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观后感 >

匆匆那年大学生的观后感

时间: 小龙 观后感

青春破碎了冰封的懵懂,让第一缕初春的水流默默浇灌,少男少女们趟过温暖的溪水,看着漫天的野花开遍远山。花开会凋谢,温暖会变冷,当背着行囊继续上路远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被自己的初恋纠缠?《匆匆那年》:唯有青春在记忆中美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匆匆那年大学生的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匆匆那年大学生的观后感(精选篇1)

说到《匆匆那年》,槽点更是不少,影片最大的拐点没有处理好,是影片令人失望的焦点。陈寻和方茴的矛盾似乎是误会,但影片始终在这一点上比较暧昧,当然如果一个男生爱上一个女生仅仅是由于性的吸引,那注定这部影片的立意很庸俗。陈寻和方茴上了同一所大学,但最终二人却分道扬镳,首先精神和肉体上出轨的人都是陈寻,而陈寻却苦苦遵守方茴那句永远不能说对不起,所以说陈寻这个角色在人格上是分裂的,他没有坚强的人生观,至于后来的一切悔意都显得很扯淡。作为彭于晏来说,演绎这样的角色也是很把握不了方向,没能留给观众更多的回旋余地,也是那么草率和匆忙。《致青春》在分手上的理由就非常充分,因为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自私的一面暴露无余,所以《致青春》的成功是值得信服的,而《匆匆那年》依然缺乏令人更为震动的旋律。

当然在初中或是高中产生的恋情可能到了大学或者工作以后都会有剧变,但编剧们一定要注意,理由一定要充足,否则会让影片给人不诚实的感觉。陈寻和方茴为了上同一所大学,最终由于陈寻的花心而导致两人渐行渐远,其实这样的理由不靠谱。按此推理方茴也是外貌协会的会员到了大学一定也有人追,那为什么方茴仅有一次的报复就是献身给那个学渣,为什么不是一个比陈寻更好的人,当然方茴可能非常爱陈寻,但她是性格使然,还是女性的矜持害了她?总之影片没有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供观众思考和解析,陈寻被沈晓棠的抢走可以认为是兴趣和爱好导致二人走到一起。难道仅仅就是方茴和陈寻不在同一个专业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分手的吗?其实这都是藉口,该片并没有将社会性开放的影响更有力的植入到影片中。

说到现实意义,该片也一无是处,影片没有把那种就业的困境和恋情的分离融合到主题中,而是一切浮光掠影,仅仅触及到表面,然后就不断宣泄青春蠢蠢欲动的生机和活力。当然影片也提到大学生怀孕事件,其实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中学或大学生中此类事件发生率也比较高,但影片并没有触及到任何后果,当时的教育体制下能够轻易认定和忽视这种行为的发生吗?陈寻挺身承担方茴怀孕这事,似乎是一种愚爱的发扬光大,如果是这样他们二人有可能会被学校开除,其实很多人都是悄悄地处理掉这种事。本来希望影片将这样的事件给深入表现,但最终以坠胎戛然而止。

可能《匆匆那年》的主创们会这么认为,像《小时代》那样的肤浅和俗气票房就一定大卖,没必要反应更多的东西,当然像那部比较接近现实的《青春派》最终票房却干不过以上几部,这充分验证当下的青春题材影片就是谄媚市场的行为作祟,激发大家的青春记忆,但这对还在读书的学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一部文艺作品不能彰显出它正能量的价值意义,那它就不能成为一部影响昭著和令人记忆深刻的作品。

《匆匆那年》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同桌的你》、《一生一世》、《致青春》等几部青春题材为主的影片模式都差不多,无非在叙事上采用更多的倒叙和顺叙不断的重复和交叉,当然影片整个叙事架构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但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却没有太多的新鲜感。《同桌的你》聚焦好多历史事件,而《匆匆那年》聚焦了奥运申办等时代符号,这些当然不能忽视,但有必要都千篇一律的去克隆这种模式吗?影片采用否定和肯定倒推的表达方式,固然比较新奇,但这样用多了,也是没有任何吸引力,而且还不能影响影片的整体逻辑关系。

影片选择演员也是很有问题,高中生的陈寻拥有健美强壮的肌肉,还有陈赫演绎的苏凯也是由于外形的过于成熟,让观众很容易发生视觉上的误差,难以入戏。当然影片设置的悬疑也是引来不少槽点,那就是方茴的妹妹怎么就和陈寻发生了一夜情,怎么就替姐寻前任了,所以这样的改编感觉不是很理智,虽然角度新颖,但却诟病不少。

导演张一白追求画面唯美的电影风格一直都在,从《开往春天的地铁》再到这部《匆匆那年》都极尽所能的去将青春的颜色涂满整个银幕,很多次枝繁叶茂的绿意出现在银幕上,让人感觉青春的可贵,但影片的立意和创新不足,槽点不少,注定《匆匆那年》是一部快餐作品。没有《壁花少年》、《阿黛尔的生活》和《少年时代》让人感受到成长的烦恼和美好的似水流年。

匆匆那年大学生的观后感(精选篇2)

《匆匆那年》,读书时老师教导写作文要注意题目,所谓题好文半,就是一个好的标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如同电影的名字,匆匆二字注定了这是一篇令人惋惜的青春故事,每一代年轻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那份青春记忆,这是一段穿越高中到大学的爱情,比《那些年》成熟,比《致青春》深刻却单纯,和《同桌的你》有雷同的细节却情节更丰富。

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拼命追求,甚至放弃一切,却在得到后忽略心中那份踏实的陆地,又被外面自由的小鸟吸引迷失,转头又发现找不到自己原来那片土地后,才明白了什么叫爱情,什么叫后悔,什么叫时光匆匆,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的期许,也有别人不能理解的爱的表达方式,也许我们爱的只是自己,爱情只是用来祭奠那些年的匆匆青春。

小情感拍的很细腻,情窦初开一语不发小鹿乱撞的羞涩,错失后悲痛交加的无声眼泪,片尾王菲绵延的歌声配上剪切的电影片段,相互呼应,很完整。

匆匆那年大学生的观后感(精选篇3)

青春是激情和躁动的,也是神秘而美好的,更是伤感和遗憾的。有人说,青春是《十六岁的花季》,是《十七岁的雨季》,是《十八姑娘一朵花》,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人说,青春是《同桌的你》,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个充满回忆的校园;要我说,青春是走过、路过、错过、彷徨过、迷惘过、找寻过的集合体,是《匆匆那年》。

青春题材的电影在国内都是大热门,主打怀旧牌,融入爱情元素,有不少的粉丝和拥趸,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像《同桌的你》票房过四亿,《致青春》的票房超七亿,基本是稳赚不赔的,《匆匆那年》也一样,先前有同名小说的大热酝酿,近期又有同名网络剧做详细铺垫,已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满足了吸睛的条件,剩下的就简单了,演员选对路就齐活了。

陈寻(彭于晏),外表阳光男孩,内在渣男花心。爱情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说的就是他这种人,见一个爱一个,不守承诺的典型,悲剧的制造者和受害人,以反穿校服著称,虽然最后幡然醒悟,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但为时已晚。这部戏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彭于晏的柔情一面,以前彭于晏都是以一些肌肉男的造型为主,像《翻滚吧!阿信》里的“体操晏”、《激战》里的“拳击晏”、《寒战》里的“警察晏”、以及近期上映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里的“武侠晏”,《匆匆那年》当中属于“柔情晏”,三十出头的年龄演个十几岁的中学生确实有难度,但他不会,因为身材好的原因,他穿上校服,立马化身成一脸稚气、纯真阳光的邻家大男孩,脱掉校服换上休闲装,正好展示出与他年龄相当的中年男人的感觉。诠释了两种种转变,一是暖男向渣男再向暖男的转变;二是学生向成年人的转变。

方茴(倪妮),外表瘦弱,内在软弱。悲剧的受害者,对爱情是被动接受的,但当她主动的时候,就是悲剧的开始。转校前,被流氓骚扰,每天都在担心中度过,转校后,把自己隐藏起来,像《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一样,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把自己彻头彻尾隐藏起来,关闭心扉,少言寡语,直到陈寻的表白开始,心扉慢慢被打开,心底里慢慢接受这个阳光大男孩,思想上有一个跳跃式的转变,由被动的接受爱情转变为主动地享受爱情,想和他携手一生,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环境的变化促成俩人聚少离多,又熟悉变成陌生,在酒精的作用下,丧失理智,最终迈向无可挽回的境地。倪妮瘦弱的外表加上校服的映衬,俨然在校中学生,一点也看不出假,仿佛岁月在脸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脱下校服换上便装,变身为女神范十足的在校大学生,虽是素颜示人,胜过淡妆浓抹。诠释了恐惧爱情向相信爱情向诀别爱情的转变。

赵烨(郑恺)和苏凯(陈赫),看到这哥俩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奔跑吧兄弟》中的跑男组合。郑恺是“奋力男”,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卖力,努力做到最好;陈赫是“酱油男”,玩世不恭、吊儿郎当、标准的打酱油的。现实中,俩人是表演系同班同学,郑恺还曾陪陈赫去医院割阑尾,可见关系不一般啊。电影中俩人的遭遇却大相径庭,郑恺是标准的备胎,好事做尽,女方却不领情,只有复古的学生头和事业成功后的老板派头被津津乐道,角色对郑恺来说没难度,《致青春》里已经表现过。陈赫是风云人物,打架、打篮球无所不能,爱慕他的女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对看不上眼的女生总是不闻不问,戏份不多、串场为主,还是个标准的酱油男。

对于《匆匆那年》,一百个人看了会有一百种看法,没有两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青春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的青春轨迹各不相同,尤其是步入中年的朋友,感触更多,对于青春来讲除了回忆,就是迷惘,以及无尽的遐想……《匆匆那年》,献给走出“青春之殇”的人!

匆匆那年大学生的观后感(精选篇4)

当蜷缩在寂静的深夜,偶尔浏览青少年时代的照片,竟然还有点滴快乐让快要干涸的心滋润起来。不管青春走得多么遥远,已经被岁月磨蚀褪色的记忆之线,仍旧会让我们在一瞬间回到过去。几句歌词,几段旋律,几张照片,记忆模糊中的中的几张笑脸,会告诉我们,自己曾经拥有过不可复制的青葱年华。然而,青春模糊的记忆,要比匆匆那年消失得更久远。努力从记忆中寻找少年的身影,却已成飘散的云烟。有人说,青春是用来怀念的,也是用来凭吊的。当年的酸涩化作痛楚,美好变成麻木,青春鲜活的影像,已经死在时间长河里。即使捞起一两片碎屑,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与自己无关。

一切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都离不开一个或者几个女孩,一切与青春有关的传奇,都可以从安静的校园里发端。然而,与女孩有关的话题终究会变成心底那个墨点,不管快乐还是痛苦,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变成一首首让人痴迷的唐诗宋词。喜欢得那么纯洁,爱慕得那么干脆。或者为一个女孩刹那间的凝眸辗转反侧,或者为一个男生潇洒的球场身手而痴痴不绝。有一种甜蜜的痛与青春有关,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眷恋,也曾经与年轻相伴。她的身影在丁香丛中忽隐忽现,她的齐耳短发在春天的风中如花雨扑秀帘。三年的时光倏忽荏苒,蓦然回首,却才发现已经蹉跎多年。

当陈寻借助酒劲喊出“我曾经为一个女孩,在高考时少做了一道十三分的大题”的时候,他或许不知道,当年为爱恋而诚心的付出,已经穿越了时空,长留在另一个人的心田。当赵烨将签满好友名字的石膏护臂摔得粉碎的时候,他们也应该知道,友情是永远无法摔碎的,即使遭遇到狂风暴雨,在云破之后,还有阳光洒遍每个人的笑脸。青春本来是漫长人生中的一个极短的插曲,却让经历的每个人都梦萦魂牵。这是为什么?因为珍贵的东西总不会长久,甚至当我们置身这段美好岁月的时候,也没有意识到那段时光转瞬即逝,只剩下无尽的回忆和绵绵思念。

青春破碎了冰封的懵懂,让第一缕初春的水流默默浇灌,少男少女们趟过温暖的溪水,看着漫天的野花开遍远山。花开会凋谢,温暖会变冷,当背着行囊继续上路远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被自己的初恋纠缠?林嘉茉单相思球场帅哥,赵烨在沙滩上将心上人写下的爱慕对象换成自己的名字,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多年之后,赵烨变得有钱可更加玩世不恭,而林嘉茉却仍旧在爱与被爱之间纠结徘徊。就像一位朋友说他参加大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两个曾经深爱却天各一方的人抱头痛哭,是在哭过去的错误,还是在哭命运让他们无法一生厮守?青春就像一个短短的迷宫,每个人都曾迷失在里面,很多人找到了迷宫的钥匙,走出那段岁月继续踏上征程,而也有更多的心仍旧在迷宫里面度日如年。

青春是一个易碎的花瓶,我们都小心翼翼将其珍藏在最宝贵的内心深处。因为一旦沾染俗世烟尘,那就会失去原来的圣洁,变得面目不堪。方茴与陈寻苦恋多年,仅仅因为不愿与心爱的人更进一步而失去了最爱,却又与不同的男人上床来惩罚自己的轻率。陈寻因为女友保持贞洁之身被室友耻笑,却因为一个志同道合的音乐玩伴而移情别恋。两个人刚开始都没有做错什么,最终却铸成了大错。皆因两个人都将本该留给过去的美好带进了滚滚红尘却不知道变通,以为那短短三年时间的爱恋,可以抵挡未来日子的狂风暴雨,却不曾想,那种美好脆弱如玻璃,甚至经不起一场普普通通的雷阵雨。

乔然为方茴写下了中学时代最美的一篇作文,读起来让我们回忆第一次拉住女孩的手那种电击心脏的感觉。多年以后,同学聚首,开怀畅饮变成了大动干戈,那是因为他将刻骨铭心的爱恋变成了一个牢笼,不但自己无法挣脱,更给生活上了一道枷锁。做青春短暂的俘虏给人无限甜蜜,但是活了大辈子还在做青春的奴隶,只会得不偿失。

《匆匆那年》讲了一个充满遗憾的故事,却能打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深处。因为那是我们每一个人曾经经历的故事,虽然主角不同,故事各异,但主旋律是一致的。那些最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瞬间,比如斑驳的刻字白杨树、冰场打群架,夜摊豪饮,沙滩诉衷情,球场炫技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心有灵犀。看着别人的故事,就会想起我们的往事。不管你在大城市,还是在偏远的小县城,不管你是有钱二代,还是贫寒子弟,不管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还是无人关心的自卑孤儿,青春赋予每个人的时间和机会都是一样的。

当岁月匆匆,当青春流逝,掀开相册,阅读毕业留言,激荡的心情总会让我们突然变得年轻起来。如果你有这种感觉,那说明自己的内心还没死去。

匆匆那年大学生的观后感(精选篇5)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是《匆匆那年》中的终结语。

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方茴和陈寻以及他们的朋友走过的路,他们的情感生活,他们的青春。尤其是陈寻和方茴这一对情侣,初恋总是那么单纯,美好,每日奋斗高考的挤满人的教室,因为有对方的存在也变得那么的幸福跟让人心动。可是,学生时代的恋爱又是那么的让人伤感,胡思乱想,敏感,让两个人距离越来越远。影片中的二人。陈寻是少女时代最受女孩子欢迎的帅气小伙,而方茴是处事小心翼翼,性格内敛,敏感甚至有一点点呆板的乖乖女孩子,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导致二人一开始虽然内心很甜蜜但是最终上大学后还是分手,甚至因为太年轻不懂事而发生了无法挽回的事情以至于可能会成为二人一生的伤痛。

看完影片感到很难过,但却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类似于酸酸甜甜的感觉,青春那么美好,青春时代喜欢的人也是那么让人心动。我想即使方茴跟陈寻最终没有在一起,他们也并不会后悔过曾经的相遇,相恋,正如那句话“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青春,青春,一生只有一次,即使是痛的,也要好好享受,不悔青春,在青春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才不枉青春一次。

23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