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汪伦名人故事
李白与汪伦的故事大家知道吗?你是否在寻找“有关汪伦名人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关汪伦的名人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汪伦名人故事
桃花潭,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的上游(今泾县水车乡境内),是个风景幽美的地方。这里一直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唐朝时,桃花潭边有个叫汪伦的青年人,因家贫读书不多,但很爱听诗书,每次下田经过村头的私塾,见老先生讲诗书,总是悄悄地在窗边听一会儿。当时,诗人李白已名扬天下,汪伦很喜爱他的诗,他常常想:要是能亲眼见到李先生,该多么幸福啊!
有一年春天,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到泾县城边的水西。当时,水西是风景优美的胜地: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绕寺前。李白在此玩赏了数日,作了不少诗,流连忘返。李白到水西的事不知怎么被汪伦知道了,他立刻驾一叶小舟,顺着青弋江的碧波来到了水西,一路打听,找到了李白。施礼拜见后,李白问这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俏后生找自己有什么事,汪伦又打躬说:“我叫汪伦。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今特来奉告,有一个好去处,不知先生可愿前往?”他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我就住在这条江的上流,那里有一个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同意前往。
到了桃花潭边,但见潭水悠悠,野渡舟横。岸上只有一树桃花,孤零零地开着,桃花树边,有一个茅店,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斜挑着一面杏黄色的酒旗,在春风中哗啦啦地飘舞。
“你骗我,”李白不悦,“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笑道:“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边山,这小店门前的那棵桃花,不是‘十里桃花’吗?”汪伦又指着窗外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那不写得清清楚楚,是‘万家酒店’嘛,酒店主人姓万。”李白也笑了,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汪伦将李白请进小酒店,布置了简单的酒菜,这才把心底话儿全掏了出来:“先生,我是个山野鲁莽之人,平时很喜欢你的诗,也很想见你一面。这次听说你到了水西,一心想请先生到寒舍做客,又怕先生嫌我们家贫,不肯光临,因此想了这么个主意。晚生欺骗了先生,请先生宽恕!”说罢,纳头便拜。
李白被汪伦的一片真心实意感动了,他双手扶起汪伦,深情地说:“你要早说明,我也会来的。我很喜欢你,我俩交个朋友吧。”汪伦激动地拉住李白的手,热泪滴落在李白的衣袖上……
就这样,李白在桃花潭住了十多日,受到汪伦和村人的热情款待。李白临走那天,汪伦恋恋不舍,唱着山歌为他送行。他很感动,诗兴大发,口占一首绝句《赠汪伦》。
汪氏籍贯简介
汪氏谱中还特别记载:47世祖泰元居太平,年四十卒,葬父墓侧,生二子,仁泰、仁恭。到了仁泰是48世,
生二子,凤思、凤林,凤林即汪伦。凤思成才后在歙县任县令。歙县是周公后汉末汪文和为避乱迁皖南汪氏第一居住地,40代后就迁太平县了。所以谱中记载风思到歙县任县令是“复居故里”。到风思时是49代,因此汪伦籍贯不是歙县应是太平县。汪伦出生在太平县,到泾县任县令时,其父仁泰没有随长子风思去歙县,而是随次子汪伦迁居泾县,直到81岁在泾县桃花潭谢世。汪伦卸任后也定居于泾县桃花潭。
为什么长期以来,汪伦一直被以为是泾县人?主要是皖南的一些《汪氏宗谱》记载有笔误,将仁泰“自太平迁泾县”,少了“随子任”三个关键字。40世祖汪叔举早就居歙县(今属绩溪县)大庙汪村,后人居太平县。从宋、明、清以来泾县地方志都误记汪伦是泾县人。从2005年开始,桐城学者汪兴吾根据桐城的多家《汪氏宗谱》考证第一次提出了汪伦是太平人的见解,随后天津南开大学教授汪茂和经考证也认为太平县的确是汪伦的籍贯和出生地。
《赠汪伦》全诗翻译赏析
《赠汪伦》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闻:听见。
5、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6、不及:比不上。
《赠汪伦》翻译: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