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篇1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影片《建国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将逐步走入富强。
昨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国人士的风采,其中毛主席和周总理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为战事而彻夜不眠,每当有主要战役的战报还没有传到时,他总会跑到屋顶上凝望远处,希望搜寻得到一点象征着胜利的标志。其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得知国门的反动派的55万大军被红军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领导们摆酒席庆贺,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梦。在平时因为牵挂战事而难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军队大胜而不由得酣然入梦,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不取得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毛主席也时时刻刻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革命的目标,心中始终是在为人民着想。正是由于毛主席这种为民的精神以及尤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才训练出来不贪民众一分利的红军,才会打败独裁的蒋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国。
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就是周总理,周总理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总理。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后,他非常愤怒,把所有的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毛主席来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
此外,影片中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壮志难酬的蒋经国,心系人民的张澜,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李宗仁,都为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世代传唱!
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富强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还是要努力学习,有朝一日该为民族奋斗,该为人民奋斗的就是我们这一辈的人了,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为中华民族而奋斗!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篇2
我最近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该影片由中影公司发行,韩三平导演,由唐国强、张国立等主演,以明星的阵容庞大豪华著称。透过观赏该影片,我理解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灾难,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毅然选取了以暴力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然而,革命派领导的同盟会虽然成功领导武昌起义,但革命成果却为袁世凯等北洋势力所篡夺,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依旧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民族前景依然一片黑暗。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向,民族解放的号角再度嘹亮响起。
经过十多年战争的洗礼和锻炼,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壮大为国内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1945年,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民党首脑蒋介石邀请中共领导人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和平建国”的大计。这部电影以此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的风云岁月,正面再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酝酿到确立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画卷。
影片伊始,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抵渝,开始与蒋介石和谈。此时的国内形势是:国民党军队主力在西南大后方,一时难以全部调往华北、华东、东北等前线。中共在西北、中原、山东、华北等地拥有多个根据地,并力争夺取东北这一方法大区。国际形势是美苏冷战格局正在构成,局部战争的爆发条件尚未成熟。国内外舆论尤其是国内民心强烈反对内战。百姓渴望和平建国、安居乐业。
然而,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此时的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已不是清末民初的同盟会、国民党了。以“蒋陈宋孔”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垄断了抗日战争以来的国民经济命脉,成为权势熏天的政治经济势力,故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在农村,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根深蒂固,农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在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广大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共凝聚力不断增强,人民军队的作战潜质也大大提高。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内战还是爆发了。国民党军队向全国各地的解放区进攻、但被逐一击破,迫使蒋介石改变策略,对陕甘宁及山东根据地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认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他要求各部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失,要保存有生力量,打“户外战”。为此,他率中共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这是何等高明的决策!这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影片中,毛泽东在驻地遭国民党飞机轰炸,他临危不惧,表现了革命家的巍巍风范。
在国共双方正面厮杀的背后,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民族党派。影片中,民盟主席张澜多次出现,他在“第三方”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对蒋撕毁双十协定感到不平:中共已履行诺言将江南根据地让出来,却没有换来和平。“第三方”开始向共产党一方靠拢了。
另外,随着李公朴、闻一多等著名民主人士的被害、“反饥饿、反内战”户外的爆发,国内逐渐构成了一条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毛泽东语),与正面战场构成夹击之势。国统区经济的日益混乱也动摇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全面推行“土地改革”,中国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在下一年的“三大战役”中,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支军,陈毅有言:淮海战争的胜利是“农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充分说明了中共获胜的重要原因。
1948年,国民党一手操办的“国民大会”召开,蒋介石获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此时,传来了“延安丢了”的消息,这无疑是中共赠予蒋介石的“一大贺礼”。而在国统区经济日趋崩溃,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为挽救危局,蒋介石长子蒋经国“临危受命”,担任上海经济改革督导专员。小蒋在沪大刀阔斧,锐意整顿,谋求改革金融体系。作为影片中的重要矛盾冲突之一,蒋经国在杜月笙的引导下,将矛头对准“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孔家公子倚仗“皇亲国戚”及“江南财阀”的赫赫权威,以蒋介石、宋美龄等为后台,拒不配合,使小蒋的励精图治化为泡影。宋美龄赴美求援亦遭冷遇,“党国”已呈日暮西山之势。
随着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全国革命前景已日趋明朗。中共筹划举办新政政治协商会议,并力邀张澜、李济深、宋庆龄、冯玉祥等等民主人士、国民党左派参加,共商“建国大计”。张、李、宋、冯等因种种原因未能北上,新政协会议一时难以召开。而“南方”的国统区,蒋与桂系首领李宗仁的斗争愈演愈烈。国民党蒋、桂两大系势力貌合神离,呈分裂对抗之势。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发动三大战役,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中原、华东野战军全歼蒋嫡系主力,华北、东北野战军化解傅作义集团,使北平和平解放。从此“长江以北无战事”。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继任总统。张治中率团北上与中共和谈,但成果不被国民党承认,和平期望破灭。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二、三、四野百万大军扬帆起航,浩浩荡荡,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总统府”。在上海,宋庆龄清晨外出散步,看见解放上海的三野官兵伏地而眠,宁可夜宿街头也不打扰市民,深为震撼,坚定了北上的决心。张澜则在敌人败退前的“疯狂”中被地下党营救,安全抵达北平。各路民主人士齐聚一堂,召开政协会议,一齐欢庆民族的新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后,在轰炸北平计划胎死腹中后,蒋介石感叹道:“国民党败在自己手里的喽!”此后背景由苍凉昏暗变为云开日见,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过去,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向光明。天安门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宣告震撼世界!
纵观全片,影片表现的重点之一是中共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等重量级人物的关联,旨在再现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建国大业》在立意和题材上有所创新,而在领袖的形象塑造上,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把领袖们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比如,淮海战役胜利后,几位领导人把酒言欢,颠覆了以往革命题材影视剧中领袖“高大全”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以史为鉴,能够明得失,警醒后人。《建国大业》不仅仅是一部描绘民族解放历程的煌煌精品,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鸿篇巨制,更是一部刻画国民党从执政到下台、从辉煌到失败全程的史诗大作。
总结国民党执政末期的过失:其一,不顾民心向背,悍然发动内战;其二,纵容四大家族巧取豪夺、党政腐败。治标尚且夭折,遑论治本。蒋经国在沪改革遇阻后,老蒋对他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骨子里了。反贪腐是件大事,难哪!反,要亡党;不反,亡国!”道出了当时国民党的严酷局面与深层矛盾。其三,镇压学生户外,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监督途径;其四,党内派系林立,尔虞我诈,倾轧争夺。蒋、桂、晋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斗角。影片中,李宗仁与孙科竞争“副总统”获胜,蒋介石大为意外,连与李握手时都尴尬不已。
如今我党正大力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务必汲取以上深刻教训,防微杜渐。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从严治党,毫不手软地惩处腐败。在经济改革中,要“利为民所谋”,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造福基层百姓。在新的征程上,党必将带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篇3
中秋节的前夕,全家人决定晚上一起出去吃饭然后去看被媒体宣传的不得不看的宏篇巨着《建国大业》,草草吃饭晚饭直奔电影院,生怕买不到票,还好售票柜台前并不十分拥挤,19:00整电影正式开始,一幅幅熟悉画面,一张张激动的笑脸,枪声、炮声、欢笑声和呐喊声,此涨彼消;鼓声、号声、呼啸声、叹息声,跌宕起伏,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近代史,荡气回肠,感叹不已……
当走出影院,原本以为每人百元一张的电影票,一定能博得家人的喝彩,结论是90%的内容看不懂,但90%的演员都能如数家珍,听到这样的结果不知道是喜是悲,喜的是,不要让后代老是背负中华民族百年沉重的历史,悲的是,一个公民不知道自己共和国的历史,将如何让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看完《建国大业》后,不知道是历史被娱乐商业化了,还是历史就应该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传承?
张澜,李济深,沈钧儒……,这些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多见于他们撰写的着作和文学作品,与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在《建国大业》第一次感受到,如果说建国60年到今天分成两个三十年,那么,通过《建国大业》感到未来30年,应该是中华民族强盛,中国民主繁荣的30年,中国已经结束了军政和训政,正在逐步走向宪政,一个富强的国家,不仅仅是GDP,更重要的是民主和自由……
《建国大业》中有上海解放的镜头,四月的上海春暖乍寒,战士们都荷枪睡在马路边上,镜头来回扫描着睡在街头的战士们,在他们当中就有我的父亲和母亲,渡江战役,解放上海,都是孩时父母常常提及的往事,我们逐渐长大后,老是问及父母,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的呀?新房在什么地方呀?谁追的谁呀?,听到这些问题母亲常常笑答,只有背包一对,茶缸一双,新房是国民党港口司令部,上海虹口区的四川北路,虹口公园附近,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父母亲终于实现了他们“解放全中国才结婚!”的共同承诺,今年是共和国60岁,也是父母亲结婚60年,虽然父母已经长眠于世,但是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儿女们不会忘记你们,在《建国大业》的影像中让我们知道了你们为共和国所做的贡献,我们为有你们这样父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爱自己,爱家,爱国……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篇4
__月__日上午锦州市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召开庆贺建国60年大会,会后招待看电影《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讲述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解放之间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电影中最让我们锦州自豪的是打辽沈战役之时毛主席站房屋上,周总理问他在干什么?毛主席说在看锦州,周总理说这离锦州有一千里呢。可见锦州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可书上一笔。当年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的胜利起关键的作用。
《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解放上海后,战士累的睡在大街上,这一细节感动着宋庆玲先生,才使她能来到她的伤心地北平,促进中国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开始。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细节决定成败。在炮火连天之时,让你的心紧张,又来了一个浪漫的场面,主席和总理带着两孩子在挖菜,山花灿烂,家庭温馨,建国之后的幸福生活应是如此。这一细节让人看到了希望。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精选篇5
_年_月_日,我有幸观看了献礼祖国母亲六十岁的史实大片《建国大业》,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刻的了解。短短两个多小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影片以重庆谈判到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影片依次展现了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定都北平,政治协商级以黑白史诗片段为表现形式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的事件。
我向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之外,更重要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思考,历史上以各个阶段为领导的革命数不胜数,以农民阶级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虽然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正确的回答,但看过了这部影片后,我确实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想要革命,只有勇气和魄力,但想要革命胜利,我向这还远远不够。
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我党再次坚持住了,我党不要国民党的资助,不要同盟国的援助,在解放区实行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话是我党坚持的最好写照,我党还坚持分配土地给农民,动援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帮手,就这样,敌人的一次次进攻无攻而返,终于,因为我党对革命的坚持,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而在电影中,我党更是为了国家统一,继续坚持着,当国民党提出划江而治时,我党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毅然发动了渡江战役,因为我们知道划江而治的中国永远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这场革命一定要坚持下来。这种坚持是我党特有的,也是革命必须的。
革命需要人民的支持。国民党有先进的后备军,高素质的军人,雄厚的兵力,这场战争怎么会输?因为国民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不管人民死活,在电影中,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继续,而杜月笙等大资本家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企图发一批国难财。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民没法治,失去了人民,还谈什么革命?反观共产党,我党和人民的融洽,早在“军民鱼水情”这句话中可以体现的出,广泛发动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确实为我党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电影中,解放军占领上海,没有一个人去住到民宅中,累了,就睡大街,当宋庆龄走到大街上,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我想,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军人能始终为人民着想,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不得人心?有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革命怎么会不胜利?
革命需要非凡的领导。这场革命胜利的最大原因我想就是拥有几位拥有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毛主席自不必说,他最让人熟知的便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游击战则是他战略的精髓,四次反围剿胜利,渡赤水。三大战役已经是他的成名作。在电影中,导演并未侧重于毛主席的军事才能,而着重描写细节,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主席把蜡烛吹灭了。摸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看完后,很震撼,以小见非凡,秒啊。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当然有以亲和与儒雅出名的周总理,周总理一向兢兢业业,刻苦工作而在电影中,总理和主席在一起,帮主席分担工作,提供方便,甚至在得知我党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治会议的冯玉祥将军,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种细腻生动的描写,吧周总理刻画活了,正是这样一个非凡的总理,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朱德及刘少奇等领导人自然都是满富智慧,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此时此刻,我终于深切体会到历史的价值,看完《建国大业》。我更加尊敬老一辈的革命家,是他们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黑暗,迎向了新生活。我也更加觉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好好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肩负起强大中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