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观后感 >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

时间: 小龙 观后感

统观《赵氏孤儿大》全剧,确实是“假团圆,真悲剧”。它集中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伦理主题“忠孝节义”,它的悲剧在于忠奸斗争的忠义落败和义士大无畏的自我牺牲。它看似写作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实则悲剧意蕴极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篇1

影片落幕的时候,脸颊上一片湿热。

剧中的每一个主角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婴和代表奸佞的屠岸贾。作为影片的《赵孤》经过一番改编,屏除了作为元杂剧的传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坏人至坏的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生活、较贴近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杯具之一,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

看完陈导的片子,我感觉改动颇大。甚至说是把一切都设计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动最大的不是韩厥未死和公孙大人撞阶变被杀,而是程婴救孤的出发点,以及其子之死的出发点。元杂剧中的程婴似乎是一个无畏的大英雄,为救赵孤,亲眼看见自我的儿子被剁为三段……陈导所塑造的程婴,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能够救别人,但他作为一个父亲怎能放弃自我的孩子?

剧中还有三个人:庄姬、韩厥、公孙杵臼。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别都被改换,庄姬并非拔剑而是自缢,韩厥乃是自刎,公孙大人则是撞阶而死。无论何种死法,他们都是忠正善义、悲壮的灵魂!

其中,葛优扮演的程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面容上刻着两个字“父亲”。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父亲。抱着儿子会开怀大笑的父亲……当他亲眼看见万恶的屠岸贾将自我的儿子摔在地上,只一声,没了声响……他,他崩溃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没法体会。可当我看到严肃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时,我想我明白了。

陈导的程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很胆小。他只是个普通的郎中。当庄姬夫人叫他力保赵孤时,他不知所措,他推辞,他犹豫,他觉得这不是他这种人该承受的。就在这时,庄姬夫人说出了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的话:

等他长大了,不要告诉他仇家是谁,就让他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他明白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剧中描述程婴丧妻儿后的悲痛,陈导所给的行为是:钉门。在寂静的空房子里,仅有赵孤的哭声和那令人心疼的钉门声……

二十年中,程婴忍辱负重,带赵孤一并投奔仇家,为报血海深仇……

在拍摄片场,还没开拍,葛优这个大老爷们哭了。我想,这是父亲的力量!

二十年后,赵孤应对程老爹对事实的解释,毫不相信。是啊!任谁也不回相信吧?他对程婴大吼:“你有儿子吗?你有儿子吗?”他深埋心底的将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发了!他满眼血丝道:“我怎样就没有儿子?我怎样就没有儿子?“当那扇钉门打开的时候,那里,一个婴儿篮……

结尾,程婴死了,他身著白衣,白发飘飞。那一片红霞掩映处,他仿佛看到了自我的妻儿……赵氏大仇得报,儿子的仇也报了,于是他安然睡去……

程婴,以父之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程勃,一个叫赵氏孤儿。

而他们的父亲,名字叫程婴!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篇2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影,我便期盼这电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日午时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精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能够独自去电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就一张。”我竖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后半部则较温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终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温情和人性,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理解本事。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奸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习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终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能够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终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

-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电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性,我认为是礼貌、提高之举。虎毒不吃儿,奸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性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忙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

“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此刻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赵氏孤儿”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程婴携赵武远走荒野。一老头(古人寿命短)带着一小孩躲藏于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艺,还要帮忙他复兴赵氏,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如果认丧子的屠岸贾作义父,则赵孤长大成人,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很大,并且活在国都政治圈中,日后利用政治斗争复兴赵氏的可能性便高出许多。即便从情节的曲折性,以及忍辱负重的道德说服力来看,纪君祥版也是值得今日的投资者借鉴的。

葛优不愧是中国贺岁片男演员一哥,把程婴演活了。真的英雄并非都高喊着口号就义。他就一江湖郎中形象,甚到有点猥亵。本来是局外人,但他受托孤儿,有意无意中以亲生儿子替换了赵孤,看着儿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还要忍辱负重把赵孤抚养大,还要想办法让赵孤为赵家,为程婴其本人报仇。当然还要复兴赵家,这点于电影里并未表述。程婴的活比公孙杵臼的死,难多了,程婴是真的英雄!葛优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黄晓明的光芒都被他掩盖了。你不得不服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

最终我还想一些不太和谐的话。或者在很多人眼里无关痛痒,但也期望该博文读者明白。这影片犯了一个极严重的历史错误。2600年前不可能这么壮观的马战!原因很简单,马镫还没有发明。没有马镫,骑马是件很危险,很痛苦的事,要靠双腿夹紧马身。坐不稳,何谈马背上潇洒挥舞武器赵国的“胡服骑射”时没有马镫,秦始皇的轻骑兵也没有马镫,后者可从秦兵马俑中看到。轻骑兵更多只是骑马赶路,以到达快速行进。具体何时发明马镫,历史学家也不敢断定,能够肯定东晋时期有了马镫,而马镫在西方的出现,则是八世纪初。决定作战本事的要素有三:机动本事、攻击本事、防御本事。在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是骑兵,所以蒙古人能够一向杀到欧洲。热兵器时代陆战之王则是坦克,空中则是战斗机。制片方不可能不明白这些历史常识,我估计是为了迎合观众,仅有车战,不如加上马战过瘾。但这有明显的误导的成份。

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部挺好的电影,值得晚上独自去观赏。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篇3

对于《赵氏孤儿》这部影片,说实话,笔者的期盼值本身是不甚高的。决定去电影院看,也完全是个巧合。

但是,不看则罢,看了就不能不发表下看法!

《赵氏孤儿》的故事,不用笔者多说,我想大家也都早就耳熟能详了吧!

如何把这部妇孺皆知的关于忠义与复仇的历史故事改编成贴合当下价值取向,适合于现代人的审美观点的贺岁大片,是陈导首先需要深思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随着《赵氏孤儿》的新鲜出炉,关于这部影片的价值取向及精神建构探讨的声音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顿时就炸开了锅,褒贬不一。

不容置疑,陈导的《赵氏孤儿》显然已经染上了陈导个人对于晋代那个舍身取义,忠义至上的时代思想的挑战和重塑的印记,带有个人主观主义的倾向。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该看出,程婴在陈凯歌版《赵氏孤儿》中,已经由原先故事范本中赵盾的门客,演变成了一个平民草泽医生。主动要求抚养赵氏孤儿的英雄主义形象的程婴在此却被塑造成一个在机缘巧合中不幸卷入了赵氏的灭_事件,不得已才用药箱将赵氏孤儿带出的软弱的小人物形象。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却带给我们以极大的震撼。

应对大奸臣屠岸贾的步步紧逼,程婴与赵盾好友公孙杵臼(张丰毅饰)上演苦肉计,故意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并且用自我的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摔死。而程婴因为告发有功成为屠岸贾的门客,在最危险的地方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程婴这个普通的小人物的人格的伟大,公孙杵臼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光芒的耀眼。

影片中,程婴要把赵氏孤儿独自抚养大,并要让赵孤儿在杀父仇人屠岸贾(王学圻饰)的眼皮底下成长,还要认他为义父。当有一天孩子真正长大后,并有潜力为父报仇时,他会在仇人屠岸贾面前,说出孩子是谁,自我是谁!让屠岸贾生不如死,所谓杀人不如杀心是也!被仇恨冲昏头脑的程婴一向是抱着要为赵家300多口性命以及自我妻儿的惨死复仇目的才委曲求全,卧薪尝胆,不顾个人气节,委身于屠岸贾的门下,充当其门客的。对此,有人不禁要为这样的一个剧情抛砖,认为这样的描述反映的是一种畸形的心理,很不贴合当代人的心理建构。但是,笔者认为,陈导这样的剧情安排完全是贴合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特点的,并没有有意地向我们传达一种不好的价值理念的意思。因为赵氏孤儿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不是谁的复仇工具,随着孩子的长大,影片主题基调明显地夹杂着亲情温暖的味道。亲情的温暖和复仇的火焰,不停地相互冲撞着。最终,以屠岸贾在得知陈勃是赵朔的儿子后,应对肉搏战中黔驴技穷的陈勃的那一声歇斯底里的求救呼喊,仍然还能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战场,奋力拼杀解救陈勃而不顾自我的个人安危的义举感动了所有的观众,从中也让笔者看到了这部影片中陈导所要反映的一个重大的人生主题------弘扬人性的光芒。

时的屠岸贾已经从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一跃成为了勇于放下仇恨,甘愿做回一个慈爱的父亲的伟大形象的代言人。从他对陈勃一向以来的关心照顾,宠爱有加的表现中,就足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渴望亲情的慈祥的老人形象。至于之前的陷害忠良,导致赵家满门抄斩的种种恶行,我们这天的人大可不必太耿耿于怀。毕竟屠岸贾是因为嫉妒而导致一时的想不开才会犯下如此重大的罪过的。基于他的这种犯罪心理,我想不用笔者多说,大家还是能够予以理解的。此后,程勃的那一段以死相要挟管程婴要药救屠岸贾的那一段描述,也充分反映了亲情重于仇恨的重大主题。

此外,我们从由黄晓明饰演的韩厥,在应对范冰冰饰演的庄姬夫人以死来请求自我放过其儿子的场景里,韩厥的表现也充分地体现了人性的善良的主题。与此同时,庄姬夫人在慷慨就义前嘱咐程婴让他抚养自我的孩子长大成人,但不要告诉孩子自我的父母是谁,仇人是谁的这一细节,也充分地表达了母爱伟大的这一主题。

再者,程婴的妻子,由海清扮演的程氏,在应对自我孩子和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上时的表现也充分地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份无比强大的爱。其中,尤以程婴亲手将自我的孩子报给屠岸贾,眼睁睁地任其在自我的面前杀害自我的亲身骨肉最为感人。这样的一个细节,初看没什么惊奇的,但是细而推之,就会发现陈导这样的一个安排是十分独具匠心的。较之于原本,给笔者感触最深的则是这样的一个细节,从屠岸贾与程婴的对话中,我们能够得出,原先让屠岸贾相信自我摔死的孩子就是赵氏孤儿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公孙杵臼的英勇就义,而是由于孩子是程婴抱出来的。屠岸贾始终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能够亲手将自我的孩子杀害。从这一层面上讲,影片所传达出来的感情至上,亲情至上的价值观和精神取向,与当下的是完全重合的。由此,陈导的大导演的范儿显露无疑,同时也更为这部影片增加了一个十分大的看点。

再说说程勃,从小就在屠岸贾的疼爱下长大,对屠岸贾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尽管是自我的杀父仇人,但是陈导还是安排程勃喜欢上这个杀了自我全家,险些也要了自我小命的人。此刻仇恨应经被淡化了,昭显出来的更多的还是人性中的善,给观看的大众以一种极其强大的心理安慰。

尽管影片中,当陈勃最终得知了全部真相后,执意要杀掉屠岸贾,但陈勃当时的行为也还是贴合特定形式下的人物特殊而又矛盾的心理状态的。尤其是程婴为儿子请命而不幸身亡于屠岸贾的剑下,而陈勃在此状况下下意识地一剑刺进屠岸贾胸膛从而杀死屠岸贾,完成了复仇计划这一段的处理方法是十分值得称道。首先,程婴的死,其实并不是屠岸贾直接造成的,这也就弱化了屠岸贾的恶人形象。其次,杀死屠岸贾,也并非程勃所完全愿意的,纯属形势所逼,这就强化了屠岸贾和赵氏孤儿之间的深情。这样的巧妙设计,顺理成章地就淡化了复仇的不良主题,转而将读者引向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人性的光芒中去。

最后,整部影片,由于剧情设置的巧妙,大牌明星的参演,尤其是黄晓明,葛优的喜感效果,使影片显得十分简单,观众在开头和中途不免都有几次笑场,这很贴合作为贺岁档影片的要求。尤其是,黄晓明和葛优的经常夜会的对手戏,看起来就像是男女在偷情,显得既暧昧又搞笑。

但是,陈凯歌版的电影必然受到陈导个人思想的束缚,体现出必须的局限性。首先,影片用于塑造程婴的篇幅太多,忽略了

陈勃才是这部戏的主角,尤其对陈勃性格形象刻画和成长过程介绍所用的笔墨显得有些不足,没能体现出卧薪尝胆的艰辛来。

其次,有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之嫌。在当下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程婴等的那种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的行为,有些不太能被大众理解并认可。毕竟,在应对自我的亲生骨肉和寻求良心安稳的选取上,很多父母还是偏向于选取保护自我的孩子,这是所有父母的本能。从这个层面上讲,陈导似乎并没有突破历史的陈苛。

最后,整部影片看下来,显得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都不是很强,情节的详略还需要再进一步斟酌,有些地方没能满足观众的没看前极高的心理期盼。

但是,人无完人,陈导也不例外。任何影片毕竟都是由某个人或某些人创作出来的,带上个人或部分人的思想烙印,显现出一些局限性也是能够理解的。看完这部影片,笔者的情绪还是平静而舒缓的。针对这部影片,笔者只想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别人不必太求全责备,宽容才是当今社会的王道。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篇4

在国内的几位大腕级导演中,陈凯歌原属于我不太喜欢的导演之列,并且是越来越不喜欢的那种。陈大导演的早期作品有几部还是不错的,尤其喜欢那部《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令观众揪心。而这部电影也可能是主演张国荣杯具的引子之一。但从《无极》开始,陈大导演的电影除了恢弘的场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与内涵。但拍的《梅兰芳》改变了我的看法,陈导的电影又列入我的观看计划中。

近期的贺岁片一部之后一部上演,导演、主演的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前期炒作的热浪更是一个盖过一个。老谋子的“山楂”炒的最凶,但其中味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冯导的“地震”震动了观众的心,可说是催人泪下,但“非2”却成了“戏不够、噱头凑”的大杂烩;而姜大明星的“子弹”则飞的让人眼晕……。那么,陈导的《赵氏孤儿》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说实话,这部电影比同档期的那几部贺岁片要好些,不再那么“无极”。当然,电影好看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这部电影对《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动了较大的“手术”,说是“篡改”可能有点过,但若说是“改编”又有点不够。虽然改动很多,但故事的主线和故事里的主要主角那是绝不能变滴,毕竟还有“尊重历史”的原则在限定着。电影与历史记载相比,改动之处有很多,但差别最大的、最值得评说的应当是两处:一是程婴换孤的起因与过程,一是程婴抚养、教育赵氏孤儿的方式与过程。本人认为:这两处较大的改动,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

《史记》中记载的“程婴换孤”这一情节是程婴与公孙忤臼商议的计策,是程婴忠义气节的体现。而在电影中,这一情节被做了较大的修改,“换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婴的仗义,而纯属陰差陽错和被逼无奈。这样的改动令程婴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义气概,多了一份儿温情,添了一份儿人性。这多少可算是电影改变中的“亮点”,应当属于“得”的部分。只是在整个换孤过程中,程婴显得过分懦弱,过分被动,有悖于历史上这个人的本性。

而救下赵氏孤儿后的程婴,原本该隐居深山,独自抚养教育赵氏遗孤,直至晋王幡然悔悟招其回宫。但电影里却让他不甘于深山的寂寞,反而带着年幼的赵氏孤儿投奔到死敌屠岸贾的门下,且让赵氏遗孤认贼作父。这一情节的设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电影中,赵氏遗孤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屠岸贾诸多的恩惠,而他的养父从未给他哪怕一点点复仇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样可能一下子聚集起满腔仇恨而手刃仇敌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试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若没有君主的首肯而随便刺杀重臣,焉能不受到制裁?不受到追杀?所以,这处改动该算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最大的“失”了。

另外,电影里韩厥的主角设计也令人感到诧异。历史记载中,韩厥将军并没有参与程婴救孤的过程,但他同情受到屠岸贾陷害的赵氏忠良,也多少明白一点关于程婴与赵氏遗孤的事情。是他最终让程婴和赵氏孤儿重新回到了“人间”,光明正大地走进了社稷。但在影片中,韩厥基本上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主角,除了在深受震动而放走救孤的程婴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说到底,陈大导演又犯了他一贯的老毛病——虎头蛇尾。陈导又一次开了个轰轰烈烈、颇为引人的好头,接续上一段平铺直叙的过程,最终却毁在了让人莫名其妙的结尾上。

赵氏孤儿大学生观后感篇5

葛优这个腕比较熟悉,主要是从广告上认识的,但还从来没看过他演的电影,虽然我老早就听说他被誉为影帝了。

也许是看过的,但我有个特点,或者说缺陷吧,就是人意化妆,异常是古装,我就认不出谁是谁了。

最近看了《赵氏孤儿》,黄晓明、鲍国安、赵文卓都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庄姬和程婴是谁扮演的愣是没看出来,只是觉得十分面善。看完后百度了一下才明白,那是范冰冰和葛优。。。

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转折骤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后会让人至少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看到很多人都贬斥屠岸贾,说他残忍贪权,大逆不道,嘴脸丑恶。我实在难以苟同。

首先,说他陷害忠良?陷害没冤枉他,忠良很难说。不要跟我大谈史载,以为你跑题了,我们在说影片。赵朔是个次要人物,镜头很少,但也足以炫显出他的张扬、狂傲与自以为是,着实不遭人喜欢。他的父亲赵盾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很难准确分析人物性格。能说的只是,他贵为相国,赵氏旗帜人物,很有魄力,临危没有昏厥,如此而已。赵氏,屠岸贾,谁忠谁奸,很难说。归根到底这算得上一场权势的争夺吧……

追溯追溯杀戮的缘由吧。我以为有四:一、太监的煽动,这在影片中显而易见;二、权力争夺的必然,屠岸贾的功劳渐渐淡去,赵朔出征大胜而归,此消彼长下,采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复仇的情绪,屠岸贾以往迫于赵氏的责问无奈而又无辜地吞下了一只马眼,难吃是次要的,尊严受损才是怒根;四、祸起庄姬,屠岸贾是爱庄姬的,又多爱我们不明白,总之他厚葬庄姬,终生未娶,而她却恰恰嫁给了自我的政敌……

先不说他们。我最欣赏的是赵盾的护卫队。勇猛,忠诚,精明,无畏。我认为,这等壮士,绝不是金钱所能收买的,如此看来赵盾还是颇有人格魅力的,士为知己者死嘛。

要说还有褒扬的,那就是公孙杵臼了。这个人太潇洒了!正值,随和,勇敢,还有很多还有词宇以供形容的高洁品质。赵氏灭门时他敢于收容遗留的孤儿,平民协助时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执意牺牲时他先遣散下人,应对暴_时他没有一丝慌乱,中剑身亡时他没有丁点后悔。赵氏能结交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

再说说程婴。只能说这是命运的捉弄,竟把他这个局外人安置在那个纠结的场景。他试图不介入,却被庄姬一句“先生,你的药箱忘了”逼上刀山。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变故。婴儿误换,开口难言;性命要挟,不得不招;骨肉夭亡,发妻被杀……他还能怎样样呢?他活下去的支撑怕是仅有莫大的仇恨与韩厥的对饮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情节的法展,随着程勃的长大,事情的变换远不如他所料。勃儿渐渐疏远他,为难他,不信任他,而当他不得不揭开十五年前的血腥画卷时,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

往事如风,如烟,散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仇恨只会酿造血与泪的杯具,而不会带来丝毫快感。世界上最失败的事莫过于让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去背负仇恨。“孩子是无辜的”,韩厥的话是对的。

然而韩厥的人生轨迹为祸打乱。这怨不得别人,更怨不得他自我。“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屠岸贾如是说。可见人性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说,在应对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做法往往一样,只是我们各自在扮演自我的主角,邂逅与经历不一样而已。

公孙杵臼用生命阐明了什么叫交情;

庄姬夫人用生命阐明了生命是母爱;

贴身护卫用生命阐明了生命叫忠诚;

程婴本人的死却充满了无奈,矛盾,纠结。

屠岸贾也绝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盖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可是是命运拨下的一颗棋子。他本能够不爱,却选择了爱;他本能够不救,却选择了救;他本能够不死,却选择了死……

人世间就是这样,纷繁复杂,难以言说……

23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