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精选7篇)】,供你选择借鉴。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篇1
苏东坡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作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人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秘书。
可以说,苏东坡的一生丰富多彩。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的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
苏轼在四十岁以后半生漂泊不定,从显贵一直贬至卑微小吏,尝尽世间疾苦。贬谪途中的'苏轼也自嘲:有的不是学问,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的“言”是出名的。曾经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讥评时事,论辩是非,希望神宗改变变法的心意,不久就遭贬职。此时的苏东坡依然胸怀大志,大不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时兴起,作诗几首,却被好事者诬陷,强加对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酿成一时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身陷窘境,自己却不是很在意,四处游玩,四处写作,四处交友。以洒脱看待困境,以微笑面对人生。
人生充满了失败与挫折,你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你积极对待,生活则充实、精彩、光明一片;如果你消极对待,生活则空洞、无趣、一片黑暗。
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以微笑面对人生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
人生苦短,让我们像苏东坡、霍金一样以微笑面对人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精彩,更加光明!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篇2
他让语言和文笔中永远没有隔阂: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让生命因为语言而夺目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他让宋氏笔调源远流长……——题记
一提到苏东坡,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可亲、可敬的小老头,仿佛他就是自己身边的长辈一样,《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的诗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达观,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楚,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
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画作,在当时也是无人能比。就这么一个天才级的人物却是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乐。轼以他坦荡的胸怀,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顺,反而让他的才气显露出来,上天将他的一扇窗紧闭,也必将把他的才气之门流传千古,他即使被贬官,但是他依旧会用他的精神感动世间万物,王安石的变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没有将整个宋朝有一个转变,纵使苏东坡奋力反抗,遭到迫害,历史也会还给他一个光明的春天。
周国平评价苏东坡说:“读所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
同时他也把这种豪放之风吹入了词中,大大扩宽了词的题材。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人生之中难免会有些风风雨雨,当他遇到暗礁时,早已用阔达的胸襟将其粉碎,好一个旷古奇才。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篇3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篇4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guǎnlǐ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篇5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读完后对照林语堂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语堂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篇6
又是农历十五日,我抬头望向夜空中温润的圆月,不禁想起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起这样一位翩翩立于世间的旷达才子——苏东坡。从小我便喜爱读苏轼的诗词,若是能有一本书带我穿越时空,真正领略他的作品与人生,那便是这本荡气回肠的《苏东坡传》。
何人坎坷能比苏东坡的一生呢?乌台诗案,《湖州谢表》才情难抑,险些丧命于新党之手;朝政动荡,针砭时弊忠心进谏,却屡屡遭到放逐。不断在重用与贬谪的苏东坡,甚至生命将逝之时也是在回京的路途中奔波着。
文人墨客的作品,总是与他们的经历与心境有关。经历过如此坎坷的他又写出了怎样的文字?充满坎坷的生活,本应该对应着悲伤凄凉的作品,可苏轼呢?政绩斐然、才情过盛,招来多少人的妒忌与陷害;耿直纯良,却成为他人利用的把柄。即使屡遭迫害,苏东坡仍选择不苟同,依然高声吟诵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样的勇敢与正直,本就已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品格。他可以去抱怨遭受贬谪之苦,但却选择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竟能将贬谪称为“此生最为奇绝的远游”,竟能将九死不悔书写而出。他可以去畅谈怀才不遇之情,但却选择了“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竟能劝服自己不要过多沉浸在悲伤之中,反而要及时享乐,与长江共饮。这又是怎样的乐观与旷达!生于人间而又高于人间,不可不谓之超凡!
苏轼曾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不免让我有些许诧异,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要其出人头地的要求,却只希望孩子“愚且鲁”,为何如此?细细一想,却也了然。这不仅仅是父亲对孩子真切的祝福、希望孩子一生顺遂,更是一种超脱的思想与观念。苏东坡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在这样动荡的背景下,才智为自己带来了多少的波折与苦痛。位高权重也好,才情过人也罢,“老来事业转荒.唐”又怎比得上“诗酒趁年华”!
东坡之词,壮者阔如海,恬者淡如茶,灿烂地屹立于文学之巅。东坡其人也正如其文,豪气而旷达。合上这本《苏东坡传》,他那回荡的正气与豁达的吟唱,依然萦绕在当今的人世间。
苏东坡传读后感750字篇7
深夜。孤灯。翻着泛黄的书页,嗅着淡淡的书卷气,我的心灵也抛却了浮华,得到了洗涤。
之前读过很多东坡的诗词,在我的印象中,他仅是一位北宋伟大的文人,留下遗芳百世的作品供后人品读。这几天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才真正了解这位伟大的才子一生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事迹。
林语堂用极自由的散文笔调,化严肃为简便,为我们讲述了一代文豪——苏轼的故事。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可这位几百年才能出现的一位旷世奇才,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被政敌迫害的政治家,一个终身颠沛流离的才子”。
政坛多风雨,此后宦海沉浮,他一贬再贬,由黄州而惠州,由岭南而海南,愈贬愈远。应对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难,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绕行的暗礁,冲天而起的却是最美的雪浪。苏轼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对待不幸,化解苦难,成就了绝美诗篇,成就了他被后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苦难面前,东坡的人生始终充满期望和浩然之气。
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多情却被无情恼,与其去趟政治浑水,倒不如求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于是,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生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有禅意,有不羁,更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无悔。
易卜生说:“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我前进的目标。”苏轼的旷达、超乎物我和兼济天下之志,对于那些如他一样漂泊沦落、屡不得志的士子来说,是一剂良药,激励着他们。如今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多少人在历经挫折之后迷失了自我,选择了沉沦。而苏轼,看透繁华,依旧坚持着初心。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_,我们何不像苏轼一样,“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笑看风云,笑对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