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作文网 > 实用文 > 读后感 >

《我是猫》读后感800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我是猫》是一部正宗的日本小说,由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所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是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猫》读后感800字【篇1】

孩子在暑假期间,向我推荐了一本名著《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日漱石所著。读后让我写此读后感以完成作为家长的任务。

从创作手法来讲,《我是猫》是一篇拟人化作品,是透过教师苦沙弥家一只猫来叙述整个作品,这给作品带来了趣味感、幽默感,使整个作品生灵活现,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写作功底。试想如果是作为一普通人来平铺直叙,会让人感受干巴巴的枯燥无味,别说孩子,成年人也可能读不完这本书。

从情感的深化来看,《我是猫》总能做到情景交融,例如在教师画画受挫,车夫家的大黑变成瘸猫以后有这样一段描述:枫叶曾为松林装点过二三抹霞红,如今已经谢了,宛如一场亘古的梦。在小溪旁的红白二色山茶花落英缤纷,花瓣也已飘零殆尽。两丈多的檐廊虽然朝南,但冬日的阳光转眼西斜。寒风渐起的日子多了起来。这是作者发出的对世态炎凉的凄凉呻吟,借助于发生的故事和自然的风景得以发泄。

在发表观点时借助一趣事而不是总是直叙,是作品的又一看点。如猫被年糕粘住嘴巴那段描述,风趣从容地展示了所谓的四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是在说人遇到诱惑时总是情不自禁;所有的动物,都能本能地预测到吉凶祸福,是说人会本能地意识到危机;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这是说危险能够激发人的本能,发挥超过平时不能发挥的能量;一切安乐,无不来至困苦,是指人不经历苦难,不会感到什么是幸福。

《我是猫》读后感800字【篇2】

《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并被它的书名吸引住。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中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思索、有见识、富于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到老鼠的猫儿。

文章富有拟人化的情节和叙述性的故事很好的描写了夏目漱石所身处的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价值的背离使得猫儿不解,在小说中调侃揶揄的背后也带着当时日本知识分子的凄苦自嘲。

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小说的开头:“我是一只猫。名字嘛……还没有。哪里出生?一直就搞不清楚,只恍惚记得好像是在一个阴湿的地方。”“只是被他放在掌心上,‘嗖’的一下子高高举起,喵喵,在半空中总觉得有点六神无主”“听说就在第三天,那家书童竟把那四只猫崽儿拎到房后的池塘,一股脑儿扔进池水之中。”这一句句都写出了人类的残忍,把一个个生命都当成是娱乐的对象,而从不曾想过它们的感受。《我是猫》就很好的写出了这些被人们忽略的感受。

也许人们应该反省,好好思过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应该与生命和平共存,还是要做生命的“主宰者”;是要在大自然中有个朋友,还是要孤独的生存下去。

猫虽然体形渺小,但是却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生命之间的沟通,应友好相处,而不是互相欺凌。这本书也很好的再现了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一方面从西方文化中汲取了理性的思维方法和丰富的学识教养,另一方面又从中国文化中吸取了狷介自守、愤世嫉俗的文人气质,经过夏目漱石的摄取与消化,它们混合在一起,成就了这部经典的传世作品。

《我是猫》中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确实对针砭现实生活中的市侩哲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是猫》这本书不在于描写故事情节,它更着重于刻画小说中心人物的特定心理。它不是一部以单一叙述情节取胜的作品,而是将无数妙趣横生的对话连缀起来,犹如一串串珍珠。作品对于猫类习性的刻画与人类弱点的刻画并重,颇具漫画色彩,其诙谐文风能让人一气呵成地阅完全书,书中的每一篇章都会让你发出由衷的快乐的笑声……

《我是猫》读后感800字【篇3】

七月份写了一篇故事《我是猫》,那时便已看完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断断续续大约用时一月有余。读至一半才觉着甚好,突发奇想要写篇书评,为免评析起来有失偏颇,闹了笑话,遂二次研读,果真大不一样。

初次读完,就在网上搜索此书的简评,大体和我的意见别无二致,且越看越兴奋。我好像很喜欢这种操作?全书围绕主人和他几位朋友的日常,从猫的视角去描述和评论。后续看见有人评论是围绕着寒月和金田小姐的婚事展开的一系列故事,似乎也有些道理。

主人苦沙弥,符合多数人形象的一个角色。身为学校的教员,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思进取,胡乱翻译英语糊弄学生,导致闹了笑话。虽然直线上没有发展,他对横线上的追求却是源源不断,什么绘画啦,诗歌啦,戏剧啦,每样都乐得参与。但别指望他学有所成,毕竟他和我们一样,是会在睡觉前拿上厚厚的书本,没看几页便酣然大睡的人。

他固执,即使有胃病也要找了各种借口来吃果酱年糕。他好面子,将小偷认作警察毕恭毕敬的问候,事后坚决不承认弄错了对象,还以为自己的坚持赢了迷亭而沾沾自喜。他自私,为了不花钱陪妻子听音乐会,神乎其神的称自己病了。

他双标,肆意嘲笑妻子的秃头,却又将自己头上的斑点遮盖起来不让妻子知晓。他没有责任心,看着女儿们将饭桌弄得一团乱,他依然能神态自若的吃饭。他冷漠,因为教师不会失业,所以漠视学生的求助,学生是否会退学会挨骂皆与他无关。

他愚昧,认为自己看不懂的事物便是崇高的,有价值的。他清高,面对实业家的威逼利诱不曾低头献媚。他厌世,未来的人也许提及死亡,就想到自杀。

死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死则更痛苦。神经衰弱的人,生比死更痛苦,所以始终嘀咕着死的问题。这并不是因为怕死而犯嘀咕,而是考虑怎样死才最好。不过一般人不够聪明,总是听其自然,置之不管,这样一来二去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捉弄死了。但是有一种特殊的人,他不满足社会这样零割碎卖地捉弄死。他非要考虑怎样死不可,经过种种研究的结果,必定会想出一个崭新的妙招,所以今后世界上自杀者将越来越多,而且这些自杀者肯定都会以独创的方法离开人世的。

当真是活得矛盾不清的一个人。前段时间看微博,一博主提及到,多数人活着并不是怕死,只是怕疼,如果有这么一个按钮,只需轻轻一按,人就可以消失了,那么世界上大概会有三分之一的人离开。

接下来讲一讲我最喜欢的人物-迷亭君。他乐于开玩笑,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比如开篇提及较多的“橡面坊”“孔雀舌”等,他以捉弄人为乐趣,当然被捉弄的人多半是不长脑吧。东风君听迷亭提及“橡面坊”“青蛙肉”便以为他留过洋,金田夫人听迷亭说自己是某某的侄子便对他礼貌之致。

他最擅于插科打诨,比如他和苦沙弥打赌写不出著作便请对方吃西餐,完了没事人儿一样过了半个月到该兑现赌约的时候,他竟说些什么是记忆力出了差错,并不是意志力输了的话来推脱。

我喜欢他,大概是他在文中较为尊重女主人,也总讲些有趣事逗弄她。如他所言,他的思想是走在最前沿的。依照己所不欲施于人的道德法则,想到死便想到自杀,自杀变他杀。这样,如果活着就是痛苦,他人慈悲为怀会按照你所希望的去办,你只需在门口贴张条子,写上本宅有个希望被打死的人即可。(原文里提到了警察,怕死鬼等,应该是和当时的战争背景有关)

人在别人很难损害自己这点上,的确是强大了。但在不能轻易向别人动手这点上,又明显地较过去软弱得多了。个人变得强大,当然会使人高兴,但变得软弱,谁也不甘心。所以一方面固守着不许别人侵犯我的一根毫毛,同时又想哪怕能侵犯别人的半根毫毛也好,硬是想要加强自己原本软弱的地方。这样一来,人与人的空间就没有了,或者就感到非常不自在,于是父母和孩子分居,兄弟姐妹分居,再然后只能是夫妻分居。

因为若是一切按丈夫希望行事的妻子,那就不是妻子,就成了玩偶啦。愈是贤妻,个性就愈强烈地发展,愈发展就愈难和丈夫合得来。这样,人类会发觉夫妇合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最近三观比较受冲击的是听到别人在讨论0pen relationship。人的一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也很难只和一个人度过一辈子。人们来到这个世上便是为了体验一遭的,自然不愿意早早放弃了无数的选择。古时候是单方面的open relationship, 男人三妻四妾,而随着社会发展,女人不断的在思想上进化自己,她们拥有事业心,懂得独立自主,不再依附取乐男人。所以她们开始谈人权,谈尊重,这下男人们不乐意了,你有子宫就得生孩子。他们永远的停在了原地,甚至连基本的责任心都丧失了。

“不能透彻识别真理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各种现象束缚住,动不动就将泡沫一般的梦幻当成永久的真实,所以如果有人稍微讲点离奇的话,立刻当成玩笑”

即使洒脱如迷亭君,也未必是真如他想象世界里的无忧无虑。再来说一下寒月这个人物。初读之时对此人印象不深,大约觉着是一个木讷理工男形象,网上对他的评价也大抵如此,不惧权贵,不慕荣华。

再读前半部分,却有了不一样的见解,也让我真正领会“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仅多读一遍便感受如此之深,也许三阅其卷又会推翻之前的看法,但不管那么多了罢。

《我是猫》读后感800字【篇4】

邻家猫杂毛哥也是个很有意思但只出场过一次的角色。它是律师家的一只猫。它评论人类“不懂所有权”,人类还会“脸儿不红不白的”“ 大模大洋地抢走”食物。说到这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杂毛哥与白猫大嫂的家居环境换个地方的话,那么该小说真是太有远见性了。也就是说如果是军人家的猫说出这么一翻惊世之语,真是作者深刻地历史见地呀!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几乎全盘采用了西方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如同一只蚂蚁要吞掉一只大象;国内资源的贫乏,根本远远不够接纳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只好走对外扩张的道路。二十几年后日本帝国大肆侵略中国、蹂躏我们的国土。试想,日本军人家的一只猫尚能有如此见解和维权意识,而帝国主义军权的日本却无法释怀。真是极大讽刺!

当然,很多人会反驳我的观点,认为这个小细节也许只是作者无意安排的;但我想,就算作家在这没有明确提出日本社会存在根本问题,而是需要等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验证,作者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透析的能力是无庸置疑的,作家所具备明敏锐的社会感受力也是特定历史条件给予个别人物的。此时的作家,应该说,至少也是隐约地预见到即将到来的冲突。

大黑是一只寄居在车夫家却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肥黑猫。大黑认为车夫和教师这两种职业相比较的话,“肯定是车夫了不起”,理由是车夫比教师长的壮实。这么个理由估计全人类都要不同意了。“咱家”对它的态度是“敷衍”的“恭敬”,真是好一只世故的猫头!但这只吹牛的黑猫也是相当可爱的。“只要在他的威风面前表示心悦诚服,喉咙里呼噜噜地打响,表示洗耳恭听,他就成了个最好摆弄的猫。”这黑猫明显的受到车夫主人的影响。但即便是这么俗不可耐、欺软怕硬、不学无术的猫也有着不赞同主人的说法:“再怎么卖力气捉老鼠,能像人那样吃得肥嘟噜的猫,毕竟是举世罕见哟!

人们把猫捉的老鼠都抢了去送给警察。警察哪里知道是谁抓的?不是说送一只老鼠五分钱吗?多亏我,我家主人已经赚了差不多一元五角钱呢。可他轻易不给我改善伙食。哎呀呀,人哪,全是些体面的小偷哟!”这不正是那些忍气吞声被资本家剥削的还未开化的工人阶级真实的心理写照吗?这“体面的小偷”正是那些榨取剩余价值的却表面光鲜的资产阶级的最佳称谓。

《我是猫》读后感800字【篇5】

综观全书,摘录猫公精湛之片言只语以示大家。我们不难发现,“猫公”富于哲理,精于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

一、看起来,人那,为了消磨时间,硬是鼓唇摇舌,笑那些并不可笑、乐那些并不可乐的事,此外便一无所长。

二、咱家不清楚使地球旋转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但是知道使社会动转的确实是金钱。熟悉金钱的功能、并能自由发挥金钱威力的,除了实业家诸公,别无一人。连太阳能够平安地从东方升起,又平安地落在西方,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的福。

三、人一有楞角,在人世上周旋,又吃苦,又吃亏呀!圆滑的人滴溜溜转,转到哪里都顺利地吃得开;而有楞有角的,不仅干赚个挨累,而且每一次转动,楞角都要被磨得很疼。世界毕竟不属于个人专有,别人是不会让你事事如意的呀!

四、人,如果不能入骨三分地感到自己是个可怕的坏蛋,他就够不上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五、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

六、有些人认为顽固到底就是胜利,然而那当儿,本人的人格却大大地贬值。奇怪的是,顽固者本以为至死也要保全面子,至于后人予以轻蔑,每人理睬等等,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这真是够幸福的了。据说这种幸福被名之为“猪猡的幸福”。

七、总之,万象奴役下的俗子凡夫,除了寻求感官刺激便无所作为;因此,他们评价他人时,也就形骸之外,概不涉及,令人生厌。他们似乎认为,除非头拱地、背朝天,出上一身大汗,便算不上劳动。……这类凡人,都是生就一双只见其貌而不识其心的瞎窟窿。

八、然而可悲的是,猫族的实力毕竟抵不过人类。既然生存在这个尘世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格言:“强权即是真理。”那么,猫言猫语,再怎么有理,也是吃不开的。硬要吃得开,就会像车夫家的大黑,怕是要冷不防挨鱼贩子的一顿扁担。真理在咱家手里,而权力却握在别人的手心。这时,只有两条路:或委曲求全,惟命是从;或背着权贵的耳目,我行我素。

九、“阅历深处见精明。”精明,固然可喜,但是,危险也逐日增多,自然就一天比一天含糊不得。人,不论变得狡猾、卑鄙,还是披上表里不一的伪装,无不是精明的结果。精明,有是年高的罪过。所谓“老奸巨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十、未知之处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力量,莫测的地方总是因起神圣之感。因此,尽管凡夫俗子们把不懂的事情宣扬得像真懂了似的;而学者却把懂了的事情讲得叫人不懂。

猫公言一,此类情景难道我们不是熟悉如自己的掌心掌背?当人们高声低语,唾沫四溅,津津乐道的时候,殊不知有多少人被掩埋在滔滔不绝的口水之中?!

猫公言二,不外乎中国的一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招牌,被砸碎了没有几年又重新高高挂起。钱成了众视之矢。无钱可耻,无钱低人一等,终究又一次把人分为了三六九等。

于是,“笑贫不笑娼”的沉渣污秽重新泛起,污染了原本几近洁净的空气。

……

凡此种种,三、四、五、六……不胜枚举。

《我是猫》一方面,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译者语)作者正是在社会现实面前产生了厌世情结,他的生厌和悲观使他成为了时代精神文明的最深刻的揭发者与批判者。促使他使用”猫“的嘲讽和评断,用其辛辣的语言来抨击人类、抨击社会。

不知,猫公的观察与评断,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是否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呢?正如译者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得任人评说了。“

220068