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祝福》读后感8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鲁迅写下《祝福》,后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32年后,这部小说由夏衍编剧,蔡弧导演执导,成为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祝福》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祝福》读后感800字(篇1)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才深有感触。以前不明白鲁迅先生为何以“祝福”命名,原以为“祝福”皆尽美好之意,而读完《祝福》才懂得此“祝福”非彼“祝福”。“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所以,“祝福”实则为祭祀。所谓“祭祀”,就是要有牺牲品、祭品,而祥林嫂正是这吃人社会的祭品!

回望祥林嫂的一生,无疑不令人心生悲悯。“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是的,她青年丧夫,又被婆婆卖到深山老林,生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然而第二任丈夫贺老六竟病死了,儿子阿毛被狼吃了,她的精神寄托也从此消亡。从这以后她便疯了,逢人便以“我真傻”诉说她的悲惨遭遇。可是在那个年代那些腐朽麻木的人怎么能感同身受呢,不过也是当家常挂在嘴边。没有人向她伸出援手,甚至是嘲笑讽刺。而开篇的祥林嫂向“我”一遍遍询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也许是在向我求救,希望从这得到救赎,作为知识分子的“我”虽然非常同情祥林嫂,但因为在这大背景下,我的同情也不得不被压抑着。

是的,鲁迅先生对祥林嫂问题的回答显然表明他是尊重祥林嫂的,而鲁四爷和柳妈等人的态度,却令人心寒。对于祥林嫂的死,鲁四爷只是淡然回答。“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可见等级观念的毒害之深。而柳妈却把祥林嫂的伤心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小说里的人物好像没有人真正口出恶言,但他们话语间的恶意与无形的精神压迫,犹如将软刀硬捅到祥林嫂身上,生生的将她捅得血肉模糊!

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与“封建礼教”是不可违抗的礼法,即使是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我”读过一点书,懂得一点道理,隐约察觉出了社会的不合理性,却无力和无决心去改变那个社会……

文中的末尾,鲁镇的人们都沉浸在新年的祝福中,而祥林嫂却像空中绽放过后烟花的灰烬,成为了人们热闹的陪衬,最终被人们丢弃和遗忘。在那个自身都难保的时代,没有人会记得她,没有人愿意记得她。祥林嫂就这样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死去了,她的离开是一个时代的惨剧与悲哀。

纵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纵使我们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若成为那些麻木冷漠的人们,我们和一具只有骨架的空躯有何区别?而我不愿这样,生活中悲伤的事情已经够多了,请再温暖一些吧!

《祝福》读后感800字(篇2)

《祝福》是一篇让我感受颇多的文章。文中祥林嫂一生命运坎坷,深受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毒害和无人性的摧残,四十上下就头发全白,脸无血色,像一具直立的尸体,最终走向生命的毁灭。

就这样一个平凡、朴实的底层劳动妇女,只想平平安安过一辈子,能生存就行,可是她的愿望却得不到满足。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封建礼教的毒害虽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性的冷漠也不容忽视。这不仅在当时封建社会是这样,如今所处社会也存在这种问题。

一位老人见义勇为抓小偷,周围路人却在旁围观,无人出手相助;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头发近乎全白的老者,老人年纪较大腿脚不灵活,行动有点缓慢,公交车司机竟不耐烦地催促老人快点,而车上乘客也都没起身让座;一个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一时想不开想自杀的学生站在高楼顶上,楼下的人不但没劝阻他,让他想开点,反而幸灾乐祸地喊道:“跳呀!快跳,你怎么不跳呢?”……生活中这些情况时有发生,难道我们不该自我反省吗?反省以前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是否也充当了一个只想看看热闹、不为别人设生出地看想的旁观者的角色。

好在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帮助别人,无私奉献,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就是其中一员。谢延信为遵守当年与重病的妻子“你死后,我一定好好照顾岳父、岳母”的诺言,在妻子离开后,细心照顾岳父岳母,将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一丝怨言,他就这样一直赡养着两老,抚养着女儿。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其中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只有谢延信能体会到。谢延信犹如一头廋弱的老马,一步一步登上善良的顶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在这样一个提倡和谐社会的圈子里,人人都要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因为人的本性生来皆是善的,只不过是不小心走错了方向。我们不乞求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事,只本能以一颗善心待人,让困境中的人们看到一缕阳光,感受一丝温暖,找回一点希望。善良的人性像是一朵娇嫩欲滴的玫瑰,只要我们能细心呵护,精心照料,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残败的玫瑰会重新露出它的芬芳!而“祥林嫂”也会永远成为过去,和谐的社会将不会再有如此的悲剧上演!

《祝福》读后感800字(篇3)

一声钝响,揭开了祝福的帷幕,整个鲁镇都深浸在快乐祥和的气氛之中,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有一个人正悄然死去,《祝福》观后感。或许好多人都希望她死去,人们觉得她是一个很晦气的人,她的存在给那些人带来恐慌与不祥。她就是祥林嫂,鲁迅笔下一个鲜活的人物。

在祝福最后一幕,祥林嫂倒在雪地里,皑皑的白雪飘落在她身上,而鲁镇却被隆隆炮声麻醉。那一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祥林嫂死得是多么可怜,而且可以认识到社会的其他分子,他们是多么的无情,悄无声息的被社会的大染缸同化。在那的年代,人们是多么的无情与迷信,他们的思想像是被蝉禁封住了。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在马列指导下,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我们社会沐浴在阳光之中,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对祥林嫂报以同情之外。更多的是知道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着思想进步性。学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用科学文明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用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幸福。我们要以一颗宽容博爱之心善待他人,祥林嫂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已经向我们大步踏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武装自己的头脑紧跟科学发展的潮流。我们身处大好时代,我们要好好珍惜。

对于祥林嫂,阿毛,贺老六的死一直困扰着我,虽然当时生活水平较差,医疗条件也比较差。但是也不至于让他们双双死去,从电影中我才知道。他们都是被人逼死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没有给他们生存的权利,死对于他们是最好的出路。贺老六是被债主逼死。阿毛被狼吃了,这里的狼似乎喻指当时债主,他们心比狼心还毒。祥林嫂也是被人逼死,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给她一口饭吃,活活的被冻死饿死。在这种情况下,死可能是他们最好的'解脱了。对祥林嫂的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超脱,起码不会再受人们的嘲讽,白眼,唾弃。让我们联想到,在封建社会,你只有去死。你可能才会得到安宁与自在,才会是自己的人格不受侮辱,不会被人玩弄。这正是鲁迅所反映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对于人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已经被曲化。认为吃斋念佛就可以获得菩萨的保佑,认为准备些福礼就可以获得一年的好收成,似乎有些可笑,什么三从四德,好女不嫁二男,什么阴曹地府,这些都是为了控制人们。就像祥林嫂想获得做人的权利,去捐门槛,只有被人踏来踏去,才能赎罪,多么可笑。但反映出人们思想是多么落后。但这一切已经过去,光明在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那天出现,在毛主席领导下,太阳升起。今天又在胡锦涛同志带领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祝福》寄托了封建人们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现出了现代人的祝福,希望我的社会更加和谐。人人都能平等相待。人人都怀揣科学与文明,将中国变得更加美好。

《祝福》读后感800字(篇4)

新年的喜气还在爆竹燃放后的烟雾中弥漫,人们谈笑风生,忙着杀猪宰羊,求神拜佛,完全没有察觉到有一个人正在他们眼前死去。这个人便是祥林嫂,鲁迅笔下的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乞丐。

鲁迅生动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受侮辱、受压迫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断地挣扎与抗争,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不但平平安安地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已破灭。祥林嫂的反抗完全是出于自发的,她对自身的反抗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祥林嫂作为一个受侮辱、受迫害、被剥削、被奴役的旧中国劳动妇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轨迹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旧社会对劳动妇女的深重压迫,尤其是精神摧残。

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化身,历尽了尘世间所有的痛苦,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终是离开了我们。祥林嫂死了,但究竟是谁杀害的她呢?是她婆婆还是卫老婆子?不,她们只是整件事情的导火线;那是其它的佣人?不,他们也仅仅起了推动作用;还是鲁四叔和鲁四婶?也不是,真正操纵这些人的是封建思想的禁锢,使他们变得如魔鬼一般,造成了祥林嫂的逐步沦落。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我只能揣测,她在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罢。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步履艰难地走着。这时候,死亡对她来说,已不再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她死了,我想,她是看到了天使美丽的微笑了。当岁月的蹉跎将两鬓白霜吹进她的发,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脱的光点……

如果能让祥林嫂在我们这个时代再重生一次,也许她能够像现代的中年妇女一样,让自己的儿子丈夫挽着,幸福地笑着!

《祝福》读后感800字(篇5)

影片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旧社会封建礼教毒害的普通穷苦妇女的形象。

在丈夫死后,祥林嫂为了避免婆婆把她卖掉,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岐视和虐待。

但是她还是被抢走,强迫嫁给贺老六。好在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他们很快有了儿子阿毛。然而,好景不长,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她唯一的儿子阿毛又被狼吃掉。

祥林嫂彻底垮了,丧魂落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后在除夕爆竹声中死在了大雪中。

夏衍根据鲁迅先生的原著,在故事情节上做出了一些再创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祥林嫂拿着切年糕的刀冲到寺庙里看门槛的戏,“什么菩萨??”这句不是由鲁迅先生写出的台词实乃惊人之语。一语道破封建礼教迷信神权的害人天机,也对祥林嫂的角色形象作出了一番修改。

虽然有所改编,但影片的风格却和原著的文字风格惊人一致,剧情的结构清晰,影像灰暗,配合着凝重、悲凉的背景音乐,充分体现了了鲁迅原著中的冷峻、沉重的艺术风格和悲剧气氛。

同时,电影也有很多自己的风格。例如贺老六弥留之际突然拿起枪朝向王师爷这段戏就是运用人物的形体动作和表情刻画人物。

其次,在造型和形象上非常简洁地凸显出人物性格,如祥林嫂、王师爷等。

看了这部电影,相信没有人会不被这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而潸然泪下。伴随着悲伤的音乐,我们在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中做了一回无力的看客。

鲁四老爷身为读书人却为封建迷信马首是瞻;鲁四太太吃斋念佛却是假慈悲、真残忍;王师爷、贺老大、魏老二等人自私自利只重视自己的利益……

祥林嫂、阿毛、贺老六不是病死的,不是饿死的,不是被狼吃的,是被那个社会逼死的。封建旧社会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祥林嫂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只能留下血和泪的浮光掠影。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若干年后,我再看《祝福》,看到这段曾经读过的话,仍旧感到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仿佛就在我眼前站着,畏畏缩缩,花白的头发蓬乱地束在一起,冻坏的手指缩在袖口里。

我突然想张开双手抱抱她,想抱抱那个时代所有可怜的母亲,可怜的妻子,可怜的女人。

22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