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
《复兴之路》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巨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复兴之路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复兴之路》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细致、深沉、雄浑、大气。
首先,《复兴之路》以夹叙夹议的叙述手法,简练、直白、概括性强并带有诗意的旁白娓娓道来,再加以中外学者观点鲜明的点评,让观者很容易理解并引起共鸣。
同时,《复兴之路》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实地拍摄+电脑特效+影视剧画面节选,不仅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多世纪前的世界面貌,很好地用视听效果配合了解说词,而且让观众大开眼界、增长知识。
此外,《复兴之路》还有别于以往政论片论点有余而论据不足的缺陷,而是积攒了大量有说服力的实例,并非常注意突出细节。比如,第一集《千年局变》一开篇,先是从福建马尾造船厂建厂140年讲起,很自然地带出:改变中国命运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都是“从海上而来的危机”。
《复兴之路》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与最后的影响,还着大量笔墨在历史人物的命运之上。林则徐、魏源、康有为、孙中山……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正是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交织,才串起了中华民族的整部历史。
《复兴之路》提出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复兴”。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该片不断地提问、求证、论述直至最后得出结论,从中可以看出该片制作者严谨的态度和由衷的责任,这正是电视精品诞生的根本所在。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近日,按照市煤炭局机关党委通知,我观看了《筑梦中国——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专题教育片,该片共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用细腻而真实的镜头,将大家带回历史的长空,再现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以及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同时,以纪实、灵活的视角,解读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在推进现代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新思路、新亮点、新方法,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精炼,故事生动感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意义。
其中第3集——“正道沧桑”,介绍了1950年至1976 年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本片中介绍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成渝铁路、鞍山钢铁厂的建成,土地改革的完成等历史事件。至1952年底,仅仅用了三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工作。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展开。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虽然历经了“大跃进”的曲折和十年动乱,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1月30日我国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东风-4试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又成功地把“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两弹一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一股无穷的力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通过观看纪录片,自己更加了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如何披荆斩棘、力挽狂澜,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看后让人倍感振奋,增强了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中国梦的提出,展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它不是虚幻的梦想,而是能用脚步丈量的希望。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习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要坚定梦想,自强不息地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制作这样一部片子,就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昨天,央视经济频道副总监、《复兴之路》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复兴之路》创作始末。
“9+1”工程——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很多人把《复兴之路》看作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任学安对此说法颇为认可:“无论是在叙述的理性、客观性,全球视角,还是构建大的历史框架‘大历史’的结构方式,寻找基本历史脉络,用历史细节说话这些方面,两片都有相似之处。追求制作精良度、包括采用现代最新的制作手段,也都是从《大国崛起》延续下来的。此外,梳理的方式,观察国家发展的视角也是同一个,所以这两部片子看起来很像,说是姊妹篇也比较恰当。”
拍《复兴之路》的想法缘自《大国崛起》的制作后期。“当时我们就有一个想法:把中国历史也做一个梳理,这样感觉就比较完整了。而且做《大国崛起》大家在看国外9个发达国家时也有一个中国心态。我们说这是个‘9+1’工程。”任学安讲述了创作《复兴之路》的初衷。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大国崛起》一收尾,我们就着手做《复兴之路》了。制作过程中,我们想到,如果它能赶在之前播出,也挺好的。”任学安说,这部片子正常制作周期应该在两年左右,但剧组只花了10个月就完成了片子的制作。于是,反复地熬夜就成了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
这部时间紧任务重的片子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央视国际网站甚至以此为契机,倾力打造了大型时事论坛——《复兴论坛》,8日开坛以来每天的浏览人数逐日上升。
“以影像叙述历史更具冲击力”
《复兴之路》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片最难的是历史素材的取舍,拍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更难,难在毕竟观众的陌生感要差一些。国内有多少人会对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甚至美国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和学者。因此,拍《大国崛起》时我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都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表达出最基本的新鲜感,就成为最困扰我们的追求。”任学安在介绍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时说。
任何一个创作都希望呈现一种新鲜的面孔,这样传播效果、到达效果才会更好。否则传播就没有意义了。如何给观众新鲜感?任学安和剧组成员们从电视梳理与文字梳理的不同之处入手,开始探索。
“电视是时间艺术、时间作品,没有太多空间功夫去铺陈。电视是用画面叙事,让观众通过影像来了解。文字叙述的历史追求必须思想深远,有哲学高度,电视节目有时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画面加一段音乐就足够了。”任学安介绍了《复兴之路》带来的影像冲击力:“在第一、二集中的开头,观众能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脚踩水车的画面,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体。再往后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画面转为恢弘绚丽,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观众能完整地看完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变化。”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在所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基础党支部一批党员及积极分子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展馆讲解员的讲解下,我学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探索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复兴之路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通过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反映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曾经经历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同样遭遇了失败,就其原因是没有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因而重蹈了以前的覆辙。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1998年抗洪抢险,世界经济危机,非典肆虐,世界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伟大的不惧困难沉着应对的精神,使中国最后取得了胜利,渡过了难关。
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如此意志和精神,一个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可能成功,也都可能失败,即使是个成功者,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取得成功之前,曾经历过多次失败,或大或小,失败是避免不了的。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坦然的面对失败、接收失败,并最终战胜他。失败了,总结教训,从头再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而不是一味的自责懊恼,或在失败的阴影里。
1949年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无数先辈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此时此刻,在这片热土上成为现实。自此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家复兴的伟大之路。从建国时期一穷二白的国内现状、帝国主义封堵围截的国际事实,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和平共处。经过自建国以来6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走得更加的从容和淡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以能加入这样的党而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时刻向党员看齐,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中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兴之路》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复兴之路》分别围绕“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线索,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振兴之路 伟大成就《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深化改革以及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探索方向 和平发展
《复兴之路》对于现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观众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不懈探索 唤起信心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观众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有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力度的优秀政论片,看了之后情绪激昂,更唤起大家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