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000字作文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一个神秘的孩子频繁出现在爱丽丝的小屋外和米兰的家,给她们捎来中国孩子写给爱丽丝的各种各样的信件。这个孩子究竟是谁,他从哪里来,到底有什么样的目的。亲爱的爱丽丝》以书信为主题来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涉及邮政的历史、书信体文学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000字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000字作文【篇1】

第一眼看到程玮女士的新作《亲爱的爱丽丝》的封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行字就辣了我的眼,当下出版界太多打着“心灵鸡汤”类的图书让人厌烦,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高声嘶喊的比比皆是,说好的是心灵鸡汤,呈现的却是一地鸡毛,让人切齿。好在封面清新,装帧精美,且程玮女士在少儿文学界名气鼎盛,还是凝神定气恭敬拜读。没想到一日一夜一口气读完全书,实在是近年来所未有。掩卷长思,感慨良多。

我们该如何与孩子交流?相信每一位有心的家长都和我一样,或早或晚都会面临这一问题。《亲爱的爱丽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建议或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小主人公米兰的父母作为旅德华人,应该说已经有意识的在这一问题上一反传统中国父母自大、高高在上的倾向,“一般来说,跟米兰有关的事情,爸爸妈妈总是大大方方地跟米兰一起讨论、商量,还很愿意听取米兰的意见。”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当下中国父母当中,已属难能可贵。但给米兰提供一长串暑假读书的书目单时,中国父母强迫式读书的妖光再次闪现。米兰的反应也正如千千万万中国孩子,“哪个专家?他认识我吗?他怎么知道我应该读什么书?”“当爸爸妈妈站到一条战线时,对付他们的的办法就是沉默”。我们的孩子面对我们简单粗暴的“训导”甚至是呵斥,责骂,他们默默地低下头,但心里不满和反抗的大旗也在猎猎飞扬!我们打着爱的旗号,手握“关心”的利刃,把本该双向流动的交流、理解斩断。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要么走向让我们痛心疾首的逆反,要么走向让我们忧心忡忡的胆小怯弱!爱丽丝则换了一种方式,不是强硬的推荐,而是温言引导,“一个长长的暑假,你可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件好事。”变孩子必须被动接受为“自己喜欢”。变孩子被动的“照单抓药”为“让你自己有个选择的余地”。反思我们强迫孩子在各类培训班之间辗转,强迫孩子在山积的各类辅导资料之中腾挪,强迫孩子这样、那样,我们何曾和孩子商量过,交流过!我们挥舞着爱的大刀,孩子却伤痕累累。有一句话说得好:有多少伤害是打着爱的名义!我们甚至为自己是虎爸狼妈而自得,可有谁关注过像董卿所说的孩子”夜半时的眼泪”?让我们放下爱的利刃吧,俯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和他人相处?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孩子的成人教育。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所谓“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然而现实却是,我们有多少真正重视孩子与他人交流交往的教育,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如何与他人交往给了孩子哪些切实的、正确的引导?在《亲爱的爱丽丝》中当“青鸟”冒昧地在爱丽丝家和米兰家窗前留下脚印的时候,当米兰的爸爸“在门口仔细地拧着花园小铁门的插销上的螺丝”要把陌生人拒之门外的时候,当米兰的妈妈在花园的小门上系上小铃铛防范的时候,当米兰的爸爸赞赏并帮米兰在小花园布置陷阱算计他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米兰一家虽然生活在德国,但骨子里却实实在在是中国式的!我们为了阻止交流,筑起了万里长城。如今这些外在的显性的自我封闭撤除了,但我们却把“性恶论”演绎到了极致,“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我们在心里把篱笆墙高高扎起,时时设防,处处防范。我们的行为又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我们的孩子,甚至以“金玉良言”的方式郑而重之地传授给下一代。于是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在心中筑起了篱笆,挖起了陷阱!真诚,信任,善意从何谈起?爱丽丝面对窗外孩子的脚印,微笑着,“一点都没有大惊小怪”,“今天早晨,我家花园来客人了”“他只是一个孩子,也许就住在附近,不会有什么事的,来,来花园里坐会儿!”多么淡然,多么温和,满满的善意和包容!而这样的善意和包容、开放接纳的胸襟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心地纯良的孩子!眼下的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大国的路上,人们也在为中国重回世界的巅峰而自豪欣喜,但我们汉唐宽阔的胸襟,开放包容、真诚善意的大国情怀还在吗?

《亲爱的爱丽丝》一书以清新的文笔,清浅的文字,轻声细语地说着凡人小事,站在东西文化的交叉点上,通过满头银发,和蔼慈爱的德国老奶奶爱丽丝,轻轻诉说着社交、财富、爱情、文化的传承和交融等为人为事的道理。它犹如一条潺湲跳跃的清溪,自由欢悦的流淌着,自有发人深省,沁人心脾的力量。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000字作文【篇2】

接到陈老师的任务,写一篇《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刚拿到这本书时有点诧异,因为书的版权页注明是儿童中篇小说,真是有点别样呢(以我们的这个年龄来看这本书)。然而,通篇看完之后感觉立刻不一样了---作者程玮,写的这么自然,这么有可读性,如此吸引人,秉承了教育的初心,质朴而感人,诚大手笔也!

作品主人公一老一少,老的是爱丽丝:一位心地善良、见多识广、知书达理的德国老奶奶,让人忍不住觉得这位老奶奶实际就是作者本人或者说是她的化身;小的是米兰:一个生活、学习在德国的聪慧的小姑娘。本书通过老少“聊天”,完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的连缀。同时围绕她们的聊天、谈心的内容,讨论儿童成长中难以回避的一些话题;引导孩子学会交流与表达,从容应对成长中的孤独,也为每个苦恼于如何与孩子聊天、沟通、谈心的家长以启发和参考。

作者之妙笔生花,将一老一少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充满渗透着现代文明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情节和细节,读来真正是兴味盎然。内容涉及面宽广,亦彰显出中外文化和文明的差异。更难能可贵的是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又不失跌宕的故事演变中,作者极为自然地揉入了哲学、美学、历史、中外民俗等等元素,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知识教育及道德、伦理、现代文明等修养素质的熏陶。这样的教化和感染,不由让人联想起古人“润物细无声”的佳句来。

书中的小米兰和娜塔丽告诉我们,把心情当做礼物,保有一份最朴素的感动,哪怕此时自己像个孩子;爱一个人,就要大声说出来。联系到自己,我属于内敛型的人,几乎很少尝试用语言直白的表达感情,而我儿子却是个热烈地情感表达分子:他的甜言蜜语毫无扭捏的感觉,只会让人惊叹他的细心与敏锐。很小的时候,在他的童言稚语里,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些我们渴望而又难以表达的爱意,他却能如此自然地表白于他所热爱的任何人。因为爱,大声说出来,那一种辛福感不言而喻。

在中德分别生活工作了近30年的程玮老师,是中西文化融合得的,也是的与孩子们聊两种文化观念碰撞的“爱丽丝”。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平常但又实际、充满魔力的方式,也是代表了一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词汇——聊天。聚焦于孩子的表达,从而进行彼此心灵之间的交流。

书中的爱丽丝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希望遇到的知音、引路人。她温和、耐心、智慧、博学,在书中,她与米兰那些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聊天,对米兰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作为家长得好好的检讨自己,有没有静下心来陪孩子聊天,又有多少次嫌烦嫌累而把孩子想与自己的交流拒之门外!

希望我们的家长从此刻起养成陪蜗牛散步的耐心,给孩子以足够的成长空间,不急于求成、少些急功近利,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地聊聊天、谈谈心。因为每个孩子的人生都需要一个爱丽丝!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000字作文【篇3】

《亲爱的爱丽丝》是程玮《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中的一书。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很讶异于中国的小姑娘米兰居然和德国的老太太爱丽丝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的交往是那么自然、顺畅,简直成了忘年交。如果说,爱丽丝家的花园能够吸引米兰、她的爱心打动了米兰,那么又是一种怎样的魅力,可以吸引一大群中国孩子纷纷写信,要结识一个素未谋面的德国老太太呢?

实际上,在现代通信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人们已经很少采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了。可是,偏偏有这样一群中国孩子不仅把心里的秘密通过书信告诉异国他乡的爱丽丝,还热切期盼着她的回信。可能,信中所述的种种情状,这些孩子的父母还不知晓。甚至,亲子间心灵沟通的缺失也发生在我们周围,只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

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没来得及阅读爱丽丝系列的其他几本书,不能一探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仅就孩子们书信的内容看,我觉得亲子间的交流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交流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交流过程的心理障碍。父母大多会认为子女是附属于自己的,很难把他们完全当作独立的个体与之交流。因此,子女与父母对话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和父母交往的时候会显得有些不自在。有时,为了回避父母的斥责,他们会刻意隐瞒一些事情,甚至会撒谎。

再者,交流时机的不合宜,容易引起交流对象的情绪抵触。很多时候,出于对子女的爱,父母会针对子女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之交流。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或许他们也在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暗自后悔,又或者为自己的言语行为在自责反思……如果为人父母能够换个角度,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找个更合适的时间与孩子交心,也许孩子的反应不会那么激烈,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第三,交流方式的不恰当,容易导致交流的途径日益狭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往往是有什么说什么,会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待到年龄稍大些,便会有选择地说;再大些,会隐含着说,有时还需要父母去意会。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应该看到的是孩子长大了,有了自主的考量。如果在与孩子的对话中表现急躁,还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往往会招致孩子内心的抵触,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就不再主动,呈现被动应答的状态,彼此交流的途径也就日益狭窄。

读着书中孩子充满童真的来信,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原来,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些不轻易言说的秘密,对父母也不例外。为人父母,我们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用什么守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扉打开了吗?当孩子还愿意和我们聊天、谈心的时候,我们都认真面对了吗?我想,只要我们对孩子始终保持一颗真诚而宽容的心,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那么,孩子不仅愿意与我们书信交流,也一定能坦然地和父母进行面对面沟通。唯有有效的沟通,才能营造更美好的人际关系,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000字作文【篇4】

平时难得有读一本书的心情,不是因为忙于杂务,而是沉下心来与智者交流的欲望随着年岁的增加愈发地弱化了。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亲子阅读”,因为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诲便是师命不可违,何况老师还承诺“读好了”可以给孩子加分,所以我带着“功利心”认真读了这本《亲爱的爱丽丝》。哪曾想,打开书没几页就被书中人物精彩的对话吸引住了,以致于顾不上吃午饭一气呵成地读完。掩卷长思,作者想告诉我什么呢?

一开始觉得,这是写给孩子看的书。语言温润,通俗易懂,没有说教的痕迹,很容易引致孩子的共鸣。通过场景的铺陈,父母与女儿的亲情、孩子间的友情、特别是米兰和爱丽丝跨越代际的忘年之交跃然纸上,令读者印象尤深。不过,正如老师精心选择的“亲子阅读”书目,这本书更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原因在于,大多数家长未必在读它之前都懂得爱丽丝告诉我们的道理。

书中的对白,看似平叙淡然,实则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学信息和深刻的哲理。

无需强记,我们知道了邮票的由来;知道了邮政制度的改革者罗兰.希尔;知道了世界上第一张邮票的模样以及它的价格。明白了书信不仅成为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而且也是人间至情至性的独特印记。既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又可以当作历史的信物见证书写者的情感。当年,若非席勒信文的劝说,《浮世德》将永沉歌德的心底,几张信笺改变了德国文学史的走向,可见通过信件所展现的友情的力量。

带有点中国传统意味的米兰妈妈,是位聪颖的中国文学史专家。她对“青鸟”典故的解读,通过与女儿的对话,让我们领会了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意,对当下理解、引用中的错谬进行了纠偏。借着“青鸟”引申,米兰妈妈还让我们知道了“青鸟探看”、“鸿雁传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四个关于通信的中国故事。对信使的几处着墨唤回了我们曾经的记忆,在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信纸负载着情思、关切、惦念、牵挂甚或思想的独白奔赴另一处等待的心灵。

而现在,网络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你表达的信息可以瞬间被你指定的人接收,与从前冗长的寄送过程相比优势明显。然而,爱丽丝说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尽管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可是它的代价也绝非低廉。电子邮件、微信或其他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迅捷的特点往往使书写者的思考失去了深度,相同制式的字体感觉不到表意人的亲近感从而丧失了私人性,甚至虚拟空间里传来信息的真实性都可能会存疑,这些反而让人们的交往出现了新的隔阂。

在爱丽丝招待来自中国夏令营孩子们的那个夜晚,她仰望星空,对孩子们说:“夜空中的这些星星,就像我们现实中的人一样,总是隔着距离。有的距离很近,有的距离很远,它们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可能永远不会相遇。但从人类文明历史开始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想尽一切办法,做一件很重要而美好的事。你们没猜错,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沟通。”

哦!我仿佛就在那群孩子们中间,默不作声聆听着爱丽丝意味深长的话语。

终于明白了作者的意图,她借爱丽丝的言说和她的小花园告诉读者,合美的世界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平等、和谐地相处;甄别传统中优良的部分,传承它,不要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中迷失人的灵性、遗落人的情感。

《亲爱的爱丽丝》读后感1000字作文【篇5】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和儿子一起读了《亲爱的爱丽丝》这本书。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如此地沉下心来读一本儿童文学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书信的起源以及小小的书信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这本书主要讲了暑假中,小米兰和娜塔丽、爱丽丝等人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比如那个窗前的小脚印,还有娜塔丽给米兰解梦,以及一大群中国孩子到米兰家做客等。我觉得这些文字虽然简单但是却引人入胜,让人不知不觉愿意看下去,所以我一口气就看完了这本书。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米兰也不是娜塔丽,而是爱丽丝。爱丽丝愿意听别人诉说心事,愿意做一碗碗心灵鸡汤!我非常崇拜爱丽丝这样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她这样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到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认真地思考着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通过爱丽丝,我看到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孩子沟通时,重要的是摆正一个位置和明确一个态度。在与孩子沟通时尤其是孩子做的一些方面不如意时,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站在一个教育者的位置摆出一副教训者的态度。有时候我们看待孩子的问题时或者交流时,会带着负面情绪地引导孩子,会带着指责、抱怨和数落。其实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发现自己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一定是更加不会愿意听从的,因为这时他心理的能量此刻都用在“防御”你的“攻击”上了。

文中的爱丽丝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她真的是把这些孩子当朋友,站在平等的角度以成熟的眼光去换位思考。其实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我认为换位思考,不仅是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比如在合适的时候和孩子讨论:当你喊妈妈时,如果我不回应,你是什么感觉?当你跟朋友打招呼,如果对方没搭理你,你怎么想?当你有问题喊老师,老师没回应,你觉得怎么样?这时候适时地告诉他,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就是:尊重别人的人,才会被人尊重。我想起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早上,我跟儿子吃好早饭,孩子收拾好他的书包和用品,我们准备出发去学校。这时我妈从外面过来了,她一进门就说今天外面非常冷,一定要穿厚的外套。就一定要我们重新换上更厚点的外套出门。

我看着儿子很不情愿的样子,因为其实确实他身上穿的衣服已经够保暖了。这时我就跟他商量说:“你看奶奶是从外面进来的,我们应该相信她的判断。”儿子虽然不太愿意,但是还是换上了我妈认为更厚点的外套。坐上车儿子一路就在抱怨说:“哪有奶奶说的那么冷啊,你看我本来穿的暖和和的,结果换上这件冷冰冰的衣服,到现在还没捂热呢。”我对儿子慢慢地说:“儿子,你知道吗?这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儿子噗嗤笑出了声。我说:“虽然她是我妈,但是爱你的心是一样的。”

走到学校门口停下车,刚好看到一位妈妈,拿了一顶很厚实的雷锋帽帮孩子带的严严实实的。我说:“你看所有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吧,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爱你们的心是一样的。”我看到儿子释然的表情,快乐地跟我说晚上见。通过这件事,我也感受到沟通和技巧和适时的幽默的重要性。本来孩子会带着怨气去开始一天沉重的学习,通过巧妙的化解,结果他快快乐乐地去学校了。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自己工作或者生活上的压力,会不太注意孩子的情绪。有时候还会带着不好地情绪回家,甚至因为一些小事就跟孩子大发雷霆。其实回头想想,孩子哪个不是也是背负着沉沉的压力啊,而且他们还没有宣泄的渠道。所以我觉得书中写的小朋友和爱丽丝之间互相通信交流,孩子们向她倾诉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爱丽丝很认真地由米兰代笔答复每位孩子的来信。这是非常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沟通方式。我不仅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的爱丽丝,同时也希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能遇到更多的爱丽丝式的良师益友。

22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