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资讯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专家总结:父母带坏孩子的12个行为

时间: kina2 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相信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希望看着自己的宝贝健康茁长的长大,不过有时,可能无意间的一些小举动,对孩子们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而自己却浑然不知。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父母的哪些的行为最容易带坏孩子,赶紧避免吧。

  ALIE G ALT请教了这个领域内最权威的儿童心学、精神学、医学等专家们,列出了排在前12位的父母不应该做的事情,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和成熟的小大人。

  第一条:威胁要抛弃孩子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带孩子在公园玩,到时间该回家了。结果孩子们跑开,藏起来,各种手段拒绝回家。你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生气,尤其是当孩子还大发脾气的时候,这时你很容易用到一个办法:威胁要抛弃他们。

  虽然,你永远都不会真的实施,但是,这会深深伤害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是你的一个附属物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年幼的时候。

  L AlaSrfe博士,已退休,是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儿童发展研究所心学教授。他认为,威胁抛弃孩子这种话,哪怕是用程度最轻的方式说出,也会动摇你对孩子来说,代表着安全和保护的根基。

  当你说&ld;我要把你留在这&rd;,就开启了&ld;你不会留在那保护和照顾孩子了&rd;的可能性。对一个孩子来说,你把他留在一个陌生地方的想法是超级可怕的,而且他将失去来到这个世界上后唯一的安全保护依附。

  对此我有深刻体会。

  蛮蛮快9岁那年暑假和侄子毛陀一起旅行。某处荒野两个孩子玩得太尽兴,不愿意上车启程。我们几个大人反复沟通无果,蛮蛮还头顶香蕉皮开心作乐挑战我们。于是我决定关上车门开车假装离开。

  车只开了几米远,后视镜我看到蛮蛮追上来,一副要哭的神情。

  结果当然是停车,让他们上车。但是蛮蛮当时追上来后一直哭诉埋怨我们为什么要走,而且直到现在偶尔提起来仍旧一副耿耿于怀的样子。可见这事在他脑海里是深深扎下了不安全的根。

  其实我们之前一直很注意,从未尝试过。只是当时我是觉得他已经9岁了,怎么还可能当真?一起同岁的毛陀当时反应一直都是镇定自若在笑,上车后还在笑蛮蛮当真。

  这事给我的教训,不仅是永远不用&ld;威胁抛弃孩子&rd;的冲动做法,而且我还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的心智发展进度不一样,我们永远不能以年龄假设他已经准备好。

  第二条:对孩子撒谎

  例如,父母犯错的一个典型案例:家里的宠物死了,却告知孩子们,宠物去了北方某农场。

  当我们用这种方法隐藏真相,出发点是&ld;我们试图保护孩子的感情&rd;或&ld;我们不知道怎么处这种复杂情况&rd;或干脆是为了避开这个话题。

  但是为避免孩子感受痛苦而捏造和撒谎,将后患无穷。因为这种做法扭曲了事实,是没有必要和有隐患的。

  正确做法需要注意的重点是,父母对不同年龄孩子,须有不同解释。低幼的孩子不需要对死亡解释长篇大论。告诉他们当一个人非常老或者病得很厉害,连医生也无法医治时,他们就会死亡。

  Srfe博士总结,在孩子的体验和你给他们的解释之间建立差异,更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必要的困扰。

  例如,当孩子第一天上学跟你说她很害怕。你不必让她不要害怕,甚至说她太傻太幼稚。你不如了解她的感受,顺着她的思维&ld;我知道你很害怕,但我会和你一起去。我们一起见你的新老师和新同学,我会呆在那和你一起,直到你觉得不害怕为止。有时候兴奋的感觉也有点象害怕,你觉得你是不是也有点兴奋呢?&rd;

  所以,下次你想对孩子撒谎隐藏事实的时候,换个思维方式: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拥抱真相,帮助孩子走出感情困扰。这对孩子的健康会有很好的长期影响。

  第三条:无视自己的不良行为

  很多家长这样育儿:&ld;按我说的做,不是按我做的做&rd;。

  这正是为何很多指令不奏效的原因。孩子的学习是简单通过样例完成。他们吸收周围的一切,从很小就会和他们的养育者惊人相像,象镜子一样反映着养育者的好坏行为。

  儿童成长专家、知名儿童成长作家David Elkid教授认为,做好孩子的榜样,是为人父母做得最好的事。你怎么做,比你说让孩子应该怎么做,要有效得多。

  例如,吸烟父母的孩子成为吸烟者,是不吸烟父母的两倍。

  一些细微举止,例如你怎么对待家庭成员,怎么和陌生人交流,怎么对待小动物和环境,都会被你孩子吸收和重现。

  让孩子吃西兰花的最好方法?就是你自己经常吃,而且给孩子想办法做得美味点。

  所以,如果你想孩子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那就确保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榜样。用行动而不是用命令引导,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四条:假设对第一个孩子有用的方法,对第二个孩子也有用

  育儿建议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通。就像Elkid指出的,同样的育儿行为会在不同性格孩子身上产生不同的结果。

  如果你有不止一个孩子,你会发现不仅孩子个性不同,而且连睡觉习惯、爱好的事情、学习方式、对不同规则的反应都可能完全不同。

  甚至当你在孩童时的需求和你现在自己孩子的需求也不一样。

  所以,这的确不容易,你没有办法简单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来育儿,这需要你持续观察持续学习,满足每个孩子的不同育儿需求,这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15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