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三重门读后感800字
《三重门》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学生。如鲁迅一样,林雨翔正是韩寒本人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只但是稍加改变其性格罢了。一起来看看韩寒三重门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
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韩寒是何许人也,但也略听过他的名字。至少“当代青年领袖”这个名号在高中的时候还是知道的。当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读完了整个义务制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但是从《三重门》里的东西来看,这厮应该有所见,有所闻吧。
我倒是完完整整的从幼儿园读起,一直到高中毕业。的确,中国的应试教育就像旧时女人裹脚,裹完才发现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可是已经没法恢复了。但是,现在在大学里的我往回想,在记忆里最深刻的学习时段还真是高中三年。什么原因那就不细谈,不是因为高中老师说过“当你毕业后,回想起来最深刻的是高中”,也不是什么高中那些美好的读书时光,就我而言,比起小学,初中以来,高中更让我自信了,也或者是初中和小学记忆力太差,记不住,高中才是真正发育阶段,这样理解也行。现在看来,最最怀念的是高中时候和同学打闹的情形。自然我没有像林雨翔那样为了过度的证明自己(的确是过度的证明自己)而和他人斗气,去挣些没必要的东西。而且,我很庆幸自己在读高中以前没有沾染所谓的“文人之气”,没有说中文时乱用英语代替词语什么的,初中在那郊区读的好处就是读完后你啥也不懂。
完了,写了半天写自己了。这不是读后感吗?反正我写读后感一向都是没有任何思绪。初中的假期作业中写的读后感基本都被老师当差文扔了回来,接着就被当草稿纸了,自然没有用来当草纸,那太浪费了。你想想,一个本子要五毛,写完作文后利用最后的空间,连老师打的勾勾叉叉也不放过,这不是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吗?
完了,又写过头了。哎,算了,继续写下去估计应试教育阶段的生活也给全端出来了。
不敢否认应试教育的确很恶心。但是我也是从应试教育中混过来的人。虽然没有资格去乱评论他人的书,但总是触景生情,这景,好的写手是能够通过文章表现出来的。现在想来,还是很怀念高中的生活,但是却不想再次去经历了。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
《三重门》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学生。如鲁迅一样,林雨翔正是韩寒本人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只但是稍加改变其性格罢了。
小说开头介绍雨翔的“来源”,是一位小镇中学的初中生。他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对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长于理科,于是参加了校文学社,在志同道合的马老师指导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赶出来的作文竟然意外地获得了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可见其功底深厚。中考前夕,他的父母为了他能考上市重点高中,花尽了心思,找人为他恶补了一段时间,补课费就达五千多元,还不包括这样那样的补品。他的心思不全在学习上,除了学习,还在为了一个叫Susan的女孩“劳心劳力”。虽说如此,她也鼓励雨翔努力学习,并说三年之后在清华园见。雨翔的心愿是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个体育特长生,打了几万块钱的红包,跌跌撞撞地进入了市南三中。但阴差阳错的是Susan以三分之差,无缘市南三中的门槛,与雨翔擦肩而过,雨翔后悔不已。挤进了高中后,但他的学习是每况愈下,几门功课高高挂起了“红灯笼”,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可他哪知,Susan是特意为了他才放下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录取通知书,甘愿放下十分的题目。雨翔也只好无奈。
韩寒的学生生活也许就是如此,经历了跌宕起伏,有失有得,光辉暗淡的崎岖生涯。也许只有如此,他才能写下这么有哲理性的小说。从文中不难看出韩寒思想的超前,他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批判。他以老练、犀利、并带有幽默性的言语,对学生生活的进行全方位了概述。我在想为什么韩寒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是什么支持他?哪来的勇气?哪来的精神支柱?他是察觉到了自我的智慧。有智慧在助他。有了智慧,一切都会变成另一副模样,一切都会有另一种说法。
其实每个学生都就应对自我的学校生活有种独特的见解,而不是就像老师所说的中学生活多姿多彩,他们是过来人,他们与我们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他们对学校的感触更多的还留在他们的那个时代。不会每个学生的学校生活都和老师说的那样,不会每个学生都像一些人一样有故事般的校园生活,其实说它枯燥,也不恰当,只但是是学生为了去更好的学校而给自我的一种负担。中学生活就应给学生一种自我的见解,就应让学生构成这种见解,无论是对是错。这种见解都会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路中改变,在遇到了社会上的坎坷后产生新的或者更全面的认知。中学正是一个让学生构成属于自我的人生观,社会观等等的一个过渡过程,当我们踏上社会后会有新的认识,其实中学完全能够不用这样对学生熏陶,因为一个中学生的观点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如果有人轻易就会改变,那么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三重门》体现了不少现代学生的想法,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需要与时俱进,多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尽心尽责的把工作做到更好。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800字精选篇3
在五年级时我第一次接触了韩寒的作文当时我觉得十分有意思。之后又经过妈妈的介绍读了韩寒的经典著作<三重门>。
三重门主要讲了本书透过少年林雨翔的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类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韩寒以自我的方式思考着、激动着、愤怒着、抗争着、改变着,透过那些犀利的、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天才少年的灵光闪现。三重门读后感。
第一重亲情写出了亲情,是一个永不衰退的话题。人有百种,对亲情的感悟就有百样。在韩寒的笔下,我看到了他对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抵触心理:林雨翔的父亲会在儿子年幼时逼迫他阅读中华礼貌历史的结晶,也同样在儿子中考在即时,让他上补习班,花重金买补脑、增长记忆的营养品,力求在中考中能发光发热,但他们却忽略了人类最简单也最浓厚的情感。或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远比价值千金的药品更有价值。然,亲情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在用不一样的行为诠释亲情。
第二重友情,人的一生中,朋友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三重门读后感。你更多的时候会把心中的感悟倾诉于朋友而非家人。文中的林雨翔也有几个好朋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梁梓君。他成绩很差,但是他重义气。他会教林雨翔写情书,他会帮林雨翔怎样把妹。或许这一系列所谓的?帮?在家长眼里纯属是害了他,但我明白林雨翔此时需要这些,因为他正值青春年华。朋友会一眼看出你需要什么,会在适时时提醒你。我一向觉得,生命给予我的完美,总是远远超出我的需要
第三重恋情这个季节悄悄地来了,这个年龄也悄悄地来了,在第一次见面,林雨翔就在心中刻画下了这个名字。诗词轻吟,只为在她面前展露自我,吐露心中些许的萌动。他会因为下雨而担忧她,她也会为了与他上同一所重点高中而整理习题给他
这就是我们,年少的我们。或许成长就是一道没有疤痕的足迹。在美丽的夏季,我用我的笔,记录着青春。青春未央吗?有足够的好时光让我们边走边想,边想边挥霍吗?不,从此岸到彼岸,从绿肥到红瘦,快得就像季节的交替。每一年都是这样。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800字精选篇4
韩寒,我为数不多的偶像之一,年少就曾为他的文才而倾倒,如今拿出他的《三重门》一看,果然不出意外地再次被倾倒。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韩寒年轻时的缩影,也是他对于学生时代的纪念。书中描述了主角林雨翔从初中到高中的一段生活,书中主角就是利用长跑加分才如愿进入了重点中学,这跟韩少的过去如出一撤,所以曾经有人说过作家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虽然书中有浓重的借鉴钱钟书,大段大段卖弄文字的段落,但是我就是喜欢这种犀利的文风,而且韩少也在书中通过主角的身份对自己进行了自嘲,因为林雨翔加入过文学社,所以交文章时也喜欢引用钱钟书的文章结果不被老师所喜。
书中的女主角susan,不知道这是不是韩少的一种精神寄托,虽然他现在已经娶妻生女,但是不知道会不会想起这个这个她当年创作的角色,但是那个林雨翔深爱的susan。
读别人的故事往往会想起自己的故事,我仿佛也开始怀念当时的那段青葱岁月。那时候有用不完的精力,那时候有聊不完的话题,学业的压力根本算不上压力,只有畅所欲言的朋友和内心深爱的女孩。现在想想过去,会觉得当时自己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会拉不下面子对他道个歉,为什么会因为胆小没对她说出那句话,为什么想起当年的无忧无虑,青春飞扬,笑着笑着却笑出了泪花。
或许韩寒就是林雨翔,或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林雨翔。我们有着不同的故事,我们有着不同的过去,但是我们都拥有最美的青春,拥有最好的年华。这段年华我们都曾挥霍过,享受过,不管当时你是怎样的经历,它都已经一去复返了。
当年闯过的祸,当时受过的伤,当时灿烂的微笑,当时闪过的泪光,这一切都弥足珍贵,因为这都是我们回忆时所需要的素材,根据这一块块拼图拼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或许有一首歌很符合现在的情境,那就是周杰伦的《回到过去》。昨日相思泪,今朝仍未干。
怀念之后便是无尽的落寞和空虚,虽然这不是南柯一梦,但现在和过去之间的距离已遥不可及,触不可及,所以就请把你在世上的每一秒都变成最好的年华吧。
最后套用文章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中”……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800字精选篇5
在韩寒热过去这么久才看韩寒的书,我真可谓是落伍。但是我想,只有以我今日的心态,可能才会对他宽容的说一声:的确有才!
在看韩寒的书时,我的感觉就像在读钱钟书的《围城》,看得出其中的语言之辛辣,犀利和讽刺意味和钱先生几乎如出一辙。当然,从思想深度上来说还是有差距的。现在,我想探讨的是,韩寒这样的孩子在中国的生存状态。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我之前很久的教学理念是:如何将自己的学生很好的送进大学。为此,我曾经在自己教学时给学生大量介绍学习经验,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当然,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和学生一起寻找一些学习的快乐。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中成绩好的那部分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到不能满足,所以常常会有一些意见。但是学习成绩一般或者偏下的学生又对语文学习中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深恶痛绝。这样一来很多人就认为语文是枯燥乏味的。事实上,回顾自己多年来求学之路,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在其间积累的自己的思想。我的语文成绩好,从来不是由老师教出来的,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自己下功夫学习课本知识;二是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和思想。今天看到韩寒的文章,我就在想,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像韩寒这样的人在校园里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千人一面,万人同心;培养的是能适应现代高考制度的各科齐头并进的“人才”而非有一门特长的“英才”;也许这就是中国人中很难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吧。但是,对韩寒,这样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完的人来说,在很多人眼中他不但是个异类,而且在很多年后,如果他没有成就,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对他嘲笑和讽刺,这就是今后他可能走的一条艰难的路。但是,如果他可以循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并作出一些成绩,我想会有很多人手捧鲜花在前面迎接他。中国的国民就是这样一个只承认成功,不承认失败的群体。
所以,我想,如果我有一个像韩寒一样的学生,我会对他说:走好自己的路,为了走得稳一点,少遭受一点风雨的打击,请先放弃自己的个性,先成为一个高考中可以征服对手的人,然后我会尽力帮助他去战胜高考。
但是,现在我有一点疑惑,我们给孩子选择的路究竟是否适合他呢?
听说韩寒在退学后,选择走写作的路,可是这条路上的坎坷又有多少?文学界昙花一现的人太多了,现在,郭敬明的热流已经将韩寒的光彩掩盖去很多,那么,像韩寒这样的孩子在中国的路该怎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