓄、思想自&rd;的文化氛围,并建设与之相应的各门学科,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奠定&ld;博采众长、兼收并蓄&rd;的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底蕴有助于学生在知识高增长的现代社会,超越自身学科专业的限制,形成较高的境界和较宽的视野,为创新奠定知识文化基础。

  (三)社会和学校更加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国家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写进法律,执行贯彻下去,惠及所有人。另外还要做到三个&ld;坚持&rd;:坚持用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用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坚持用规范管维护教育公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第一,政府要建立政府统筹的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教育公平。政府应贯彻&ld;公平对待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rd;的念,没有差别的对待教育主客体。第二,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教育公平。各级政府要承担确保公平的责任,厉行问责制度,毫不动摇地制止、严惩和杜绝影响教育公平的行为。第三,学校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学校有责任帮助每一位学生完成学业,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感到教育的公平,才是最重要的。

  (四)学校和社会要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论实践的平台

  在学校里很多论没办法用实践检验,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让我们去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论与实践脱轨。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的努力加以解决:第一,必须引起学校的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重视,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关注,才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领导的决策往往起决定作用。第二,学校要在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很多活动没有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再好的想法也没有办法实施,学校必须在财政预算中留一部分资金以供活动开支。第三,国家要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任何事情都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国家往往起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国家的支持,靠学校是完不成的。只有国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才能帮助学校更好地建立起供学生实践的平台。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念,不是教育模式。但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这种念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教育模式,才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和多种因素形成的复杂局面,这一新形势要求大学对其功能、作用及自身的发展方式进行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不止是要培养擅于学习知识的人才,更要着重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我国素质教育的政策贯彻执行。

  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要具备各方面优秀的综合素质。富于创新、讲求诚信、吃苦耐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素质教育的不足,采取科学而强有力的手段加强教育和管,争取为新一轮全球的人才大竞争,准备高素质的、数量众多的后备力量。

12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