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中学生个人观后感
《狮子王》被誉为是迪士尼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原创剧情片,在《狮子王》创作前期,就经历了漫长的制作阶段,从1988年的《奥利华历险记》开始,《狮子王》的故事就开始着手构思,之后迪士尼还亲自派了团队去非洲采风,这才有了片中那些壮阔的风景画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狮子王中学生个人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狮子王中学生个人观后感(篇1)
25年前,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狮子王》,以其精彩励志的故事、宏大绚丽的场景、深刻的哲理、温暖的情感等种种光环,收获好评如潮,也斩获奥斯卡等8项大奖,被视为动画电影里的巅峰之作。
那是一部令人惊艳的影片。看过影片的人应该都记忆深刻。当年看片的青年或儿童已成为今日的中年和青年,时光或改变了人们的容颜,而依然不变的是人们心中对经典的追踪与膜拜。当新版《狮子王》7月12日正式在大陆上映时,掀起了新的观影热潮。有很多的观众都为了曾经的《狮子王》而去,我便是其中之一。
其实最初看到预告片的时候,心下开始质疑和担忧。真狮版?真实的动物能够拍出动画电影的唯美感吗?动物不是人啊,各种情感的交流与表达,动物能够做到吗?怀着这样的担忧坐在了影院,而影片所呈现的效果比我预料的精彩很多。
新版《狮子王》在故事情节和整体画面感上,完全忠实于动画版《狮子王》,可以看出其制作者只是想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再现这一经典作品的目的。站在一种客观理性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我以为这是非常成功的。而从一个观影者的角度,我还是更喜欢动画版《狮子王》。
《狮子王》的故事取材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但它又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尤其《狮子王》以喜剧结局,将故事定格在一个阳光、积极、欢乐的基调里。整个故事,既保留了莎翁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性,又脱离了莎式悲剧的沉重与黑暗调,使它成为一个现代版的唯美励志童话。这样的一个故事,本身带着虚拟性,精神符号性,所以在演绎这样一个故事的各种技术手段里,动画版——一种以绘画艺术来呈现故事的方式,将优于现实版的呈现方式,也能更唯美而准确地诠释故事的精髓和内涵。
这,大概就是当很多观众走出影院之后,发出各种失望声音甚至给出差评的一点原因吧。而我依然赞同迪士尼对这部经典影片的新的尝试。
现代电影制作的新技术在这部影片之中,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和比重。看得出新版电影的制作也是非常用心的,而迪士尼CG电影制作技术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影片中依然宏大绚丽的场景画面,非洲大草原的壮阔完美融合,呈现出荣耀王国的繁盛与富饶……一些画面细节的处理也是相当感人,富有感染力。影片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
而从故事情节的表现来看,我以为新版电影表现力较弱的部分是后面辛巴重新夺回王位的那一段,显得有些单薄。那一节故事也是比较难表现的,尤其真狮版。而使影片在整体上失去了一份悲壮和宏大的精神气场,和影片开篇部分的恢弘、抒情的场景不能形成一种呼应和整体感。
在《狮子王》这个故事里,从故事逻辑上看,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小细节。辛巴失去父亲之后,在刀疤蛊惑下离家之后的成长,其境遇、成长过程太过单一,缺乏力量的锻造背景,其成长经历不足以使其有能力战胜阴险狡诈的刀疤,重新夺回王位。使这个励志版的故事,在其故事的逻辑性上略感不够严谨。
无论如何,感谢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一场视觉盛宴,和曾经的、现在的,温暖与感动。
狮子王中学生个人观后感(篇2)
《狮子王》重新制作上映了,比起25年前的真正的“动画片”来说,这部重新制作的电影,简直可以称作是角色配音版的纪录片,如果把配音去掉,浓缩一下剧情,几乎可以收录到BBC的《王朝》里面。可是优画质,重细节的新作也许永远也达不到原作神作的地位。
熟悉的陌生片
毫无疑问,《狮子王》是我无比熟悉的一部电影,但是现在仔细回想起来,我必须承认我真的是一遍也没有看过。但是,没看过不代表不熟悉,恰恰相反,我对这部电影真的是无比熟悉。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室友在书店买了很多英语学习类的书,其中有一本《狮子王》,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本书和两盘磁带,磁带里面是几乎完整复刻的台词对白独唱对唱,书没有太看很多遍,但是磁带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所以,尽管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确实已经几乎一秒不差的听过无数遍。之后,我觉得这个电影故事是如此之棒,用来学习英语也相当不错,我又“花大价钱”买了同样的两套书分别邮递给两个再战高考的表妹。回忆起这部电影,总能产生相当大的感情漩涡。
封神的原作
无需赘言,原作《狮子王》是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甚至可以排在盛产神作动画片的迪士尼作品榜的前五位,它的优秀并不只是限于动画、故事的范畴,最加分的当然是配乐和歌曲,几乎首首都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所以,新作明知不可能超越,也不打算浪费如此“金山”,将原作中的成名歌曲全部保留,有些换新人演唱,水平见仁见智。
还有必须要说的,原作中的配音演员真的是非常棒,回忆起这部电影,脑子里除了非洲土著语的开头吟唱、Elton John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Hakuna Matata》之外,就是刀疤那连续三个”Mufasa,Mufasa,Mufasa“的台词,当年听起来,就像他说话喷出的气都到了我耳边上一样阴森可怖。
新作只复刻,不创作
对比原作,新作生怕创新失误,距原作上映已经25年过去了,情节还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是辛巴由一直逃避到敢于直面的转变还是发生的那么短暂和突然,缺少铺垫和情结推进,多少说不过去。
更说不过去的,是配音演员的选择尤其是辛巴的配音演员的选择。别误会,Donald Glover足够优秀,如果生活中真的有让你觉着即使再努力差距是难以企及的人的话,Donald Glover(Childish Gambino)肯定是其中之一,无论是影视编剧、导演、演技、歌唱技能,真的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做活做全套全套都出彩的全才。我早就想专门下一篇文章来抒发,我对他的崇拜,只不过一直没有下笔, 他已经优秀到不用这一部动画电影的配音角色来证明的地步。但是,他却成为了辛巴,音色并不适合的辛巴。他的声音太薄太尖,太Childish了,好像未完成青春期的变声一样,印象当中的成年辛巴,声音应该更粗粝雄浑一些,否则怎么对得起他的怒吼,别忘了,它是一头即将登基的狮子王。
献给回忆
当片头的非洲音乐响起,当熟悉的音乐中生灵奔腾出一股生机繁荣气象,当Rafik双手举起小辛巴,当辛巴和Mufasa的背影刻在星空里,种种听过无数遍的场景重新出现的时候,也许一切的缺点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把打开记忆胶囊封印的钥匙,里面的东西又重新出来四处乱撞,然后它们又成为了打开一道时空穿梭的门的钥匙。
狮子王中学生个人观后感(篇3)
今天,观看了真人版(也不叫真人版吧,一个人都没有出现)影片《狮子王》,有了很深的感触。
《狮子王》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天真可爱善良的小狮子辛巴从好奇鲁莽到担起责任的成长过程。里面人物个性鲜明,有诡计多端、两面三刀的刀疤,有贪婪成性、只顾及自身利益的鬣狗,还有幽默风趣的鼬鼠丁满和野猪彭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鬣狗和刀疤的互相利用,丁满、彭彭和辛巴的友谊还有辛巴的责任感。
在影片前半部分,狮子刀疤为了夺取哥哥木法沙的皇位,利用了鬣狗们,而鬣狗们为了可以肆意放纵、为所欲为所以也利用了刀疤。他们都没有真正团结合作,也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对方当成朋友,更不用说掏心掏肺、赴汤蹈火。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啊!在影片最后,刀疤两面三刀的本性充分暴露了出来,被贪婪成性的鬣狗推下了悬崖。这不正是那些因部分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讨好又背信弃义只关注利益的小人吗?
丁满、彭彭和辛巴的友情也是影片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忘掉烦恼,整天只想着快乐的活下去。丁满、彭彭幽默诙谐,每当影片到紧张的气氛时,总由他们来缓和,带来欢笑与活泼的气氛。在危难关头,他们也会奋不顾身地想尽办法救辛巴。
在影片中,当母狮娜娜来找辛巴帮忙的时候,辛巴只是和娜娜叙旧,逃避着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逃避着自己是狮王的儿子的事实,当他逐渐变得胆小怕事、逐渐迷失自我之后,老狒狒巫师出现了,帮助他找回自我。后来,辛巴挑起了守护并管理整个国家的重任。不得不说,我们不论身处何处,都要记住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要时刻有责任感。
另外,这部电影很有哲理,生命是在循环的,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没有任何人类能够驾驭自然的力量,终止庞大的生命循环。每一个生命和其他生命之间,都一定会有着一些关联。
这部电影令我深有感触,它成了我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给了我许多启示。
狮子王中学生个人观后感(篇4)
今天,冒着大雨,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电影《狮子王》,据说这是迪士尼出品的经典影片。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果然很好看,狮子王辛巴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在这部电影里,除了辛巴的父亲木法沙对辛巴无私的爱,彭彭和丁满对辛巴的纯真的友谊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辛巴与他的叔叔邪恶的刀疤决战的场景。
辛巴在朋友们的陪伴下,回到他的家园——荣耀大地,看到的景象与小时候的完全两样:草原上尸骨遍地、鬣狗乱跑、寸草不生,辛巴在得知了父亲的真正死因后,决定夺回王位、保护家园。他向荣耀石飞奔而去,此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不偏不倚打在了荣耀石下的一棵大树,熊熊大火点燃了整片草原。辛巴跳上荣耀石,大吼一声,在火海中与刀疤和鬣狗厮打在一起,最后凭着自己的勇气,战胜了刀疤,成为了真正的狮子王。
我喜欢辛巴,喜欢他的勇敢,更喜欢他为了保护家园拼劲全力的奋不顾身。
狮子王中学生个人观后感(篇5)
这部电影通过CG技术为我们呈现了一副五彩斑斓的自然风貌——广袤无垠的非洲大地、多样的地貌、丰盛的植被、种类丰富的野生动物共同绘成了这副辽阔的画卷。狮子是这片领地的万兽之王,辛巴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长大之后要统治这里的使命,因为他的父亲是狮子王木法沙,他的母亲是王后。
然而,成为国王的道路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如果随着辛巴一点点长大,木法沙慢慢老去,最后奄奄一息,在弥留之际将王位传给辛巴,那么这个故事将毫无波澜。观众们要看的不是动物世界,迪士尼想拍的也不是动物世界。电影的编创者是把人类社会那些复杂的情感关系赋予在这些野生动物的身上,用非洲草原铺设了一副巨大的背景,演绎着人类的亲情、权力、爱情故事。因此,有了刀疤争夺王位,设计杀死木法沙,铲除辛巴,辛巴逆袭夺回王位这样的情节。
一部作品之所以被誉为经典史诗巨制一定是因为其具有永恒的价值。自1994年2D动画版《狮子王》上映以来,狮子王的故事一直被奉为经典,音乐剧《狮子王》在纽约、伦敦每年都有固定场次的演出,而且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演。那么,为什么《狮子王》会具有“永恒的价值”呢?难道是因为它是动物界的《王子复仇记》?难道是因为它拷问了人性、刻画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我看都不是。我更愿意把狮子王的故事看成是男子汉的养成。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
刚刚出生的辛巴,成为了王位继承人,接受来自草原上的万兽膜拜。正像片头曲唱的那样,This is the circle of life,一个新的生命轮回开始了。年幼的辛巴对这个世界存在一种理所当然的自信,他将成为国王,他无所不能,他能对一切发号施令,这非常像是人类的小Baby。他对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他将一探究竟,对世间的凶险毫无防备,因此落入了刀疤设计的圈套,来到大象墓地,遇到了鬣狗袭击。幸好父亲木法沙及时出现,救了辛巴。
辛巴的父亲木法沙是辛巴生命的起源,也是启蒙。他告诉辛巴阳光所及的地方就是他们的领土,统治的意义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使万物生灵达到一种平衡,勇敢应该用在有必要的地方,逝去的狮子王将变成星星在天空为他指路。木法沙是一个强大的父亲的`形象。这种强大一方面体现在力量上,他凶猛,令鬣狗畏惧,给家庭和孩子带来很强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体现在精神上,他用坚定的理念统治着整个草原,他禁止过度猎杀,维护生态平衡。父亲强悍的形象对辛巴产生了积极且深渊的影响。
但这个强大的父亲形象必须陨落,退出历史舞台,辛巴才能成为明日之王。如果木法沙一直盘踞在王位之上,用强悍的羽翼保护辛巴成长,那么辛巴很难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明白,父母的控制欲容易遏制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自己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需要依赖父母的养育,在精神上也依赖父母。当长大以后,子女需要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父母的角色应该逐渐淡化,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自己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木法沙的死是辛巴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其独立的开始,这一刻生命的自主权就交到了辛巴的手中。而我们未必要等到父母死去之后才能独立负起生活的责任。我们要在自己成年之后将自己的精神、意志与父母做一个切断,就好比剪掉供养的脐带,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父母也应该主动将自己的意志退居到一个次要的位置上。这个过程在人类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青春期、叛逆期来实现的,电影里没有演辛巴的叛逆,而是用激烈的死亡冲突来表现这一具有仪式感的时刻。
接下来在辛巴的生命中,友情、爱情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丁满和彭彭在辛巴狮生暗淡无光的时候出现,给他带来了快乐与陪伴,使他忘却了悲伤。这是一段非常有必要的心理修复。我们看到当娜娜再次出现时,辛巴的内心是充满阳光的,他能够接收到爱,唤起了新的希望。他虽然略有迟疑,但内心没有被阴霾一直笼罩。友情和爱情的滋养给辛巴重新回归荣耀王国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让辛巴重新回到荣耀王国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身为狮子王的继承人,辛巴从出生就被赋予了这种荣耀的使命。故事中的老猴是一种神谕的象征,他指引着辛巴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从他的内心中呼唤出了自己的使命。再次出发的辛巴像他父亲当年一样勇敢、强悍,在朋友、母亲和同伴的帮助下,辛巴最终战胜了邪恶、狡猾的刀疤,夺回了王位,使荣耀王国恢复了往日的繁盛。
辛巴的成长过程是很多男孩子成长历程的缩影。通常在社会中,男人具有保护家庭、传承生命的使命感。他们生来是家庭的骄傲与希望,在生命的初期享受家族的宠爱。但要成长为一个成熟、有担当的男子汉,他们还需要一系列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获得独立的自我意志。然后,他还需要获得父母、伴侣、朋友、家族、合作伙伴等人带来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一起完成责任、使命。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发布的头条文章说,在现实里,辛巴可能永远成不了狮子王。因为在狮群中,母狮是占主导地位的。《狮子王》这部电影并不是按照现实来拍狮子,而是把人类社会的情感关系模式套用在了狮群上,演绎的还是人类的故事。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像狮子一样征服草原,成为万兽之王,却可以利用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假借狮子之身去实现这个梦想。让真狮版《狮子王》带着我们一起去驰骋浩瀚无垠的草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