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
成语故事应该说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之一;你是否在寻找“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
1、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2、程门立雪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程门立雪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意义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程门立雪的出处及原文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原文为: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程门立雪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二程语录·侯子雅言》也有记述:“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悬梁刺股讲的是什么
程门立雪主要讲的是尊师重道,对于老师非常恭敬,这个讲究的是对于学问的追求。
而今天所讲述的成语悬梁刺股也与做学问有关,讲的是一个人为了刻苦学习,不断督促自己上进,来通过勤奋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但这个成语讲述包含两个不同的典故,悬梁的主人公是孙敬,而刺骨的是苏秦,他是非常有名的纵横家执掌六国相印。孙静是东汉时期的人,年少时就酷爱读书,但又怕自己读书的时候犯困,所以就用绳子扯住头皮,来避免自己瞌睡;而苏秦的刺股就是准备好一个锥子,如果困意来袭,那么就拿起锥子扎一下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清醒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