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机依赖症严重是什么原因 家长该怎么治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各种高科技智能电子产品纷纷进入大众的眼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家长们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就比如,常见于孩子身上的“手机依赖症”就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那么,到底该怎么治,下面赶紧来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别看手机了!”“别再拿着手机玩游戏了!”“把手机放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口头禅”成了家长对孩子每天重复得最多的话。
在学校、在家里、在商场、甚至走在大马路上……只要能看到有学生的地方,就能看到学生们人手一部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看视频,要么发微信。有的学生,只要手机不在手上一会儿,就会有种魂不守舍的感觉,甚至和家长争吵、抢夺……就连四五岁的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来。手机,俨然成了现代学生们一个必不可少的用品,学生们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而真正有益学生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孩子们却做得越来越少。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500名中学生中,平均每天玩手机1 小时以内的仅占10%,玩1至2小时的占到12%,玩2小时以上的占到8%,剩下的70%则是选择“随时想起来就用”。国内某知名大学数学科学学院8名大学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针对“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的课题展开调研,共收到大学生完成的有效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666份。调研结果显示,将近5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9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手机有不同程度的依赖。
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们发火、责备、限制、无奈……但还是无法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手机。本期话题,本报邀请我省著名的青少年心理专家朱景忠老师,来为大家支招解读。
治疗“手机依赖症”需“对症下药”
为何学生们对手机的依赖感会如此强烈,甚至达到“成瘾”的地步?家长们有没有深刻地反省过其中的种种原由?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而科学地使用手机,更健康地学习成长?
给父母们的话
既不严防死守 也不顺其自然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手机的使用已经是普遍现象,要让孩子不用手机,也是不可能的事。”朱景忠老师说,但是,也不能因为大家都要用手机,就不对孩子加以控制,放任孩子无限制地、随心所欲地使用手机。父母们在指导孩子使用手机时,要做到“既不严防死守,也不顺其自然”。
A、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朱景忠老师分析,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多花时间来陪伴、关爱自己的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这样孩子就容易转移自己的兴趣爱好,少以手机为伴。
家长如果要做事,没有时间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时候,就应该和他说明情况,并告诉他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来做小帮手。
B、父母多为孩子安排丰富的活动
“父母们应该为孩子多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孩子的业余生活。”朱景忠老师建议,比如春天来了,周末就可以带孩子外出踏踏青,多与自然接触一下;也可带孩子到图书馆及阅览室看看书报,感受一下书香氛围;还可以陪孩子打打球,锻炼一下身体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健康的活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好处。孩子们对这些健康的活动接触得多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转移。
C、要了解孩子用手机玩些什么
“做父母的,也要了解孩子们使用手机时,到底在玩些什么内容,看些什么内容。”朱景忠老师分析说,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去使用手机。比如可以玩一些益智游戏、可以查资料、听音乐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健康的。但如果孩子玩手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比如作息混乱)或者身体健康(比如说视力等),那就要严格限制。
D、给孩子买手机需“约法三章”
朱景忠还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买手机时,应尽量避免给孩子买那种功能复杂的手机,最好买一些功能简单一点的手机。其次是手机的价格不应太高,否则容易给孩子造成攀比心理。
“在允许孩子玩手机的同时,还应对孩子‘约法三章’,加以限制。”朱老师说,比如:一个月固定给孩子充够一定数量的话费,并告诉孩子,超过以后就不会再给充值了,让孩子学会控制话费的使用;如果学校规定不准带就不能带;晚上回到家里,几点到几点可以开机使用,使用多长时间等等。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们在允许孩子用手机的同时,还应该科学合理地加以限制,否则孩子就容易放任自流,最后越来越难以控制。
E、家长应该带头表率
“此外,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应该时时处处都拿着手机看,还应当以身作则,做出带头表率。”朱景忠老师分析说,如果大人本身都没法控制自己玩手机的习惯,一边玩手机一边还要求孩子也不要去玩手机,怎么能要求让孩子去做好呢?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们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看在眼里了,也才能做好。
因此,规劝低头一族的家长朋友,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弄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和爱人谈谈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门散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促进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